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271808

  • 左旋精氨酸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万铁,林丽娜,徐正祄 ,李东,王宗敏,王卫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家兔MIRI模型,观察L-Arg对血清中和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L-Arg保护组和非保护组比较,血清及心肌NOP明显升高(P<0.05);心肌LDH显著增高(P<0.05),而血清LDH无明显变化;心肌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明显减轻。结论L-Arg通过提高机体一氧化氮水平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 球囊扩张术抢救二尖瓣狭窄咯血18例体会

    陈树平,王长厚,杨建国,李爱华,王永州

    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7月共进行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PBMV)216例,其中18例因大咯血急诊进行PBMV治疗,手术全部成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本组男7例,女11例,年龄24~41岁(平均32岁)。病程6个月~...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对疑诊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学改良

    李田昌,胡大一,贾三庆,陈方,王乐丰,杨明,王明生,王雷,许玉韵

    目前多数医生习惯选用6F或5FJudkin′s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对多数病人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但对于存在有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常可由于造影导管头部嵌顿于狭窄的冠状动脉开口部位,造成压力衰减和/或使该侧冠脉血流锐...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 以急性心肌梗塞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例

    李义波,李树玲

    患者女,33岁。因突发胸骨后剧痛5小时,于1998年2月6日住院。1994年发现血小板为500×109/L,无任何症状。体检: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口唇轻度发绀,皮肤粘膜无出血症象,心率110次/分,脾肋下约0.5c...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7 ]
  • 吸烟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及维生素C对吸烟者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金春辉,马华,张彤,马献中

    近年来,有许多作者提出了吸烟对内皮细胞功能的损害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1,2]。Veyssir认为[3],吸烟与冠心病事件的增加,甚至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有关。许多研究证实,在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明显...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0 ]
  • 直接支架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附三例报告)

    郑宏,王琦

    目的评估直接支架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及其术后即刻与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性对3例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不预扩左主干的支架直接置入术,其中2例置入MultiLink支架,一例置入BeStent支架。每例均采用高压(16至22个大气压)扩张1至2次,持续时间10至20秒。结果3例左主干病变直接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临床随访6、7及12个月均无心绞痛症状复发。结论选择性左主干病变直接置入支架术安全、有效、可行。该方法对左主干病变治疗较其他部位及方法可能更为有利,但此需得到大组病例及随机对比试验证实。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冠状动脉心肌桥支架置入术一例

    韩立宪,张军,李洪稳

    患者男,58岁,一年来间断发作心前区疼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多于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偶于活动时发生,持续10余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近一周来发作频繁,一日数次,最长可达20余分钟,伴大汗,憋气,于1996年8月住我科。查体:血压130/80mmHg...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一例

    林岫芳,彭健,兰羲

    患者女,42岁。因心悸1天入院。20年前因发热、乏力1个月余。入院检查发现右上肢无脉,诊断为大动脉炎。此后时有头昏,并晕厥3次,未予特殊诊治。查体:右上肢血压85/60mmHg(1mmHg=0.133kPa),左上肢血压90/60mmHg,右下肢17...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PTCA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马业新,张敬群,曾和松,郭小梅,杨汉东,曹雁阁,余枢

    目的探讨完全闭塞性和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5例发生过心肌梗塞和21例未发生心肌梗塞的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施行了PTCA。结果完全闭塞性病变心梗发生后1周内PTCA成功率为100%,2周~3个月为66.7%,3个月以后为42.9%;无桥侧支的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为100%,桥侧支丰富的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为62.5%。结论心肌梗塞早期PTCA成功率明显高于心肌梗塞晚期PTCA成功率(P<0.05),无桥侧支的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明显高于桥侧支丰富的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成功率(P<0.05)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 体外反搏对右房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韦中余,孙济川

    通过Swan-Ganz导管采集右房血标本观察在体外反搏(ECP)前,ECP开始30min和60min及ECP停后15min时其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与反搏前比较,血浆血栓素B2(TXB2,为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在ECP过程中没有明显升...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 血管内超声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优势

