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5837

  • 逆行瓣上法射频消蚀左侧房室旁路

    吴书林,李海杰,欧阳非凡,郑祥生,杨平珍,尹滔业,孙家珍,冯建章

    30例左侧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病人,用逆行主动脉左房瓣上法行射频消蚀术。均为逆行左室侧瓣下法未成功的病例。每例瓣上放电3.1±2.0次,放电能量为25~30W,旁路距冠状窦口0.5~5.5cm,消蚀靶部位A/V比例为0.83±0.28,30例消蚀均成功。本文就逆行左房瓣上法消蚀左侧房室旁路的适应证、方法学等进行了讨论。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 经皮低位股静脉穿刺插管术(130例报告)

    王永武,黄国长,朱洪生

    复习了股三角的解剖关系,采用经皮低位股静脉穿插管,行心脏导管检查、介入性治疗和异位取出术,深静脉输液术共130例,成功率达99%。此法简便、损伤小、股静脉解剖位置衡定。成功率高等优点。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 ]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72例临床分析

    刘 键,侯子山,马建国,刘陆英,于炳举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72例临床分析刘 键,侯子山,马建国,刘陆英,于炳举我院从1992年5月至1994年6月,以Inoue单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72例。本组男16例,女56例,平均年龄37.9±9.3岁。经临床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取得...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射频消蚀术治疗快速型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朱美,何吟绵,戴剑,陈宇宁,张文,赵文来,田洁,胡大一,丁燕生

    报告对36例快速型折返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射频消蚀术,均获成功。术前食管与术中腔内电生理检查;术中标测的准确性以及消蚀功率和时间的控制是成功的关键。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 内皮损伤后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动态观察

    陈洪江,朱国英

    本研究在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内膜增生的模型上观察了内皮损伤后血管反应性的动态变化。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3天组、术后10天组、术后21天组4组。组织学检查提示内皮损伤后的大鼠胸主动脉术后21天内皮尚不能完全修复,且有新生内膜形成。血管条张力测定试验表明,3天组大鼠受损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最大收缩反应下降(与对照组比,P<0.0001),对阶梯浓度NE的反应曲线下移,而10天组已恢复正常;3天组大鼠受损血管对乙酰胆碱(Ach)的最大舒张反应亦显著受损(与对照组比,P<0.0001),对阶梯浓度Ach的反应曲线下移,且术后21天仍不能恢复正常;受损血管对硝普钠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不受影响。提示血管内皮受损可致血管反应性异常,且长时间不能恢复。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3 ]
  •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陶新智,赵定菁,朱树雄,曾知恒,李醒三,朱立光,尹瑞兴,朱继金

    对345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行二尖瓣分离术(PBMC),成功335例(97.1%),发生并发症有心包填塞、脑栓塞、心律失常、损伤性二尖瓣返流、心绞痛等。本文对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了讨论。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 PTMV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钠素的观察

    张维东,张金荣,杨燕斐,刘晓惠,朱小玲,陈湛

    PTMV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钠素的观察张维东,张金荣,杨燕斐,刘晓惠,朱小玲,陈 湛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PTMV)研究显示PTMV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及心钠素(ANP)会发生明显变化...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经验和体会

    涂远超,张群林,王崇全,党书毅,邢海燕

    采用Inoue法对50例风心二尖瓣狭窄(MS)患者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单纯MS者14例,伴二尖瓣返流(MR,1-2/4度)及轻度主动脉瓣病变36例。房颤21例,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术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房平均压从23.7±7.7降至11.0±4.9mmHg(P<0.001),跨二尖瓣压差(MVPG)由20.2±8.3降至4.1±3.2mmHg(P<0.001)。二尖瓣瓣口面积从0.91±0.20扩大到2.03±0.2cm2(P<0.001),左房径从4.96±0.82缩小至4.1±0.51cm(P<0.01),主功能从3±0.46提高到1.37±0.51(P<0.001)。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选择无明显瓣膜钙化和瓣下严重融合的病例,对房颤病人进行抗凝准备和正确掌握扩张终点是PBMV成功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 单纯性与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张代富,刘晓程,张荣江,刘建文,王晓音,李秀娟,隋吉明,梁亚风,孙艳玲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治疗单纯二尖瓣狭窄疗效肯定,但对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病人疗效尚未肯定,本文通过43例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行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疗效观察,证实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行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疗效好,安全性能佳,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4 ]
  •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川崎病的心脏及冠状动脉改变

