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271837

共识

  •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中国专家共识

    葛均波;王伟民;霍勇;

    <正>1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演变和发展情况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A)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研制及开发的[1],1988年Fourrier等[2]完成了首例RA。1993年,RA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此后,RA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RA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经历过一个先热[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时代]—后冷[裸金属支架(bare

    2017年02期 v.25;No.139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阅读次数:71 ] |[引用频次:66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128 ]

读者·作者·编者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志谢

    本刊编辑部;

    <正>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能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

    2017年02期 v.25;No.139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

    2017年02期 v.25;No.139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署名

    本刊编辑部;

    <正>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

    2017年02期 v.25;No.139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的规范医学名词

    本刊编辑部;

    <正>~~

    2017年02期 v.25;No.139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 本刊“书讯”栏目欢迎投稿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辟有"书讯"栏目,刊出介入心脏病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新书出版信息,欢迎作者和出版单位投稿。"书讯"栏目的稿件内容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对象、内容简介、开本、字数、出版时间、定价、邮购方式等项,要求内容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以300~400字为宜。

    2017年02期 v.25;No.139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临床研究

  • 全军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并发症分析

    杨桂棠;王祖禄;金志清;梁明;梁延春;孙鸣宇;张萍;丁建;韩雅玲;

    目的分析全军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互联网注册登记的85家医院共36 768例患者,各单位由专人详细登记并上报每例患者的术前诊断、电生理诊断、导管消融结果及术中并发症等情况。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质控委员会下属的质控中心负责资料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1)共123例(0.33%,123/36 768)患者发生并发症;(2)并发症主要为心脏压塞49例(39.8%,49/123)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5例(28.5%,35/123),其余为严重迷走神经反射、恶性高热和急性幽门梗阻伴胃扩张等。结论全军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工作发展迅速。围术期应做好充分准备,出现罕见并发症应及时做出判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手术安全性。

    2017年02期 v.25;No.139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4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21 ] |[下载次数:69 ]
  •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邹彤;佟佳宾;施海峰;陈浩;刘俊鹏;张倩;王志蕾;金鑫;吴素娟;曲祎玫;杨杰孚;

    目的初步探讨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北京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连续收治的CRT新植入患者共4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13例)和双极导线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心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心室导线置入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8.2±4.1)%比(33.3±5.0)%,P=0.026]、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4±0.4)级比(2.8±0.6)级,P=0.037]、CRT有反应率[11例(84.6%)比18例(66.7%),P=0.017]和心功能改善≥1级[10例(76.9%)比18例(66.7%),P=0.019]均优于双极导线组。此外,对于QRS波时限的缩短[(141.7±14.0)ms比(154.4±15.3)ms,P=0.006],四极导线组优势更为显著;而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极导线组在围术期对于膈神经刺激和阈值的管理优于双极导线组。结论短期随访提示左心室四极导线在血流动力学改善、CRT有反应率和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双极导线。

    2017年02期 v.25;No.13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89 ]
  • 双倍剂量与标准剂量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翟东东;韩雅蕾;王蕾;马腾;陈传军;张萌;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与标准剂量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24 h给予曲美他嗪40 mg,每日3次口服)和对照组(术前24 h给予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口服),均常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PCI术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情况,术前及术后12 h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CEI/ARB)、β阻滞药使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病变部位、病变支数、靶血管置入支架数、平均支架长度及平均支架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前两组患者c Tn I、Mb、CK-MB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后,试验组c Tn I[(0.49±0.21)ng/ml比(1.50±0.58)ng/ml,P<0.001]及hs-CRP[(16.1±3.7)mg/L比(23.5±4.1)mg/L,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K-MB及Mb有减低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1 d心绞痛及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前给予双倍剂量的曲美他嗪,能进一步增加心肌保护作用、减少PCI相关心肌损伤。

    2017年02期 v.25;No.139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23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89 ]
  • 两种危险因素定量评估系统对不典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的对比研究

    周志明;郭永和;贾德安;张琳琳;胡宾;赵敏捷;周玉杰;

    目的探讨两种危险因素定量评估系统在预测不典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入选疑诊冠心病(CHD)不典型胸痛患者2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诊断为CHD的患者94例(CHD组),非CHD患者178例(非CHD组)。收集患者资料,分别导入PROCAM风险评分系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评分系统(SCP评分系统),计算相应积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两种评分系统积分与冠状动脉SYNTAX积分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评分系统的效能。结果所有患者的PROCAM积分为6.00~77.00(41.76±19.91)分,随着积分数值增加,其冠状动脉SYNTAX积分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s=0.420,P=0.023)。所有患者的SCP积分为1.00~13.00(8.64±3.42)分,其积分数值亦与冠状动脉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s=0.482,P=0.016),且SCP积分的相关性更高。PROCAM积分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P=0.007),SCP积分ROC的AUC为0.733(P=0.012),PROCAM积分ROC的AUC较大。结论两个评分系统均能对疑诊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有效预测,与CAG结果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2017年02期 v.25;No.139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51 ]
  •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崔军凯;余阳;周文君;柳梅;

