- 王耿;李根;刘惠亮;柳景华;贾永平;马根山;周旭晨;王守力;浦奎;韩雅玲;
目的通过对CREDITⅡ、Ⅲ研究中的糖尿病亚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第二代聚合物涂层可降解钴铬合金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2)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了CREDITⅡ、Ⅲ研究中置入EXCEL2支架的所有患者。主要终点为24个月的靶病变失败,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为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患者相关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结果入选828例患者24个月随访率99.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及次要终点发生率[全因死亡(2.5%比1.4%,P=0.290)、心肌梗死(7.5%比5.0%,P=0.215)、任何血运重建(5.0%比3.9%,P=0.533)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0.6%比0.5%,P=0.5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XCEL2支架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且不劣于非糖尿病患者。
2018年01期 v.26;No.15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157 ] - 杨靖;李毅;裘淼涵;王贺阳;徐凯;荆全民;韩雅玲;李晶;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置入新型药物洗脱支架(BP-SES)术后,应用6个月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I-LOVE-IT 2研究中置入BP-SES老年患者(≥65岁)627例,其中接受6个月DAPT治疗319例(6个月DAPT组),12个月DAPT治疗308例(12个月DAPT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个月的靶病变失败(TLF,包含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12个月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全部出血的复合终点)以及12个月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SYNTAX评分、靶病变个数、靶血管位置等基线造影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累积事件,6个月DAPT组主要终点TLF发生率(7.2%比7.1%,P=0.980),次要终点NACE发生率(14.1%比13.0%,P=0.726),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8%比1.0%,P=0.101)与12个月DAP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明确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共5例,其中6个月和12个月DAPT组分别有3例和2例(0.9%比0.6%,P=0.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界标分析结果显示,在6至12个月随访期间,6个月DAPT组TLF(2.3%比1.7%,P=0.593),NACE事件发生率(4.2%比2.9%,P=0.392),出血发生率(1.0%比1.0%,P=0.961)与12个月DA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老年患者中,术后接受6个月DAPT治疗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接受12个月DAPT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8年01期 v.26;No.150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下载次数:98 ] - 王辉;刘震宇;张抒扬;沈珠军;范中杰;曾勇;谢洪智;王崇慧;金晓峰;方全;朱文玲;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对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非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2月至2015年3月因STEMI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直接PCI的患者,排除既往有糖尿病史及入院后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空腹血糖的中位数(5.4 mmol/L)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空腹血糖组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药物和介入治疗情况以及30 d预后情况。结果共入选721例,平均年龄(61.2±12.8)岁,男性601例(83.4%)。空腹血糖>5.4 mmol/L组与空腹血糖≤5.4 mmol/L组相比,男性比例更低(79.9%比86.5%,P=0.017),入院心率更快[(82.9±17.2)次/分min比(79.4±16.7)次/min,P=0.00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更高(3.8%比1.3%,P=0.034),30 d全因死亡(3.5%比0.5%,P=0.004)、心源性死亡(2.9%比0.5%,P=0.012)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更高(18.1%比7.4%,P<0.001)。经校正基线因素后,空腹血糖>5.4 mmol/L是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 6.030,95%CI 1.235~29.447,P=0.026)。此外,年龄(HR 1.059,95%CI 1.002~1.120,P=0.044)、入院心率(HR 1.036,95%CI 1.003~1.070,P=0.034)、罪犯血管为前降支(HR 6.427,95%CI 1.389~29.728,P=0.017)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HR 0.154,95%CI 0.051~0.461,P=0.001)也是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因STEMI行直接PCI的非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升高是3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2018年01期 v.26;No.150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00 ] - 徐承义;刘心甜;刘成伟;吴明祥;苏晞;彭剑;宋丹;汪敏;鄢华;蔡建华;
