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愉良;潘文志;金沁纯;管丽华;张晓春;张蕾;陈莎莎;周达新;
目的评估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的3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在快速起搏下释放人工瓣膜,将30例TAVR患者分为起搏释放组(8例)和标准释放组(22例),并对两组患者瓣膜释放结果及其相关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TAVR患者中,无死亡、急性肾衰竭及不可逆缺血性脑损伤等严重靶器官不良事件发生,无主动脉夹层、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起搏释放组瓣膜释放成功比例为8/8,标准释放组为20/22。标准释放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体循环崩溃予以心肺复苏,同时快速释放瓣膜,最终瓣膜释放成功;另有2例患者瓣膜释放失败,其中1例在释放过程中出现瓣膜移位,1例在瓣膜释放后堵塞右冠状动脉开口,此2例患者均在复合手术室行紧急心外科手术治疗,最终手术成功。起搏释放组无术中并发症发生。行TAVR后标准释放组出现并发症9例,包括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一过性升高2例,脑血管事件发生3例,瓣周漏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其中1例术后转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释放组术后有1例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起搏释放组平均瓣膜深度小于标准释放组[(1.77±0.81)mm比(4.51±2.66)mm,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瓣口面积、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安全有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瓣膜位置或更稳定。
2018年11期 v.26;No.160 60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94 ] - 杨淑娟;杨丽霞;石燕昆;王先梅;陈长征;郭瑞威;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H型高血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内科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11例,其中226例资料完整,符合要求。按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是否≥15.0μmol/L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68例,单纯高Hcy组54例,单纯高血压组64例及非高Hcy、非高血压组40例。比较四组患者基线资料,PCI术中及住院期间相关数据,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3个月内因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再发心绞痛而再住院次数及死亡患者数。结果四组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心绞痛史、平均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平均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心肌总缺血时间、肌酸激酶峰值、术前血糖水平、用药情况及血脂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比例、血清肌酸酐水平、Hcy水平、尿酸水平及术后3个月内再住院次数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Hcy水平大于单纯高血压组[21.0(17.3,28.5)μmol/L比11.7(8.8,13.1)μmol/L,P<0.001],非高Hcy、非高血压组[21.0(17.3,28.5)μmol/L比10.7(8.3,11.9)μmol/L,P<0.001];单纯高Hcy组Hcy水平大于单纯高血压组[19.2(16.6,24.4)μmol/L比11.7(8.8,13.1)μmol/L,P<0.001],非高Hcy、非高血压组[19.2(16.6,24.4)μmol/L比10.7(8.3,11.9)μmol/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组患者3个月内再住院次数大于单纯高Hcy组[(0.80±0.51)次比(0.53±0.50)次,P=0.006],单纯高血压组[(0.80±0.51)次比(0.59±0.50)次,P=0.030]及非高Hcy、非高血压组[(0.80±0.51)次比(0.53±0.51)次,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偏回归系数0.428,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188,t=2.696,P=0.008)、多支血管病变(偏回归系数0.46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93,t=4.176,P<0.001)、术前血糖水平(偏回归系数0.032,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30,t=3.255,P=0.001)、Hcy水平(偏回归系数0.006,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153,t=2.195,P=0.030)及术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回归系数0.03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142,t=2.059,P=0.041)为术后3个月内再住院次数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血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有协同作用,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即H型高血压)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更显著。
2018年11期 v.26;No.160 606-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26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60 ] - 杨秀秀;苏工;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于罪犯病变部位成功置入支架的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260例,术后(12±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的进展情况,并据此将所有患者分为快速进展组(68例)和缓慢进展组(192例)。快速进展被定义为:首次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直径狭窄≥50%的病变,第二次造影内径减少≥10%;首次造影管腔狭窄<50%的病变,第二次造影内径减少≥30%;首次造影冠状动脉正常,第二次造影为新发病变,较之前正常时内径减少≥30%;首次造影无论为任何程度的狭窄病变,第二次造影进展为完全闭塞病变。只要符合上述≥1条即定义为快速进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反映血糖波动情况。结果快速进展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96±1.46)mmol/L比(3.25±1.27)mmol/L,P<0.001]、餐后血糖波动幅度[(4.23±1.80)mmol/L比(3.52±1.42)mmol/L,P<0.00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34±6.01)mg/L比(3.78±3.98)mg/L,P<0.00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慢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快速进展组三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缓慢进展组(36.8%比18.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GE(P=0.008)、hs-CRP(P=0.009)和三支血管病变(P=0.034)是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AGE是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变异性的风险应该得到广泛关注。
2018年11期 v.26;No.160 61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09 ] - 李捷;孙英皓;李光;范瑞新;董豪坚;付明;于长江;罗建方;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外科低危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症状性重度AS行TAVR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评估、手术资料及短期临床结局。结果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共52例,最终纳入外科低危[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AS患者30例进行分析。平均STS评分为(2.4±0.8)%。TAVR术后30 d死亡率为3.3%。围术期并发症:卒中发生率为0,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3%,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急性肾损伤比例为13.3%,瓣周漏>中度比例为3.3%,起搏器植入比例为3.3%。平均随访时间为(9±7)个月,总死亡率为3.3%。结论 TAVR在外科低危AS患者中的应用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8年11期 v.26;No.160 619-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阅读次数:59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168 ] - 刘璇;李树仁;杨国慧;郑梅;郝潇;肖洒;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和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7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前的12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后的15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对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51(34,65)min比61(45,75)min,P<0.001]和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83(62,117)min比96(70,127)min,P=0.032]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虽大于对照组[101(38,188)min比85(53,186)min,P=0.9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16.9%比27.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Ki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OR 9.754,95%CI 3.548~26.813,P<0.001)及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60 min(OR 1.816,95%CI 1.052~3.135,P=0.032)是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认证后胸痛中心持续规范化建设可进一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时间,尤其是将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缩短到60 min之内,可降低患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