    黄超联,朱文玲,韩丁,沈珠军,张原力,姜秀春,李燕华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率。方法100例临床疑冠心病患者行CAG和CUS检查。结果CAG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虽然较低(28%),但特异性高达97%。IVUS不但检出率高(64%),而且能显示冠状动脉的结构,钙经斑块特点,对介入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结论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检出优势IVUS明显强于CAG。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 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内乳动脉-肺动脉瘘一例

    黄奕高,张智伟,黄涛

    先天性内乳动脉瘘(CIMAF)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内乳动脉-肺动脉瘘更为少见。导管弹簧圈堵闭内乳动脉瘘国外已有报告[1,2],我院于1997年6月采用弹簧圈经导管为1例内乳动脉-肺动脉瘘患者堵闭瘘管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男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 多聚赖氨酸包被球囊导管转移基因表达的时相特征

    牛杰,陈明哲,李伟联,汤健,毛节明,韩启德

    目的评估多聚赖氨酸包被球囊导管-重组腺病毒/LacZ(Ad5/LacZ)局部基因转移系统的基因转移效率与表达时间。方法利用该系统,在体将Ad5/LacZ导入兔腹主动脉下段。然后于转基因后不同的时间点对转基因表达进行了定性(X-Gal染色)及定量(β-Gal活性)测定。结果基因转移后7天的表达最高。3天与14天的次之,21天时表达显著下降。28天时几乎测不到转基因的表达。结论该基因转移系统能有效地实现直接、在体的基因转移。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表达时间是短暂的。其表达峰值约在7天左右。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0 ]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一例

    罗建方,陈纪言,周颖玲,李瑜辉,詹国华,袁彦伯

    患者男,64岁。以反复发作性胸痛4个月入院。2年前曾患有左侧脑梗塞,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75mmHg,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系统:轻度右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未引出病理神经反射。血管造影示:三支冠...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 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86例报告

    尹先国,卢中秋,张怀勤,黄伟剑,林捷,施陈刚

    我科自1992年8月至1996年9月试用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8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86例DCM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8岁。均经临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平均左室舒张...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 多肽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

    盛琴慧,周爱儒,高炜,朱国英

    血管生成在胚胎发育和创伤修复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的异常也与多种疾病有关。研究证实有多种多肽生长因子参与了血管生成的过程。本文就常见多肽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一、血管生成的细胞学基础胚胎发育中,有两种方式参与血管系...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2 ]
  • 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形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天津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研讨会

    谢子安,黄元伟

    有关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基本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其分子机制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拟对此加以综述。一、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中血管反应过程的分期及分子机制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被广泛地用于研究急性动脉损伤的生物学反...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 章鱼吸盘式心脏稳定器(Octopus)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李岩,王东信

    目的研究章鱼吸盘式心脏稳定器(Octopus)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997年6月~1998年5月间,28例经严格筛选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使用吸盘式心脏稳定器实施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共搭桥38支。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心肌梗塞,手术死亡率为零。术后,心绞痛缓解率100%,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随访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心肌灌注明显改善。结论章鱼吸盘式心脏稳定器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其局部制动效果良好,可以降低手术难度并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8 ]
  • 应用小C臂X光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附134例报告)

    王勇,马长生,颜红兵,周玉杰,李霄,柯元南

    目的探讨应用小C臂X光机(OEC)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134例冠心病患者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75%,采用美国OEC9600型小C臂X光机行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34例冠心病患者共204处病变成功地完成了PTCA,其中92例置入了106枚冠脉内支架,6例因多支冠脉病变分别置入2~3枚支架,术后冠脉造影显示管腔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全部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除1例在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和3例出现术后穿刺部血肿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小C臂X光机行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 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状态下的凋亡细胞标记

