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磊;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张权宇;李晶;霍勇;张岩;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收集9608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适合中国人的改良MDRD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90ml·min-1.1.73m-2)、轻度降低(60~89ml·min-1.1.73m-2)、中度降低(30~59ml·min-1.1.73m-2)和重度降低(<29ml·min-1.1.73m-2)4组,探讨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及其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 9608例患者中存在肾功能降低(eGFR<90ml·min-1.1.73m-2)者4939例,占51.4%。肾功能降低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55.7%比44.3%,P<0.001),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表现为患者病变支数更多(1.38±1.13比1.06±1.08,P<0.001)、Gensini积分更高(29.36±35.53比21.32±30.30,P<0.001)。肾功能正常组与轻度、中度、重度降低组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9.7%、69.4%、79.1%、92.3%,冠心病发病率随肾功能降低的程度而明显增高(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β=0.061,OR值3.219,95%CI:2.075~4.364,P<0.001)呈独立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CKD与冠心病诊断存在显著关联(OR值1.330,95%CI:1.177~1.503,P<0.001)。结论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患者肾功能降低越显著,则冠心病发病率越高;肾功能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独立正相关;CKD与冠心病发生存在显著关联。
2012年01期 v.20;No.90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31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407 ] - 郭永和;周玉杰;赵迎新;史冬梅;成万钧;杨清;葛海龙;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328,95%CI0.253~2.652,P>0.05)。结论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2012年01期 v.20;No.9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35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283 ] - 贾德安;周玉杰;史冬梅;赵迎新;杨士伟;刘晓丽;胡宾;
目的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介入诊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初步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和桡动脉痉挛的关系,为临床桡动脉痉挛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仅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2岁以内进行1:2配对。痉挛的判断使用临床桡动脉痉挛的定义。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前列环素、血栓素A2、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多因素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60例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配对入选120例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痉挛组和对照组中一氧化氮[(63.5875±21.2763)μmol/L比(55.6425±18.1542)μmol/L,F=7.442,P=0.351]和血栓素A2[(0.9768±0.1953)ng/ml比(0.7824±0.2051)ng/ml,F=1.058,P=0.284]浓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内皮素-1[(298.5839±65.3291)ng/ml比(81.4391±20.4283)ng/ml,F=2.034,P<0.001]和去甲肾上腺素[(202.3721±38.3829)ng/ml比(56.4828±15.6025)ng/ml,F=39.267,P=0.005]高于对照组,前列环素[(8.8294±2.5322)pg/ml比(15.5430±4.8267)pg/ml,F=14.586,P=0.038]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内皮素-1(OR2.954,95%CI1.569~5.354,P=0.005)和去甲肾上腺素(OR4.642,95%CI2.619~8.332,P=0.018)是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结论内皮素-1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是术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
2012年01期 v.20;No.9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 黄立萍;黄榕翀;
目的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例动态心电图发现与症状相关的ST段抬高的患者中,17例患者68%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50%冠状动脉狭窄动态心电图判断的痉挛血管、LAD20例、LCX2例,RCA4例,其中1例LAD及RCA同时发生。其中动态心电图提示LAD痉挛的20例患者,8例未见冠状动脉存在>50%以上狭窄。对于7例双支或多支病变者,仅有1例动态心电图诊断与CAG结果完全符合。结论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变异性心绞痛诊断有重要价值,此类患者常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以LAD最多见。
2012年01期 v.20;No.9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184 ] - 尚小珂;张刚成;柳梅;
目的比较外科微创封堵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征,为房间隔缺损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病例321例,其中行外科微创封堵154例(组A),行导管介入封堵治疗167例(组B)。结果组A手术成功率98.7%,手术时间(61.45±23.57)min,术后住院时间(5.06±2.01)d,并发症发生率20.1%,住院费用(2.94±0.42)万元。组B手术成功率98.8%,手术时间(25.28±10.56)min,术后住院时间(3.41±0.70)d,并发症发生率3.0%,住院费用(2.11±0.32)万元。随访3~12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房间隔缺损,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外科微创封堵适应证广泛,无X线辐射,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介入治疗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有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12年01期 v.20;No.9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6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187 ] - 梁静;周玉杰;刘晓丽;王志坚;张琳琳;杨丽霞;
目的评价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于安贞医院就诊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47例,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F导管组和5F导管组。比较两组间造影成功率、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压迫止血时间、单导管完成率、导管打结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术后4周行右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 4F导管组和5F导管组在造影成功率、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单导管完成率、导管打结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迫止血时间4F组显著短于5F组(4.62±0.98)h比(6.36±0.93)h,P<0.001。除5F组一例患者于术中出现心室颤动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院内、院外死亡、急性血栓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前臂大血肿等;4F组桡动脉闭塞、桡动脉内膜增厚率均显著少于5F组(分别为0.60%比2.30%,P=0.038;1.10%比4.10%,P=0.003)。结论 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行,同时对桡动脉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压迫止血时间短,舒适度更高。
