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5837

指南解读

  • 《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刍议——兼论肺高血压的介入治疗

    马为;荆志成;霍勇;

    <正>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组临床上异质性较大的疾病,常见于心内科、儿科、风湿免疫科、呼吸科、心外科、消化科、传染科、血液科等科室的患者。长期以来,大多数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对PH的认识停留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该术语现已不再使用)上,对PH诊治进展知之甚少,容易延误患者治疗。近年来,随着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以及国内广大肺血管病防治专家的大力推动,PH已引起医疗界广泛重视,临床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疾病谱广,

    2019年02期 v.27;No.163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19 ] |[下载次数:1094 ]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

    2019年02期 v.27;No.163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7 ]

临床研究

  • 应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评价高血压相关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

    于海奕;莫小丽;王新宇;王莹;王晓华;张幼怡;高炜;

    目的应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比较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合并高血压与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形态改变。方法连续入选合并高血压且临床诊断考虑高血压为主要心力衰竭病因的患者20例作为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以同时期性别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匹配的不伴有高血压的心力衰竭患者21例作为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两组均行增强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各室壁厚度的差异。结果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与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LVEDV、LVEDVI、LVESV、LVESVI、LVDD等反映左心室扩张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房和右心房面积、左心室质量指数、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平均最大室壁厚度较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更厚[(10.1±1.4)mm比(7.1±1.2)mm,P=0.001],各个室壁厚度均显著大于后者,其中前间隔和后间隔最大室壁厚度差异尤为显著。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左心室质量[(182.1±56.0)g比(122.7±38.9)g,P<0.001]显著高于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但右心室运动异常[20.0%比71.4%,P=0.001]显著低于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相关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扩张程度与不伴有高血压的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相似,但其左心室壁厚度显著增高。给予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其心功能有可能改善。

    2019年02期 v.27;No.163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194 ]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原位冠状动脉通畅率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

    刘圆;唐姮;孟浩宇;阿楠;杨志健;陈波;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原位冠状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通畅率以及分析其进展为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ABG术后因再发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4例,对其原位冠状动脉通畅率、病变进展程度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针对原位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结果 44例患者CABG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有21例(47.7%)至少存在1支原位冠状动脉CTO病变,CTO病变血管总数为26支(59.1%);CABG术后复查造影,10例(22.7%)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病变;CABG术前狭窄>90%的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的概率是狭窄<90%血管的3.9倍(70.0%比17.9%,P=0.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左前降支(LAD)狭窄>90%是原位冠状动脉LAD新发CTO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7.217,95%CI 1.801~411.268,P=0.017)。44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共30处原位冠状动脉病变具有PCI适应证,除1处因血管迂曲钙化,导丝不能通过而失败外,余29处(96.7%)均成功置入了药物洗脱支架(共63枚)。结论 CABG术后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病变并不少见。CABG术前原位冠状动脉狭窄> 90%可能是其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针对CABG术后的原位冠状动脉行PCI是可行的。

    2019年02期 v.27;No.16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下载次数:95 ]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桥血管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嘉辉;宋现涛;左惠娟;张文怡;杨雪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LIMA-LAD桥血管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2年1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CABG术后胸闷、胸痛症状复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632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发病相关临床信息、既往病史、实验室化验指标以及CABG时长、术前LIMA管径、峰流速等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LIMA-LAD桥血管狭窄程度,将LIMA-LAD桥血管狭窄≥50%的患者归入狭窄组(139例),LIMA-LAD桥血管狭窄<50%的患者归入非狭窄组(493例)。结果 632例患者中男性518例(82.0%),平均年龄(59.78±8.70)岁;再发心绞痛582例(92.1%),急性心肌梗死50例(7.9%)。所有患者CABG距离冠状动脉造影时间为(52.14±42.77)个月。狭窄组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比例(2.9%比8.3%,P=0.025)、CABG距离造影时间[29.0(14.0,73.0)个月比42.0(18.5,79.0)个月,P=0.041]、CABG术前LIMA峰流速[64.60(54.75,80.00)cm/s比70.00(58.35,84.10)cm/s,P=0.025]均低于非狭窄组,而CABG术前LAD狭窄<75%的比例(22.3%比6.7%,P<0.001)显著大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BG术前LAD狭窄<75%(OR 3.796,95%CI 2.046~7.045,P<0.001)与术后LIMA-LAD桥血管狭窄存在相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以及CABG手术时长等与桥血管狭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ABG术前LAD靶血管狭窄程度可能影响术后LIMA-LAD桥血管狭窄的发生,术前评估冠状动脉应考虑靶血管狭窄程度对LIMA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响。

