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丁;王韶屏;柳景华;白雪莲;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1683例行血运重建术且术前30 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SCD分为SCD组(59例)和无SCD组(1624例),评估住院期间临床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血管病变及用药情况。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1803±994)d。Cox回归分析发现,三尖瓣反流(HR 2.217,95%CI 1.285~3.827,P=0.004)、左主干+三支病变(HR 3.089,95%CI 1.310~7.283,P=0.010)、尿酸(HR 1.003,95%CI 1.001~1.005,P=0.006)为SC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尿酸、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三尖瓣反流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发生SCD的独立预测因素。
2018年06期 v.26;No.155 30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91 ] - 聂谦;黄爱玲;唐绪荣;张宏才;赵珏;张德来;谢文;王卫星;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在处理急性胸痛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15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4年12月前非胸痛中心处理的123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由胸痛中心处理的1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门-球(D to B)时间、住院时间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率显著大于对照组(82.3%比75.6%,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92.4%比83.9%,P=0.001),而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7.41±3.78)d比(10.09±4.03)d,P=0.025];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中,观察组D to B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58.08±16.26)min比(64.12±34.76)min,P=0.02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7.5%比50.5%,P=0.027),其中观察组患者心源性猝死(5.7%比6.5%,P=0.041)、心力衰竭(31.6%比33.3%,P=0.019)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间心源性休克、再发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痛中心处理急性胸痛患者更加安全有效。
2018年06期 v.26;No.155 306-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177 ] - 常书福;马剑英;李晨光;戴宇翔;陆浩;张峰;姚康;颜彦;樊冰;王齐兵;钱菊英;葛均波;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壁内血肿(IMH)发生的相关因素、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发现IMH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冠状动脉造影表现、处理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26例患者中男15例(57.7%),高血压病(17例,65.4%)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MH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靶病变以前降支(9例,34.6%)和右冠状动脉(10例,38.5%)最常见。14例(53.8%)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夹层,12例(46.2%)患者无明显冠状动脉夹层,表现为新发的非痉挛、非血栓狭窄病变。IMH累及支架外远端(16例,61.5%)最常见。13例(50.0%)患者直接置入支架,6例(23.1%)患者未予处理,2例(7.7%)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5例(19.2%)患者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出院后平均随访(2.39±1.68)年,所有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例患者术后3个月IMH完全吸收,1例患者1年后IMH完全吸收,另2例患者1年后冠状动脉造影仍可见IMH征象。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MH常发生于高血压病患者,易累及支架外远端,表现为非痉挛、非血栓的新发狭窄病变。急性血管闭塞风险低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而对IMH范围较广不易吸收、且可逐渐进展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者,则需行支架置入术。
2018年06期 v.26;No.155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93 ] - 林敬业;钟志安;张斌;黄泽涵;吴开泽;廖洪涛;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反向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CART)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行改良反向CART技术。该技术在传统反向CART技术基础上,使用Knuckle技术帮助正向导丝进入内膜下间隙,配合运用操控性好、穿透能力强的逆向导丝及正向球囊在CTO病变处进行扩张,使逆向导丝通过病变进入病变近段血管真腔。所有患者术中对病变进行常规J-CTO评分,对侧支进行Werner分级。结果 13例患者中10例CTO病变位于右冠状动脉,3例位于前降支。J-CTO评分1分2例(2/13),2分4例(4/13),3分6例(6/13)及4分1例(1/13)。侧支Werner分级1级9例(9/13),2级4例(4/13)。13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因侧支循环穿孔行心包穿刺。结论运用本项改良的反向CART技术可高效安全地开通CTO病变。
2018年06期 v.26;No.155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83 ] - 彭育红;汝磊生;孙家安;赵玉英;张莉;齐书英;丁超;王冬梅;
目的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应用双腔微导管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CTO患者2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患者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双腔微导管对存在分叉病变的23支CTO血管进行处理,共计21支(91.3%)血管成功完成支架置入,2支血管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因靶血管过小未置入支架。所有处理的血管均实现血管开通,TIMI血流Ⅲ级,操作成功率为100%。11支(47.8%)右冠状动脉及3支(13.0%)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单支架策略,9支(39.1%)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双支架策略,其中4处采用mini-crush支架术,4处采用改良裤裙支架术,1处采用改良T支架术,所有双支架术式均完成对吻扩张。术中术后无MACE发生。结论双腔微导管可用于PCI术中协助处理存在分叉病变的CTO。