    吴皎辉,谢道银,陈明哲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川崎病的心脏及冠状动脉改变吴皎辉,谢道银,陈明哲川崎病是一种以发热、粘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炎。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可累及心包、心肌、瓣膜、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而心脏受累者中几乎都要累及...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 射频消蚀治疗家族性预激综合征二例

    张庆华,江洪,黄从新,许家 ,唐齐柱,王晋明

    射频消蚀治疗家族性预激综合征二例张庆华,江洪,黄从新,许家 ,唐齐柱,王晋明我院射频消蚀治疗200多例预激综合征(WPW),其中2例为同胞兄妹二人,报告如下:兄,39岁。妹,33岁。东北满族人。从小生长在武汉。其兄阵发性反复发作心动过速3年余,伴有心...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刘宣力,卢才义,李莉,毛树森

    分析了28例高血压病(EH)、21例肾性高血压(RH)患者和24例正常人(NT)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发现:(1)EH组基础和糖负荷血浆胰岛素浓度及其曲线下面积高于RH和NT组,恢复时间延长,RH和NT组间无差异;(2)EH组血糖对糖负荷的反应性高于RH和NT组,血胰岛素对糖负荷的反应性低于RH和NT组,RH和NT组间的反应性无差别;(3)EH组收缩压与HIA、体重指数、总胆固醇、血钠、血糖曲线下面积和24h尿钠、钙、VMA呈正相关。作者认为:(1)高胰岛素血症是EH的病因,不是血压升高的结果;(2)HIA升高血压与水钠储留和交感活性增强有关;(3)EH者血浆胰岛素水平对糖负荷反应性的降低程度可判断其胰岛素抵抗程度。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 介入性心脏声学造影对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价值的探讨

    夏伟,王玉玮,杨兴季

    介入性心脏声学造影对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价值的探讨夏伟,王玉玮,杨兴季房间隔缺损(ASD)常伴发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局限性较大,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的诊断技术以提高ASD伴PAPVC术...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 射频球囊成形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周玉杰,黄永麟,梁红艳,杨树森,孟凡超,黄杰

    本研究将射频球囊成形术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观察球囊表面电极直接释放射频能量并结合扩张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另一组利用相同模型行单纯球囊成形术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射频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器变性,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密度降低,细胞代谢障碍,合成型减少,部分血管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新生内膜面积减少,对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有一定意义。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摘要)

    朱鲜阳,张玉威,全薇,钱武扬 汤莉莉,邓东安,侯传举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摘要)朱鲜阳,张玉威,全 薇,钱武扬 汤莉莉,邓东安,侯传举我科从1990年4月~1994年1月开展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33例,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和方法:男12例,女21例;年龄19~49岁,平均37...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左室造影致主动脉弓反射性心脏抑制一例

    王肖龙,金惠根,胡伟国,金立仁,陈万春

    左室造影致主动脉弓反射性心脏抑制一例王肖龙,金惠根,胡伟国,金立仁,陈万春左心导管操作时刺激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引起心脏抑制较为少见。最近,我们遇到一例左室造影导管到达主动脉弓引起显著窦缓,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2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3年,疑为“冠...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微量直流电刺激犬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实验研究

    谷宏越,李艳波,黄永麟

    采用改进后的冠脉外膜微量直流电刺激法建立犬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结果提示,形成的血栓构成与人类冠脉血栓相似,方法简便可靠,血栓形成耗时短。是理想的科研实验模型。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8 ]
  •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左室功能障碍的恢复时程