    目的研究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562例非心脏手术患者,收集患者的围术期病例资料,统计患者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特点。结果在562例患者中共有19例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4%,发生时间为术后(43.5±12.7)h。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1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8例;左冠状动脉梗死14例,右冠状动脉梗死5例。年龄、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术前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术前心电图ST-T段改变、术前冠状动脉病变、术前糖尿病、术前高血压病、非心脏手术的级别均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且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相关。19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16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例行药物保守治疗,处置后2例仍有不稳定型心绞痛,1年内出现心功能下降1级及1级以上的患者有2例,心律失常1例,未再发生心肌梗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多种因素会导致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加强术前评估,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及时处理,绝大部分患者预后尚可。

    2017年02期 v.25;No.13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209 ]
  • 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马玉良;王伟民;刘健;赵红;卢明瑜;李琪;

    目的探讨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置入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顺序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的患者32例,共涉及分叉病变32处,均为Medina分型分支开口病变,其中Medina 1,1,1有25例(78.1%)、Medina 0,1,1有5例(15.6%)、Medina 1,0,1有2例(6.2%);分支血管直径≥2.5 mm,采用的切割球囊与分支血管直径比为1∶1。观察患者采取该方法治疗后,主支置入支架过程中分支保护的造影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血管造影检查示:主支血管直径为(2.9±0.3)mm,狭窄程度为(82.5±8.0)%,病变长度为(19.8±12.8)mm;分支血管直径为(2.5±0.1)mm,开口狭窄程度为(84.5±7.8)%,开口病变长度(4.6±1.1)mm。32例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手术造影成功率为100%,未见心肌梗死、分支导丝或球囊断裂、分支夹层和分支丢失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未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应用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可有效保护分支血管,且操作相对安全。

    2017年02期 v.25;No.13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28 ]
  • 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卜海伟;刘静怡;王明慧;张英;王文丰;李舒承;张娜;黄贤胜;孙王乐贤;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ACS患者845例,其中女207例(女性组),男638例(男性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所有临床资料,建立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库,规律随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组患者年龄[(60.3±9.8)岁比(55.8±10.3)岁,P<0.001]、发病到首次就诊时间[365(14,460)d比60(5,1095)d,P<0.001]、疾病加重到就诊时间[168(24,360)h比96(9,360)h,P=0.007]、高血压病(70.0%比52.5%,P<0.001)、血脂异常(63.3%比53.4%,P=0.013)、2型糖尿病(32.4%比21.2%,P<0.001)比例等显著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因心脏事件再入院、入院48 h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入院时白细胞升高、B型脑利钠肽>100 pg/ml、左心室肥厚均为影响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HR值分别为4.590、4.174、2.861、2.199、3.503(均P<0.05)。结论女性ACS患者较男性初始患病年龄大,就诊延迟更为明显,合并高血压病、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率高,但女性与男性患者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7年02期 v.25;No.139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阅读次数:6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05 ]
  • 恶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血栓性微血管病15例临床分析

    于净;熊辉;

    目的探讨恶性高血压病所致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恶性高血压病所致TM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15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病3例(3/15),继发性高血压病6例(6/15),余6例无法明确是原发性高血压病还是肾实质高血压病。15例(15/15)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2例患者(12/15)行肾替代治疗。15例(15/15)患者未发生死亡病例,未行血浆置换,全部好转出院。恶性高血压病相关TMA患者就诊时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经典TMA患者,而血浆置换比例、糖皮质激素比例显著低于经典TM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恶性高血压病所致TMA与经典TMA不同,提高认识有助于及时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17年02期 v.25;No.139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314 ]

经验交流

征文

  • “无病例·不精彩”——第二十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病例征集通知

    <正>为促进我国心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交流,了解国内外心脏病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发展和提高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诊疗技术,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园区)研究院、《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办的第二十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将于2017年4月21—23日在安徽合肥召开。

    2017年02期 v.25;No.13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综述

  • 从循证医学证据看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刘俊;方丕华;

    <正>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CA)是目前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这两种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iation,Par AF)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1],再次证实了CBA的有效性

    2017年02期 v.25;No.13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126 ]
  • 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在无症状心房颤动检测与相关治疗中的作用

    张璇;解玉泉;

    <正>1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的介绍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包括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ion,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植入式Holter及植入式循环记录仪(Loop recorder)等,是目前心内科在临床

    2017年02期 v.25;No.139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01 ]

病例报告

  • 使用Jam及Sandwich球囊技术处理冠状动脉穿孔2例

    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董豪坚;何鹏程;陈纪言;

    <正>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55岁。因"反复胸闷3年余"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史。吸烟20年,每天10支左右;饮酒史10年,每周半斤左右。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6/74 mm Hg(1 mm Hg=0.133 k Pa),中等体型,自动体位,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

    2017年02期 v.25;No.139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