2018年06期 v.26;No.155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143 ] - 王新宇;王莹;王晓华;祖凌云;高炜;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CMRI)技术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因心力衰竭入院、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小于50%且合并CLBBB的患者13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年龄、性别及LVEF匹配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MRI检查,比较CLBBB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心电图中QRS波时限明显宽于对照组[(147.5±13.1)ms比(108.7±16.9)m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73.8±23.1)ml比(247.9±60.7)ml,P<0.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02.6±19.8)ml/m~2比(147.5±38.3)ml/m~2,P=0.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123.1±18.7)ml比(188.2±57.1)ml,P<0.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73.1±17.0)ml/m~2比(112.3±36.2)ml/m~2,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1±5.0)mm比(66.8±6.5)mm,P<0.001]、右心房面积[(15.7±6.0)cm~2比(20.5±6.2)cm~2,P=0.037]均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平均最大室壁厚度高于对照组[(8.3±1.4)mm比(7.2±1.1)mm,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LBBB可能参与了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下降,这种继发因素相关的心力衰竭,左心室扩张不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显著,并且左心室壁厚度并不薄。
2018年06期 v.26;No.155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94 ] - 白帆;刘启明;孙超;秦奋;李溢溪;罗昔金;刘娜;杨宇帆;周胜华;
目的探讨aVL导联结合V_1导联对鉴别主动脉窦(ASC)起源室性早搏的实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102例。比较起源于ASC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室性早搏,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振幅之间的差异。结果 (1)28例(27.5%)室性早搏起源于ASC,74例(72.5%)起源于RVOT。V_1导联R/S波振幅比和aVL导联S波振幅为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两个指标,AUC值及95%CI分别为0.894(0.824~0.964)和0.831(0.749~0.912),界值分别为0.25和0.80;ASC组V_1导联R/S波振幅比[(1.14±1.32)比(0.16±0.18),P<0.001]和aVL导联S波振幅[(0.99±0.36)mV比(0.56±0.26)mV,P<0.001]均显著高于RV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V_1导联R/S波振幅比>0.25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8.6%、85.1%和83.3%;aVL导联S波振幅>0.80 mV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7.9%、83.8%和79.4%。aVL导联S波振幅>0.80 mV联合V_1导联R/S波振幅比>0.25形成诊断ASC起源室性早搏的新方法,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0.7%、93.2%和84.3%,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提高。结论 aVL导联结合V_1导联可准确鉴别ASC起源的室性早搏。
2018年06期 v.26;No.155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24 ] - 王萌;邢淑华;常亚彬;马妍;
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清醛固酮(ALD)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重塑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监测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平卧位血清ALD水平、左心房室腔径及心功能指标,分析血清ALD与左心房室腔径、心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24 h、1个月、3个月时,血清ALD水平[(348.44±54.27)pmol/L比(311.35±50.34)pmol/L比(258.14±50.56)pmol/L比(199.09±48.12)pmol/L,F=18.98,P<0.05]、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42.33±6.44)mm/m~2比(36.22±5.33)mm/m~2比(35.54±5.36)mm/m~2比(34.26±4.32)mm/m~2,F=12.18,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指数(LVEDDI)[(69.34±7.43)mm/m~2比(67.43±6.33)mm/m~2比(66.35±6.56)mm/m~2比(60.54±5.34)mm/m~2,F=11.71,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指数(LVESDI)[(39.43±8.32)mm/m~2比(38.47±7.45)mm/m~2比(36.85±5.43)mm/m~2比(35.63±5.34)mm/m~2,F=13.13,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3.87±6.53)%比(67.34±4.53)%比(70.75±5.24)%比(70.43±4.34)%,F=12.09,P<0.05]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41.54±5.36)%比(37.53±5.27)%比(38.15±5.75)%比(38.98±5.28)%,F=12.01,P<0.05]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LD、LADI及LVEDDI介入封堵术后24 h、1个月、3个月的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36.85±5.43)mm/m~2比(39.43±8.32)mm/m~2,P<0.05]和3个月[(35.63±5.34)mm/m~2比(39.43±8.32)mm/m~2,P<0.05]LVESDI的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介入封堵术后24 