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4408

  • 支架治疗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并主干狭窄

    霍勇,洪涛,陈明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 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调节

    马东星,张永珍,谢道银,赵蕊,张萍,毛节明,周春燕

    目的 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 (BM MNCs)移植对心肌梗死 (MI)后恢复期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MI模型。 2周后第二次开胸在心外膜下梗死区及周边区多点注射BM MNCs混悬液 2 0 0 μl(5× 10 6 个细胞 )。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短轴缩短率 (FS)等指标。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Bax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 4周 ,移植组EF、FS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8周时EF、FS值升高达 2 2 4 %、2 8 1% (P <0 0 5 )。TUNEL结果显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在移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4周 :0 0 94 6± 0 0 17vs 0 173± 0 0 18,P <0 0 5 ;8周 :0 0 916± 0 0 14vs 0 182± 0 0 15 ,P <0 0 5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移植组Bcl 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 (4周 :12 6 6± 3 37vs 5 6 8± 2 5 3,P <0 0 5 ;8周 :13 0 8± 3 0 87vs 5 0 2± 1 91,P <0 0 5 ) ;Bax蛋白表达则降低 (4周 :11 4 8± 3 134vs 2 0 12± 3 91,P <0 0 5 ;8周 :9 98± 3 0 3vs 2 2 74± 3 12 ,P <0 0 5 )。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抑制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从而保护心功能 ,其机制可能与对Bcl 2、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4 ]
  • 过表达p27基因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

    田清平,霍勇,郭艳红,孟磊,王贵松,喻卓,吴小兵,高炜

    目的 探讨p2 7基因转染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p2 7基因 ,用MTT法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在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转染p2 7基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 7基因的表达 ,检测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p2 7可明显抑制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细胞停滞于G1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转染p2 7基因可以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达 2 7 4 3%。结论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p2 7基因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张萍,郭静萱,张永珍,毛节明,张少衡,孙威,刘永刚,李昭屏,单健,韩江莉,佘飞,周春燕

    目的 证实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小型猪冠状动脉结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 ,术后 3周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心室造影检测心功能的变化 ,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心肌灌注的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支循环的形成 ,免疫组化计数血管密度。结果 心肌梗死小型猪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后 ,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室 +dP dtmax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核素心肌显像显示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心肌灌注显著改善。移植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侧支循环形成 ,血管密度计数比对照组增加了5 2 2 % (5 6 6± 11 7 mm2 vs 37 2± 8 4 mm2 ,P <0 0 5 )。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可能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6 ]
  • 干细胞因子在正常及梗死心肌中的表达

    余晓燕,王春梅,姜涛,贾竹青,马康涛,周春燕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心肌组织及心肌梗死后干细胞因子 (SCF)mRNA的表达水平 ,为探讨其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结扎 6h组、结扎 1d组、结扎 3d组 (各时间点均设假结扎组以作对照 ) ,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假结扎组只穿线不结扎。各组取心脏左室前壁同一部位 ,提取总RNA ,用RT PCR的方法 ,以GAPDH基因为内参 ,进行半定量检测正常心脏及梗死后SC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可溶型SCF和膜型SCF在正常心肌有低水平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三个不同时间点 ,结扎组心肌组织中可溶型SCF的表达分别为假结扎组的 1 6 6倍 (P <0 0 5 )、1 5 8倍和 1 30倍 (P <0 0 1) ;而膜型SCF的表达分别为假结扎组的1 80倍、1 5 3倍 (P <0 0 5 )和 1 5 7倍 (P <0 0 1)。结论 心肌梗死可以促使SCF的表达上调 ,提示其在心肌梗死后的病理过程中以及在诱导干细胞的归巢中可能发挥作用。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动员和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安全性观察

    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分离与采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7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随机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包涵体型G CSF ,商品名 :惠尔血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连续 5d ,第 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观察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AMI患者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 4 4 % (12 2 7) ,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 2 5 9% (7 2 7)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AMI患者经G CSF动员后 ,分离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是安全的。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胡方斌,Hideo TAMAI,Kunihiko KOSUGA,Eisho KYO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MT)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对 174例UPLMT行PCI,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12 1例 ,支架术 5 3例。其中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血管造影成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 16例 (9 2 % ) ,15 8例 (90 8% )获操作成功。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 17例 (9 8%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4 6 % ) ,均发生于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组。半年内有 15 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有 36例 (2 3 7% )行血管重建。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生存率 (免于死亡 )分别为 89 7%、84 5 % ,术后 1年、3年免于心脏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 6 3 8%、5 7 5 %。结论 对UPLMT ,尤其是开口部、体部病变 ,PCI的近期疗效可以接受 ,但术后主要心脏事件 (如血管重建、心肌梗死、死亡等 )有待进一步减少。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8 ]
  • 射频消融术对儿童局部心肌损伤的随访研究