目的比较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延迟PCI策略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12个月临床终点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CI治疗的高危NSTE-ACS患者758例,并依据介入治疗时间窗分为早期PCI组(确诊后24 h内PCI,185例)和延迟PCI组(确诊后超过24 h PCI,573例),主要终点是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与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相关数据以及主要终点。结果 711例(93.8%)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早期PCI组主要终点MACE发生率与延迟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比11.2%,χ~2=1.289,P=0.256),全因死亡与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PCI组显著降低住院时间[(7.6±3.1)d比(10.7±3.8)d,t=2.489,P=0.014)]及减少医疗费用[(4.85±1.35)万元比(5.28±1.64)万元,t=2.132,P=0.038)]与延迟P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介入干预不能降低高危NSTE-ACS患者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但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2018年01期 v.26;No.15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4 ] |[下载次数:108 ] - 王建;肖国胜;王斌;林智;尤颢;胡珀元;杨谦;赖可可;苏茂龙;温红梅;赵之伟;王焱;
目的初步评价使用Revivent系统进行心外膜左心室重建术,在前间壁瘢痕形成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7年2月起,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使用Revivent系统完成10例前间壁瘢痕形成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外膜左心室重建术。本文使用磁共振分析这10例手术的短期临床效果并对初步的操作经验作一总结。结果入选10例前间壁瘢痕形成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9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55.2±13.9)岁。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患者的NYHA分级由(2.9±0.6)改善至(1.5±0.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由(27.8±8.4)%提升至(37.5±11.4)%(增加35.0%,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由(149.9±61.6)ml降至(109.9±58.0)ml(降低26.7%,P<0.01),收缩末期容积指数由(84.8±36.7)ml/m2降至(63.0±34.2)ml/m2(降低25.7%,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由(203.0±64.0)ml降至(167.9±58.2)ml(降低17.3%,P<0.01),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由(114.5±37.8)ml/m2降至(96.2±35.2)ml/m2(降低16.0%,P<0.01)。心输出量由(4.0±1.5)L/min增加至(4.8±1.2)L/min(增加20.0%,P=0.034),心脏指数由(2.2±0.7)L/(min?m2)增加至(2.7±0.7)L/(min?m2)(增加22.4%,P=0.023)。结论使用Revivent系统行心肌梗死后心外膜左心室重建术能够明显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容积指数,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对前间壁广泛瘢痕形成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大样本、长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2018年01期 v.26;No.15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14 ] |[下载次数:78 ] - 张慧平;赵迎;李辉;唐国栋;艾虎;郑耐心;孙福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旋磨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置。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医院心脏中心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的107例冠心病患者,总结冠状动脉旋磨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置情况。结果 (1)冠状动脉内旋磨患者术后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1(2.4~14.1)U/L比1.5(1.0~2.1)U/L,P<0.001]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0.28(0.11~1.11)ng/ml比0.01(0.01~0.02)ng/ml,P<0.001]水平较旋磨术前均有显著升高。(2)旋磨术的靶病变有104例(97.2%)为复杂病变(B2/C型病变)。(3)共21例(19.6%)患者发生了旋磨术围术期并发症,旋磨后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5例(4.7%),冠状动脉痉挛1例(0.9%),冠状动脉夹层9例(8.4%),有6例(5.6%)患者出现了一过性严重心动过缓(其中仅1例植入临时起搏器),有2例(1.9%)患者发生了旋磨头嵌顿。有1例(0.9%)患者发生边支闭塞;2例(1.9%)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1例股动脉穿刺处血肿、1例纵隔血肿),术后出现对比剂肾病1例(0.9%)。所有旋磨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均被安全处置,所有接受旋磨术的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8.1%,无住院期间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心源性死亡、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的并发症并不少见,但严重并发症少,总体安全性良好,即刻手术成功率高。
2018年01期 v.26;No.150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160 ] - 温宁馨;祖凌云;王贵松;牛杰;张永珍;韩江莉;崔鸣;高炜;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微粒与外周血微粒中microRNA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微粒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收集STEMI行血栓抽吸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抽吸血样及外周血样,运用超速离心法分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与外周血样中的微粒;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微粒中的microRNA进行测序,构建冠状动脉内血样与外周血样的微粒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进行功能学分析与预测。结果 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与外周血中微粒所含有的microRNA有明显差异。通过构建microRNA差异表达谱,找到了307个microRNA具有差异性表达,表达上调221个,下调86个。结论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与外周血微粒所含有的microRNA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49个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靶点。
2018年01期 v.26;No.150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