2012年01期 v.20;No.9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2 ] - 徐争鸣;郑宏;蒋世良;胡海波;赵世华;徐仲英;吕滨;张戈军;凌坚;吴文辉;张岩;兰天;金敬琳;李世国;徐丽丽;孙鑫;吕秀章;梁玉;王志民;王浩;孟宪强;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导致封堵器脱落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中10例封堵器脱落的病例资料。结果 10例封堵器脱落患者有3例经换用更大型号封堵器后获得成功,其余7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行缺损修补。结论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及术中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缺损边缘的情况则是封堵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2012年01期 v.20;No.9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9 ] - 卢明瑜;叶慧明;王伟民;刘健;赵红;马玉良;李琪;刘传芬;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条件连续的120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行DES的疗效,将其分为分叉病变组(80例)和非分叉病变组(40例)两组,根据病变特点行单支架术或双支架术,分析其支架术的操作特点,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重建)及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情况。结果两组间的临床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106(88.3%)例患者完成随访,分叉病变组更多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治疗(但P>0.05),分叉病变组33例行双支架术,非分叉病变组5例行双支架术(P=0.001),住院期间无MACE及支架内血栓(ST)发生,出院随访平均(26.3±14.5)个月,MACE11例(9.2%),总共死亡3例(2.8%),都是SYNTAX积分及EuroSCORE均属高危的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1.9%),靶病变重建(TLR)6例(5.7%),造影再狭窄6例(占造影随访患者的15.8%),两组ST各1例,两组间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比12.5%,χ2=0.801,P=0.503)。结论在选择性患者行DES治疗无保护LMCA病变不论是否分叉病变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接受。
2012年01期 v.20;No.9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134 ] - 张立博;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前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心功能以及主要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在常平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造影术后,血栓抽吸前立即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ml,另一组在血栓抽吸术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ml,评价PCI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以及左室射血分数、MACE的情况等等。结果在血栓抽吸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MBG2、3级的比例为85.0%,而在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的比例为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LVEF值分别为71.5±10.0和61.5±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冠状动脉内TIMI3级血流、CTFC帧数、以及ST段回落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如果患者血栓负荷过重,在支架置入术前先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
2012年01期 v.20;No.9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2 ]
- 刘振兵;赵林凤;
<正>患者,女性,68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年,加重10天于2011年2月8日入院。既往有吸烟史。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PCI术前Allen试验阳性。于2011年2月12日用5F造影导管顺利经桡动脉行
2012年01期 v.20;No.90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9 ] - 龚志刚;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李志刚;卢青;王仁学;
<正>男性患者,82岁,既往高血压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病史;因"肩背部痛1日余,加重半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右室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查体:血压150/70mmHg,心率76次/分,神志清晰,双肺
2012年01期 v.20;No.90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8 ] - 罗晓丽;邹雪;谢红英;曾春雨;王旭开;杨成明;王红勇;
<正>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近期发现1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肝素相关性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仅为2×109/L(2000/mm3),检索相关资料未发现更低者,报告如下。
2012年01期 v.20;No.90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8 ] - 桑震池;金惠根;刘宗军;杨伟;汪蔚青;汪志华;
<正>随着桡动脉介入治疗器械的问世和改进以及操作经验的积累,使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应用和推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TRI也有很多特殊的并发症,操作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同部位的血肿,严重时致死或者致残[1-3]。我
2012年01期 v.20;No.9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胡昊;马礼坤;余华;冯克福;陈鸿武;周俊岭;
<正>患者男性,80岁,因活动后胸痛3年余,再发加重2月于2011年3月10日入院。2007年9月15日因反复发作活动后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左前降支近中段、回旋支远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重度弥漫性狭窄。同时分别于左前降支串联置入2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左回旋支置入1枚
2012年01期 v.20;No.9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 王月刚;曹世平;成官迅;周忠江;修建成;黄铮;侯玉清;
<正>患者,男性,49岁。患者于10天前因旅途劳累突发胸闷2小时入旅游地医院,入院时心电图(ECG)和心肌酶等结果不详,诊为"下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予以溶栓(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3天后出院并回至当
2012年01期 v.20;No.9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 王昆;宋杰;
<正>患者男性,55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前2小时(19:30)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位于胸骨中下段,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逐渐加重,伴有
2012年01期 v.20;No.9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 刘加立;钱文浩;夏勇;王诚;秦永文;
<正>患者,男,56岁。1个月前煤气中毒恢复过程中剧烈咳嗽后突感胸闷,稍作活动时即感呼吸困难,无意识丧失及一过性黑矇。查体:血压120/50mmHg,心前区无隆起,可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20次/min,律齐,三尖瓣及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5/6级双期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
2012年01期 v.20;No.90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 ] - 康玉民;王均志;陈红磊;
<正>患者女性,24岁,因"突发剑突下烧灼样疼痛2小时"于2010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小时工作中突发剑突下烧灼样疼痛,并放射至后背部,伴恶心、出虚汗,疼痛持续不缓解,急来诊。患者2008年4月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而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服用华法林1.5mg/d,2
2012年01期 v.20;No.9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