    曾少颖,石继军,区曦,李渝芬,王慧深,李虹,曾国洪

    目的 探讨儿童射频消融术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对局部心肌损伤及其影响。方法  (1)对 2 5 0例接受RFCA术的患儿进行手术前、后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长期随访 ;(2 )对其中 30例接受RFCA术患儿的手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浓度进行 3个月动态观察。结果  (1)RFCA术后 1dcTnI浓度最高 ,随后逐渐下降 ,术后 3个月降至正常水平 ;(2 )RFCA术中对心肌组织损伤程度为IVT >AVRT(LP) >AVRT(RP) >AVNRT ;(3)没有出现因靶点的瘢痕组织导致的新的心律失常。结论 儿童RFCA术是安全的 ,从急性损伤到形成瘢痕组织所需的时间约 3个月 ,靶点处瘢痕组织不会导致新的心律失常。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 高血压患者肾动脉病变与靶器官受损的相关分析

    何艳,高炜,洪涛,赵春玉,薛林

    目的 探讨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ARAS)与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179例高血压患者在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 ;测定肾功能、血脂、肾素 -血管紧张素 ;超声心动图评价室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179例患者中 ,5 6 4 % (10 1 179)肾动脉正常 ,2 4 %(4 3 179)有肾动脉病变 ,19 6 % (35 179)为肾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 ,收缩压水平较高 [(14 8± 2 3)mmHgvs (136± 18)mmHg,P <0 0 5 ,1mmHg =0 133kPa],左室肥厚、短暂性脑出血 (TIA) 脑卒中 (stroke)发生率及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 ,收缩压(OR =1 0 2 ;95 %CI=1 0 1~ 1 0 4 ;P =0 0 1)、左室肥厚 (OR =2 71;95 %CI,1 2 7~ 5 79;P =0 0 1)及冠脉病变 (OR =1 86 ;95 %CI,1 37~ 2 5 1;P =0 0 0 )是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在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ARAS的发生率较高 ,但仅少数患者血压升高与肾动脉狭窄有关 (即肾血管性高血压 )。降压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肾动脉狭窄病变的存在可能增加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 ]
  • 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

    衣为民,季军,令文萍,李忠红

    目的 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β(PDGF β)cDNA的反义寡核苷酸作为药物 ,在体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生 ,为人血管再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 ,用自行设计合成的PDGF βcDNA的反义寡核苷酸片段作为药物 ,在体原位观察对VSMCs表达PDGF βmRNA、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内膜增生的影响。 结果 这种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 1周内膜VSMCs表达PDGF β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抑制率分别为 88 4 0 %和 93 4 4 %。 结论 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可以通过下调VSMCs表达PDGF βmRNA抑制内膜增生 ,为转基因防治人血管再狭窄提供体内实验依据。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9 ]
  •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的临床研究

    高连如,朱智明,王志国,费宇行,徐洪涛,李贤峰,陈宇,田海涛,王浩,曹毅,朱家瑞,贺声,黄友章,张宁坤,王丽华,张军,张云山,沈建良,刘惠亮,丁青艾,杨平地,杨晔

    目的 观察经冠状动脉 (冠脉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bonemarrowcell,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行性、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3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 [常规PCI+细胞移植 (n =2 8) ]和对照组 [常规PCI(n =10 ) ]。随访观察 3个月 ,包括临床、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电子发射体层心肌显像 (PET) ,4 8h持续心电监测。梯度密度法分离自体MBMC。PCI+MBMC移植或单纯PCI手术在心肌梗死后平均 14 6d进行。2 1例行超选择性移植 ,经梗死相关冠脉、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 4× 10 6 个MBMC ,重复注入 6~ 8次。 7例经冠脉选择性移植 ,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 ,细胞数与上相同。结果  2 8例细胞移植患者手术均安全。 3例于细胞注入后 15~ 30min出现发冷反应 ,半小时后好转 ;3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早搏 ;术后 4 8h持续心电监测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15例完成移植后 3个月PET随访观察 ,13例 (13 15 ,86 6 7% )显示原梗死代谢缺损区出现有代谢活力心肌 ,平均占原梗死区 (4 0 0 8±8 82 ) %。超声心动图随访 ,MBMC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6 83% (P <0 0 1) ,左室每搏输出量增加18 6 3% (P <0 0 5 ) ;而对照组心功能无改善。结论 本?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 ]
  • 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延迟成功的探讨