2018年11期 v.26;No.160 622-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4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301 ] - 张宏伟;沈群山;
目的探讨偏头痛伴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偏头痛为主要症状来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并确诊为PFO的成年患者238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119例)和介入组(119例)。介入组患者直接行介入封堵治疗,于术后1、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检查;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对症治疗,1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检查,对症状无明显好转且手术意愿强烈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并纳入介入组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偏头痛症状,其中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为145例(60.9%)。1个月后随访,介入组患者偏头痛缓解率(78.2%比13.4%,P<0.001)、右心声学造影查右向左分流(RLS)缓解率(82.4%比7.6%,P<0.001)及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查RLS缓解率(87.4%比9.2%,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随访时,对照组有86例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最终共205例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全部成功,术后1个月时随访患者204例,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194例。1个月随访患者偏头痛缓解率[76.5%(156/204)比87.6%(170/194),χ2=8.355,P=0.004]、右心声学造影查RLS缓解率[81.4%(166/204)比95.4%(185/194),χ2=18.683,P<0.001]显著低于6个月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查PLS缓解率两时间点比较[90.7%(185/204)比94.3%(183/194),χ2=1.894,P=0.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9例(4.4%)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患者死亡或因手术导致再次入院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偏头痛伴PFO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
2018年11期 v.26;No.160 627-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阅读次数:6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242 ] - 曾凯东;谢莲娜;刘灿章;蒋梦;王丽君;魏显敬;解泽宙;王凯君;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适应(RIC)对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及亚硝酸盐(Nitrit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7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2:1对照原则分为肢体RIC组50例和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1 h ST段回落率(STR)的差异,PCI术前及术后血清Nitrite水平的变化,分析肢体RIC组术后Nitrite与CTFC的相关性。结果肢体RIC组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18.12±6.4)帧比(26.04±8.55)帧,P<0.001],而STR≥70%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比64%,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肢体RIC组患者Nitrite水平术后显著大于术前[(16.22±4.96)μmol/L比(10.55±4.37)μmol/L,P<0.001],且术后Nitrit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6.22±4.96)μmol/L比(13.01±4.16)μmol/L,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肢体RIC组术后血清Nitrite水平与CTFC呈负相关(r=–0.447,P=0.001)。结论肢体RIC能改善成功行PCI的STE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增加外周血Nitrite水平参与肢体RIC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
2018年11期 v.26;No.160 63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04 ]
-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作者进行网上投稿的具体步骤如下:登
2018年11期 v.26;No.160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本刊编辑部;
<正>近来,编辑部发现有的作者稿件存在一稿多投和明显抄袭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侵犯了他人著作权,影响了刊物的形象。根据《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和其他期刊出版有关规定,本刊对抄袭和一稿多投问题声明如下:(1)凡投予本刊的稿件,文中引用他人文献的资料和观点,应加以注释;若大段引用而未加以注释,即视为抄袭。(2)如果2篇稿件在文字表达和讨论叙述上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稿件的资料来源、主要数据和图表相同
2018年11期 v.26;No.160 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本刊编辑部;
<正>(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
2018年11期 v.26;No.160 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病例报告、专家笔谈、新技术介绍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
2018年11期 v.26;No.160 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本刊编辑部;
<正>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
2018年11期 v.26;No.160 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辟有"书讯"栏目,刊出介入心脏病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新书出版信息,欢迎作者和出版单位投稿。"书讯"栏目的稿件内容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对象、内容简介、开本、字数、出版时间、定价、邮购方式等项,要求内容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以300~400字为宜。
2018年11期 v.26;No.160 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尚小珂;陈澍;董念国;李飞;刘义华;胡志伟;王斌;田军;杨剑;刘洋;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周围性水肿8个月余"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患者8个月前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及冠心病、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外院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心室流出道疏通+二尖瓣置换(机械瓣)术+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室间隔穿孔,穿孔部位位于室间隔肌部中段,考虑与术中左心室流出道疏通过度有关,当时未行特殊处理。术后患者
2018年11期 v.26;No.160 649-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91 ] - 应良红;龚晓璇;范远生;王春玲;张俊;龚伟;郑进民;陈波;陶正贤;李春坚;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劳力性胸痛10年,加重3个月"住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10年前始出现活动性胸痛,位于胸骨中后方、呈压榨样、渐加重,于2010年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主干(LM)正常,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第一对角支(D1)开口80%狭窄,左回旋支(LCX)中段99%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近段70%狭窄、中段90%狭窄。患者因此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2018年11期 v.26;No.160 652-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6 ] |[下载次数:90 ] - 王江友;韩宏伟;苏晞;鄢华;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因"近4个月晕厥反复发作数次"入院。患者于2015年5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因运动后突发胸闷、气喘,随即晕倒,晕倒时意识丧失,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一两分钟后清醒,醒后仍感胸闷、气喘,不敢活动,遂就诊于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Ⅱ、aVL、V1~V5导联ST段压低0.05 mV,伴T波双向或低平。就诊期间与人发生争吵再次出现晕厥,伴有抽搐,持续几分钟后缓解,后又反复发作2次,清醒后一直感觉胸闷不适。为明确诊治,患者于2015年5月
2018年11期 v.26;No.160 65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93 ] - 陈鹏飞;易俊霖;唐亮;方臻飞;胡信群;周胜华;
<正>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由于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1]。自2002年由法国的Cribier等[2]成功完成第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开始,TAVI逐渐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另一新的
2018年11期 v.26;No.160 658-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23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