h的水平与术前比较[(38.47±7.45)mm/m~2比(39.43±8.32)mm/m~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70.75±5.24)%比(67.34±4.53)%,P<0.05]、3个月[(70.43±4.34)%比(67.34±4.53)%,P<0.05]LVEF的水平均高于介入封堵术后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24 h[(67.34±4.53)%比(73.87±6.53)%,P<0.05]LVEF水平低于介入封堵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38.15±5.75)%比(37.53±5.27)%,P<0.05]、3个月[(38.98±5.28)%比(37.53±5.27)%,P<0.05]LVFS的水平均高于介入封堵术后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介入封堵术后24 h[(37.53±5.27)%比(41.54±5.36)%,P<0.05]LVFS水平低于介入封堵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A患儿血清ALD水平与LADI、LVEDDI及BLVESDI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PDA患儿存在ALD分泌激活及慢性心力衰竭,早期介入封堵治疗可逆转ALD的分泌激活及心肌重塑。
2018年06期 v.26;No.155 336-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27 ] - 阮洁;蒋萍;苏晞;
目的比较佐他莫司和依维莫司两类药物洗脱支架的长期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根据置入支架类型,分为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组(ZES组,244例)和依维莫司洗脱支架组(EES组,236例)。随访5年的临床疗效。初级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次级终点为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闭塞。结果 5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ES组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5.1%比10.2%,P=0.040)、支架内再狭窄(5.9%比11.5%,P=0.036)和支架内闭塞(2.1%比6.1%,P=0.038)发生率均显著低于Z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ES的5年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ZES。
2018年06期 v.26;No.155 34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74 ]
- 本刊编辑部;
<正>近来,编辑部发现有的作者稿件存在一稿多投和明显抄袭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侵犯了他人著作权,影响了刊物的形象。根据《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和其他期刊出版有关规定,本刊对抄袭和一稿多投问题声明如下:(1)凡投予本刊的稿件,文中引用他人文献的资料和观点,应加以注释;若大段引用而未加以注释,即视为抄袭。(2)如果2篇稿件在文字表达和讨论叙述上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稿件的资料来源、主要数据和图表相同
2018年06期 v.26;No.155 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 ] -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作者进行网上投稿的具体步骤如下:登录
2018年06期 v.26;No.155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本刊编辑部;
<正>论著类论文中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
2018年06期 v.26;No.155 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病例报告、专家笔谈、新技术介绍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
2018年06期 v.26;No.155 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 ] - 本刊编辑部;
<正>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能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
2018年06期 v.26;No.155 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白瑾;刘书旺;曾辉;冯杰莉;崔鸣;郭丽君;高炜;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主因"间断性心悸6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5年12月11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治疗。患者入院前6个月,反复出现心悸,每周1~2次,每次持续3~5 min后自行缓解。多次检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无效。既往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10年,曾于左前降支(LAD)置入1枚药物洗脱支架,术后规律口服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无心绞痛复发。高血压病史2年,2型糖尿病
2018年06期 v.26;No.155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8 ] |[下载次数:70 ] - 蒲俊舟;吴文辉;黄连军;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5年,胸闷1月余"入院。患者1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机械瓣),术后未定期复查。近1个月来感胸闷气短。入院查体:血压131/68 mmHg(1 mmHg=0.133 k Pa),脉搏62次/min,心界左右扩大,心率95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前区可闻及人工金属瓣膜音,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浮肿。
2018年06期 v.26;No.155 35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52 ] - 曲凤霞;路长鸿;宋莉莉;安毅;
<正>1 1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因"发作性胸痛3 d,加重3 h"于2017年5月5日入住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下发作胸痛,呈烧灼感,向双上肢放射,持续数分钟,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3 h前,患者上述症状发作频繁,每次持续1 min左右,口服硝酸甘油有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冠心病收入病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用氨氯地平及比索洛尔,控制血压于120/70 mmHg
2018年06期 v.26;No.155 357-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