    2019年02期 v.27;No.163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121 ]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心脏康复干预效果研究

    尉焱;安健;孔永梅;郝利军;刘盼盼;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心脏康复干预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行不完全血运重建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康复干预组(50例),随访过程中2例失访,3例要求终止随访。最终纳入患者95例,其中常规治疗组47例,康复干预组48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康复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干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包括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和戒烟处方等措施。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心脏康复干预的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康复干预组血压达标率(79.2%比57.4%,P=0.023)、血糖达标率(87.5%比66.0%,P=0.013)、体重指数达标率(77.1%比55.3%,P=0.025)、总胆固醇达标率(83.3%比53.2%,P=0.002)、三酰甘油达标率(75.0%比46.8%,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79.2%比51.1%,P=0.00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70.8%比48.9%,P=0.029)、峰值摄氧量[(21.27±1.79)ml/(kg·min)比(17.58±2.36)ml/(kg·min),P<0.001]、无氧阈[(16.86±2.43)ml/(kg·min)比(13.26±2.59)ml/(kg·min),P<0.001]、躯体功能[(82.90±3.96)分比(71.04±3.73)分,P<0.001]、躯体角色[(83.04±8.05)分比(67.57±6.04)分,P<0.001]、躯体疼痛[(77.81±9.60)分比(69.74±9.30)分,P<0.001]、精神健康[(84.44±6.22)分比(70.02±5.38)分,P<0.001]、精力[(73.02±8.83)分比(62.00±6.31)分,P<0.001]、社会功能[(78.46±6.30)分比(69.94±5.21)分,P<0.001]、情感职能[(76.27±8.87)分比(65.23±8.74)分,P<0.001]、总体健康[(79.63±9.28)分比(69.06±5.94)分,P<0.001]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而吸烟率(10.4%比40.4%,P=0.00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3%比23.4%,P=0.022)及再住院率(4.2%比21.3%,P=0.014)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康复干预可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减少临床事件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2019年02期 v.27;No.163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137 ]
  • P波指数及左心耳排空速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江平;刘启明;涂涛;孙超;刘振江;阳辉;李旭平;秦奋;

    目的探讨P波电轴、P波时限(PWD)及左心耳排空速度(LAAEV)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序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三维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及术前窦性心律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记录并分析P波电轴、P波平均时限(mPWD)、P波最大时限(PWDmax)以及LAAEV。出院后随访,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心电信息等资料;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3个月内为空白期)如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则定义为复发。依据随访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P波指数及LAAEV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取得界值,根据界值形成预测房颤复发方法,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1)导管消融术后情况:成功组62例,复发组16例(复发率20.5%),其中复发组4例再次行导管消融术,术后无再复发者(两次导管消融术总成功率84.6%)。(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肾功能、房颤病史、基础疾病构成及临床用药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者P波指数结果比较:复发组和成功组的P波电轴分别为(76.0°±16.8°)、(54.6°±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波电轴预测房颤复发的ROC曲线的AUC及95%CI为0.778(0.654~0.902),界值为75°。P波电轴>75°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68.8%、87.1%、52.6%、89.8%和80.7%。复发组和成功组的mPWD分别为(111.8±13.4)ms和(94.5±17.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WDmax分别为(127.1±8.6)ms和(108.2±18.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WD和PWDmax预测房颤复发的ROC曲线的AUC及95%CI分别为0.767(0.643~0.890)和0.789(0.691~0.888),界值分别为105.8 ms和117.5 ms。mPWD>105.8 ms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5.0%、72.6%、41.3%、91.0%和73.0%;PWDmax>117.5 ms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3.8%、62.3%、55.8%、97.7%和74.3%。(4)两组患者LAAEV结果比较:复发组与成功组的LAAEV分别为(39.0±3.5)cm/s和(44.8±6.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AAEV预测房颤复发的ROC曲线的AUC及95%CI为0.792(0.677~0.907),界值为40.5cm/s。LAAEV≤40.5cm/s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66.1%、81.2%、38.2%、93.3%和7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P波电轴>75?、PWDmax>1175ms和LAAEV≤40.5cm/s的OR值及95%CI分别为5.331(1.077~26.395)、10.286(1.550~45.101)和6.108(1.153~32.359)。结论 P波电轴和PWD与LAAEV可以有效预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可以作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2019年02期 v.27;No.163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阅读次数:140 ] |[引用频次:25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246 ]
  • 肾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探讨