    尹航,黄峻,冷静,杨志健,姚荣芬,马根山,孔祥清,彭韬,李晶阁

    目的探讨动脉损伤后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状态下的凋亡细胞的水平及其出现的时间的部位,深入地研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机制,为抑制再狭窄的形成提供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和结果应用球囊导管损伤小型猪髂动脉制备成内膜增殖所致的血管狭窄模型,采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动态观察损伤后1天、3天、6天、12天和30天的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状况,并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标记在DNA3′-OH的方法(TUNEL)来标记凋亡细胞。结果表明,损伤后6天以内,未出现凋亡细胞,从12天起,仅在增殖的内膜中出现了较低水平的凋亡,即12天(1.94±0.42)%和30天(1.36±0.31)%,后二者差异无显著性。可以认为,较低水平的凋亡细胞可能是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学特征。结论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是血管损伤后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相比大量增殖的内膜平滑肌细胞,较低水平的凋亡可能是血管狭窄形成的机制之一,这提示,对低水平的凋亡进行适时适量的诱导,可能为抑制再狭窄提供新的选择。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 ]
  • 运动试验前后心肌除极时间与复极离散度的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徐少平,田颖,王晓明,沙鸥,左淑梅,李鲁光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为标准,探讨了运动前后心肌除极时间(QRS时间)与以心率校正的复极离散度(QTcd)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自同一次住院期间既接受CAG,又做心电图运动试验(ET)的70例患者。CAG采用Judkin...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介绍天津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研讨会

    万征,王日胜

    1999年4月10~1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举办了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共同主办的《天津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研讨会》。参加学术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5个省市共160余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朱国英教授和...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球囊成形术重复治疗及其随访结果

    董少红,丁明镐,赵廷馆

    目的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再次血管成形术后,长期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方法血管内再狭窄经再次血管成形术治疗并成功进行随访的129例病人共有156个病灶的血管造影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成功行重复PTCA术者达94%,成功完成血管造影随访的达95%。重复血管成形术后的病人再狭窄率为27%,病灶再狭窄率29%。其中局限性病灶的再狭窄率为20%,弥漫性病灶的再狭窄率达44%(P<0.01)。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的重复血管成形术成功率高,其长期再狭窄率不高,是一有效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靶点标测与射频消融方法研究

    吴书林,杨平珍,李海杰,陈泗林,郑祥生,欧阳非凡,詹贤章,方咸宏,林纯莹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标测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放电方法。方法67例IVT病人行RFCA治疗。右室IVT(IRVT)和左室IVT(IL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寻找靶点,右室流出道(ROT)IRVT用双大头导管交替标测或放置1根4极或10极电极导管于ROT作为参考电极。采用预设60~70℃渐增功率温控放电进行消融。结果67例IVT消融成功62例,成功率92.5%,其中23例IRVT成功21例,1例靶点位于右室流入道,消融成功,22例位于ROT,20例消融成功;44例IVT成功41例,1例靶点位于左室游离壁,消融成功,43例位于左室室间隔部,40例成功。4例术后出现少量心包积液。结论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是提高IVT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渐增功率温控放电安全可靠。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 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对心钠素释放的影响

    朱伟达,刘娟,楼丽娜,蒋金全,吴琦,祝军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放液引起的心包腔内压、心房压变化与心房扩张,对心钠素(ANF)释放的影响。方法对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置管引流,记录引流前后的心包腔压力及尿量的变化,测定心包积液与血浆ANF浓度。其中一例做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心包穿刺放液前血浆ANF低于正常水平,心包液ANF高于血浆水平(P<0.05),放液后心包压、右房压下降,血浆ANF反向升高(P<0.05),24小时尿量增加,心包液ANF明显下降,且低于血浆水平。结论心包积液穿刺放液刺激血浆ANF的释放,产生利尿作用。ANF的释放依赖于心房的扩张,而不是心房压的升高。心包具有分泌ANF功能,其分泌量随心包腔内压增高而增加。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