    吴宗贵,赵学

    本实验通过监测清醒兔心肌缺血0.5h,再灌注72h的血流动力学,探讨非穿壁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障碍的恢复时程。家兔麻醉开胸,安放左冠脉钝缘支阻断装置。72h后乙醚麻醉,左室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清醒状态下阻断冠脉血流,0.5h后再恢复其血供。10只家兔6只实验成功。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于心肌缺血0.5h稍显下降(P>0.05),于再灌注2~48h显著低于缺血0h,以再灌注6h最低,于72h恢复正常。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于缺血0.5h至再灌注72h均显著高于缺血0时,以再灌注6h最高。dp/dt和-dp/dt于缺血0.5h至再灌注48h显著低于缺血0h,于再灌注72h恢复正常。心肌TTC染色病理观察示左室坏死区面积与危险区面积之比为66.8%±8.9%。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模型,再灌注导致了左心室机械功能的部分恶化,低下的心功能状态持续至少48h。认为再灌注后左室功能障碍的恢复时程,不但取决于未坏死心肌的代偿,而且取决于可逆性损伤心肌的顿抑恢复和边缘区延迟性心肌死亡的状况。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 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与预后

    车丕序

    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与预后车丕序冠心病(CHD)心肌缺血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我科近3年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ECG)检出210例CHD心肌缺血患者,其中伴糖尿病者66例的临床和预后并与同期非糖尿病CHD心肌缺血患者14...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 室性心动过速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钟敬泉,张运,张薇,张梅,范觉新,隋树建,陈明友,秦绪光

    应用15只健康杂种犬建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模型,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和心导管测得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一系列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起源于左、右心室对应部位的室速对心功能的影响程度相同;同一心室不同起源部位的室速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不同,以心尖部室速影响程度最小,心室侧壁者次之,以心底部室速影响程度最大。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 栓塞术根治动脉导管未闭三次手术后再通病例

    任森根,张伟华,康康

    栓塞术根治动脉导管未闭三次手术后再通病例任森根,张伟华,康 康患者女性,44岁。因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3次开胸结扎后再通,于1994年6月6日入院。第1次1970年3月3日在兰州手术,导管粗12mm,长6mm。术后声音嘶哑,2周导管再通。第2...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血管再塑形与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

    贾辛未,霍勇,朱国英

    血管再塑形与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贾辛未,霍 勇,朱国英再狭窄是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等血管介入治疗的主要限制因素,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再狭窄的发生是血管壁对损伤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内膜增生和...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并右窦瘤破入右心房及主动脉瓣右瓣叶穿孔一例

    郭定邦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并右窦瘤破入右心房及主动脉瓣右瓣叶穿孔一例郭定邦患者男,25岁。入院前2个月突然发热、寒战、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心悸气短不能平卧,下肢水肿。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而转我院。查体:T38℃,R30次/分,P110次/分,BP90...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Gianturco Coil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中应用现状

    夏呈森,李建华

    GianturcoCoil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中应用现状夏呈森,李建华1975年Gianturco等[1]首先报道了其制作的机械装置Coil堵塞异常的动脉,后被命名为GianturcoCoil。它是一种螺旋形柔软而易弯曲的不锈钢弹簧圈,外面附着许...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医源性鲁顿巴赫综合征二例

    于文信,敖定椿,旅朝霞,李继良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医源性鲁顿巴赫综合征二例于文信,敖定椿,旅朝霞,李继良本文报告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导致医源性鲁顿巴赫综合征,经手术治疗的病例。例1女,45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4年,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5年前曾行过闭...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 经皮主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一例

    张代富,张荣江,李秀娟,张凤丽

    经皮主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一例张代富,张荣江,李秀娟,张凤丽本院最近成功地为一位降主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经皮主动脉腔内成形术(PTA),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9岁,21年前体检发现高血压,最高达29.3/17.3kPa(222/133mmHg),双下肢萎缩...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右冠起始部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致窦性停搏一例