    郑斌;吴铮;李文铮;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RAS)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次住院且不合并AF的632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包括55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非RAS组)和81例合并有RAS(RAS组,包括20例左侧RAS、35例右侧RAS以及26例双侧RAS)的高血压病患者。观察随访所有纳入患者AF发病情况、心脏形态变化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38(12,70)个月。非RAS组患者有14例(2.5%)出现新发AF,RAS组患者有7例(8.6%)出现了新发AF(P=0.011)。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示,血浆醛固酮(OR 24.165,95%CI 1.284~454.819,P=0.033)、RAS(OR 3.628,95%CI 1.418~9.282,P=0.007)与新发AF相关;糖尿病(OR 2.507,95%CI 1.336~4.701,P=0.004)、利尿药(OR 2.023,95%CI 1.078~3.794,P=0.028)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仅RAS(OR 3.325,95%CI 1.092~10.120,P=0.034)与新发AF相关;仅糖尿病(OR 2.495,95%CI 1.232~5.050,P=0.011)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与新发AF无相关性。单位时间内左心房内径增加与血清肌酸酐(r=–0.1628,P=0.0015,y=0.0031X–0.1709)和肾小球滤过率(r=–0.1375,P=0.0080,y=–0.0047X+0.4430)显著相关。结论 RAS与新发AF相关,但仍需进一步探讨。RAS患者AF风险增加的机制可能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水平无关,但可能与RAS患者肾功能不全及左心房重构有关。

    2019年02期 v.27;No.163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3 ] |[下载次数:66 ]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李张曼玉;李晓盼;于莹;王超;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胸痛、心前区不适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拟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183例。其中经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44例,根据SYNTAX评分,分为低分组(1~22分)57例、中分组(23~32分)34例、高分组(>33分)53例;其余经CAG证实无冠心病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脂水平并计算AIP。采用Spearman分析AIP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发生率、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三组患者高血压病发生率、三酰甘油、AI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三酰甘油以及AIP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IP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22,P<0.001)。结论 AI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AIP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病情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2019年02期 v.27;No.163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30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274 ]

消息

  • 第二十二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会议通知

    <正>为响应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带一路"战略号召,加强区域医疗发展和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全面发展和提高我国介入心脏病学诊疗技术,把握国内外心脏病学新技术、新进展、新趋势,促进我国心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助力欠发达、边远和边疆地区基层医院心脏病诊疗同质化发展,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血管健

    2019年02期 v.27;No.163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综述

  • 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疾病的新进展

    朱一林;颜维剑;岳晓通;韩磊;贺逢孝;王石雄;柳德斌;

    <正>1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治疗对于Standford A型夹层近端破口的处理,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根据夹层累及范围考虑是否行主动脉瓣和主动脉弓置换术。而高龄、合并多种疾病、全身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外科开胸手术,且日渐成熟的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由于此处夹层破口邻近主动脉根部等一系列重要解剖结构,应用起来同样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应用封堵器处理升主动脉夹层近端破口。Roselli等[1]应用血管支架治疗1例主动脉近端慢性夹层患者,由于血管支架影响到主动脉瓣功能导致置入失败,后成功换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器堵住破口。Yuan

    2019年02期 v.27;No.16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6 ] |[下载次数:203 ]
  • 经心尖入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秦悦;徐臣年;杨剑;

    <正>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是指由于二尖瓣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前后叶吻合不良,使收缩期血流从左心室逆流至左心房~([1])。在75岁以上老人中约有10%患有此病~([2-3])。据估测,我国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数量在1000万以上,但得到外科手术治疗的比率低于2%~([4])。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是二尖瓣反流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一些研究结果显示50%以上严重症状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由于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各种原因并不适于外科手术治疗~([5-6])。因而,二尖瓣反流的治疗应综合考虑病因、病理生理学、自然病史和预期治疗效果等多方面因素。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

    2019年02期 v.27;No.163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308 ]

征文

  • 第二十二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病例征集通知

    <正>为响应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带一路"战略号召,加强区域医疗发展和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全面发展和提高我国介入心脏病学诊疗技术,把握国内外心脏病学新技术、新进展、新趋势,促进我国心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助力欠发达、边远和边疆地区基层医院心脏病诊疗同质化发展,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中国介

    2019年02期 v.27;No.163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阅读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 ]

病例报告

  • 成功处理双叶左心耳1例

    王江友;鄢华;苏晞;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胸闷、心悸3年,加重2个月"至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患者3年前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不适症状,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房颤动",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近期再发胸闷、心悸,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

    2019年02期 v.27;No.163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阅读次数:10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下载次数:6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