    刘莹,杨延宗,刘少稳,高连君,夏云龙,杨东辉,李世军,林治湖

    目的 分析导管射频消融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早期复发与延迟成功发生率的关系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靶肌袖和 或全部大静脉肌袖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 ,对于术后一周内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复发病例 ,继续随访其房颤发作情况。结果  131例患者共接受电隔离治疗 15 9次 ,随访 10 4例(79 3% ) ,失访 2 7例。平均随访 112± 37d时无房颤发作 5 9例 (5 6 7% )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7例 ,总有效率 6 3 5 %。平均随访 380± 2 2 6d时无房颤发作 81例 (77 8% )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4例 ,总有效率 80 8%。结论 阵发性房颤肌袖电隔离治疗后早期复发并不意味着房颤治疗的失败 ,部分病例 (17 3% )可以发生延迟成功。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7 ]
  • 不同时间段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

    黄莺,马依彤,杨毅宁,汤宝鹏,木胡牙提,张燕一,王疆

    目的 比较发病后不同时间段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的近期疗效以确定早期介入治疗的时间窗。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4年 6月间进行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15 0例 ,根据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分为发病后 <2 4h ,2 4~ 72h和 >72h组 ,比较各组的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 ,术后胸痛缓解率 ,术后血流TIMI分级改善率 ,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住院天数的长短。结果 各组间PCI成功率、术后胸痛缓解率、术后血流TIMI分级改善率均无明显差异。术中并发症 <2 4h组较其他组明显高 (2 3 3%比 8 3% ,P <0 0 5 )。结论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时间介入治疗在院期间的近期疗效是相当的 ,但 <2 4h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 ,从安全性及效价比的角度考虑 ,2 4~ 72h为非ST段抬高的ACS早期介入治疗较为合适的时间选择。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2 ]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周芳,张馥敏,杨志健,徐清斌,朱铁兵,王连生,陈波,李传富,哈团柱,顾翔,丁志坚,张宇燕,汪承亚,费小明,徐兆强,周蕾,马文珠,曹克将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和单个核细胞 (BMMNCs)经冠状动脉 (冠脉 )移植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10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 ,通过冠脉转运将BMMNCs植入心肌梗死区 ,术前和术后 6个月分别行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3例患者因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狭窄小于 5 0 %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仅移植干细胞。余 7例患者在梗死相关冠脉开通后注入干细胞。 10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较术前平均增加 10 5 % (4 0 %~ 18% )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平均减少 2 2mm(- 4mm~ 8mm) ,99mTc MIBI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 6~ 12月均无心律失常和其它合并症发生。结论 自体BMSCs和MMNCs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 ,可以抑制左心室重构 ,改善心脏功能。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3 ]
  •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左室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的变化

    葛均波,李延林,钱菊英,史剑慧,王齐兵,牛玉宏,潘翠珍,樊冰,黄国倩,刘学波

    目的 评价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入选 1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后 ,经冠状动脉内灌注导管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缓慢注入前降支。随访 3个月后 ,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 4 5 3%± 9 8%升高至 5 4 5 %± 6 5 % (P =0 0 0 3) ;2 0 1 Tl心肌灌注显像 (SPECT)显示左心室心肌灌注明显改善 ,即刻和延迟心肌灌注评分分别由术前的 2 9 5± 5 8和 2 8 6± 6 3降低至 2 3 9±5 7和 2 3 0± 6 1(P均 <0 0 1) ,没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可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灌注 ,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操作安全性。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8 ]
  • 心脏干细胞治疗的选择和存在的问题

    郭静萱,张萍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 贝朗公司推出新一代SeQuent球囊

    周晓钰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 快速性心律失常造成的心肌病和复发性心动过速病人的心力衰竭和猝死

    余国膺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 EARTH:darusentan对左室重逆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余国膺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 雷帕霉素对大鼠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

    许端敏,李玉光,卢成志,闫纯英,石永英,陈畅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1 ]
  •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8活性升高

    余国膺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 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心钠素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马翔,马依彤,杨毅宁,汤宝鹏,黄定,史正萍,王疆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 MERLIN:抢救性PCI的预后

    余国膺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离体及体内实验均反映heme oxygemase-1抑制AngⅡ造成的心脏肥大

    余国膺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彭斯扬,周春燕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 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永刚,郭静萱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6 ]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预后估计新法

    余国膺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