    李传昶,玉井秀男

    右冠起始部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致窦性停搏一例李传昶,玉井秀男患者女性,7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活动后气促8月入院。入院血压为16/10;6kPa(120l80mmHg),心率66次/分。PTCA前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狭窄90%。该处P...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 Swan-Ganz导管在重度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

    王毓华,郝应禄,郑石松,黄宜雄

    Swan-Ganz导管在重度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王毓华,郝应禄,郑石松,黄宜雄我科自1991年以来,对重度心衰患者试行床旁Swan-Ganz导管检查,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治疗,使心功能迅速改善。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术后及随访结果

    马业新,余枢

    采用Inoue及国产球囊对41例患者施行了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成功的40例平均左房压由术前的15.7±3.1mmHg降到6.7±2.9mmHg(P<0.001),跨瓣压差由术前的13.1±2.1mmHg降到4.5±2.4mmHg(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1.10±0.25cm2增加到1.99±0.27cm2(P<0.001),左房内径由45.8±5.3mm减少到41.2±4.9mm(P<0.05),心功能由术前的3.10±0.62级改善到1.58±0.74级(P<0.01)。24例随访9±5个月结果示除2例发生再狭窄外,其余病例与术后3天相比,二尖瓣口面积和心功能无明显改变,左房内径进一步下降到38.2±4.6mmHg(P<0.05)。表明,PBMV的近远期效果良好。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罕见单冠状动脉开口伴发作性心肌缺血一例

    盖鲁粤,杜洛山,沈洪,杨庭树

    罕见单冠状动脉开口伴发作性心肌缺血一例盖鲁粤,杜洛山,沈 洪,杨庭树单冠状动脉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畸型。Shirani等(JAmCollCardiol1993;21:137)将单冠状动脉分成三型:Ⅰ型发自左冠窦,Ⅱ型发自右冠窦,Ⅲ型发自无冠窦。本文报告一...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 如何写好论文的摘要

    戴玉华

    如何写好论文的摘要戴玉华杂志上为何还要在文章前要一段200~300字左右的摘要呢?无非是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了解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从而决定是否近一步详读全文。它不仅让读者阅览时起重要指导作用,也为文献汇编、计算机储存、检索作好准备,成为...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 外科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后再狭窄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张庆华,江洪,黄从新,李庚山,王晋明,漆曙辉

    将6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首次行PBMV和18例外科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扩瓣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数有明显差异(P<0.001),但将两者术后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外科二狭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成功地进行PBMV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法乐四联症伴右肺动静脉缺如一例

    寇瑛,田子朴,袁宏声

    法乐四联症伴右肺动静脉缺如一例寇瑛,田子朴,袁宏声患儿男,12岁。因“口唇发绀,活动后气促11年”入院。查体:发育差,口唇紫绀,右胸骨旁2~4肋隙可扪及震颤,闻及Ⅳ级全收缩期杂音,杵状指(趾)。心电图示:电轴极度右偏,右室肥厚。心三位片:右胸腔小,右...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低能量射频消蚀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探讨(摘要)

    张敏州,朱纯石,伍卫,王景峰,李健明,周淑娴,翁书和,陈锡龙

    低能量射频消蚀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探讨(摘要)张敏州,朱纯石,伍 卫,王景峰,李健明,周淑娴,翁书和,陈锡龙我院使用低能量射频消蚀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8例,取得初步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15...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血清MD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张原力,邵建华

    2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h分别测血清MDA浓度,发现溶栓治疗后3h较溶栓治疗前MDA浓度显著增加(P<0.05),尤以冠状动脉再通组更为明显(P<0.01),而未通组在用药前后的MDA浓度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接提示闭塞冠脉再通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因而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同时,有必要采取对抗氧自由基增加的措施,以预防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