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4399

述评

  • 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预防卒中——从争议到统一

    张玉顺;蒋世良;何璐;

    <正>早在187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1]就提出反常栓塞的概念,随之不断被尸检证实。1985年Nellessen等[2]首次用超声证实了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处骑跨血栓。1994年Brogno等[3]不仅在

    2019年06期 v.27;No.167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360 ]

临床研究

  • 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治疗偏头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肖家旺;王琦光;庚靖松;张端珍;张坡;陈火元;孟立立;朱鲜阳;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在偏头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PFO的46例偏头痛患者,术后常规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进行头痛发作频率问卷、头痛影响测验-6(HIT-6)、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46例患者中男18例(39.1%),年龄42.5(24.0,60.0)岁,偏头痛病程为10(2,40)年,先兆性偏头痛8例(17.4%),无先兆性偏头痛38例(82.6%);发作频率为(8.2±4.4)次/月,术前右心声学造影示10例(43.5%)为中量右向左分流(RLS),36例(56.5%)为大量RLS。与基线水平比较,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头痛发作频率、HIT-6评分、MIDA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6个月复查右心声学造影仅3例有少量RLS。术后12个月20例(43.5%)患者头痛完全缓解,17例(37.0%)显著缓解,5例(10.9%)缓解,4例(8.7%)无效,而先兆性偏头痛(87.5%)与无先兆偏头痛(92.1%)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9)。围术期及术后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血栓/空气栓塞、股动静脉瘘、心脏压塞、封堵器移位及脱落、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封堵PFO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伴大量RLS的PFO患者偏头痛症状。

    2019年06期 v.27;No.167 30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409 ]
  • 单中心1336例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患者主要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何璐;张玉顺;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PFO并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336例,术后3、6、12、24个月通过心电图(ECG)和(或)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TTE声学造影(c TTE)对其术中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1336例患者中1320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8.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0.1%(2/1336),其中1例于术中、另1例于术后2 h发生心脏压塞,均经心包穿刺后缓解。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3%(18/1336),其中短暂性心房颤动2例(0.1%)、血管通路并发症7例(0.5%)、术中ECG提示冠状动脉气栓9例(0.7%)。术后共498例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其中24例(4.8%,24/498)发现中-大量残余右向左分流。结论经导管封堵PFO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准确操作和术后认真随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9年06期 v.27;No.167 309-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2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465 ]
  • 主动脉缩窄合并症及主动脉缩窄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策略

    吴文辉;黄连军;薛玉国;蒲俊舟;黄小勇;濮欣;刘光锐;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症及CoA外科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6例Co A合并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或Co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男5例,女1例;年龄44~56(50.3±5.01)岁。患者术前均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根据患者主动脉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4例患者(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穿通性溃疡,1例外科术后缩窄复发合并假性动脉瘤),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1例患者Co A外科术后吻合处假性动脉瘤形成采用TEVAR,并对外科姑息的缩窄进行栓塞;1例Co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先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再对缩窄处进行封堵。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0~60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和再次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结论解剖条件合适的Co A合并症或Co 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可首先尝试TEVAR治疗。解剖条件不合适的Co 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行复合手术。此类患者应根据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及介入器材。

    2019年06期 v.27;No.167 315-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246 ]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部位形态学特征及介入封堵术疗效观察

    李国庆;吕继;郭自同;余小林;雷建新;王钊;阿木提;穆叶赛;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部位形态学特征,观察VSR穿孔介入封堵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6例AMI并发VSR患者,分析VSR部位形态学特征,观察介入封堵VSR的疗效,随访半年至5年不等。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3岁,罪犯血管为前降支5例,右冠状动脉1例。6例患者均有左向右室间隔膨出瘤。在左前斜45°+头20°投照体位下左心室造影提示4例膨出瘤位于室间隔中1/3、2例膨出瘤位于室间隔心尖部1/3;三维超声心动图证实舒张期瘤体直径最小值23.40 mm,最大值52.12 mm;收缩期瘤体直径最小值20.40 mm,最大值49.12 mm;筛状穿孔数4(1,7)个;舒张期最大穿孔孔径最小值14.40 mm,最大值18.30 mm;收缩期最大穿孔孔径最小值11.90 mm,最大值16.60 mm。6例患者于AMI后56(7,99)d行VSR封堵术,1例患者术前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1例患者术前行体外膜肺氧合。5例(5/6)成功置入封堵器,置入封堵器直径16(12,22)mm,此5例置入封堵器前均对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例(1/6)因下壁心肌梗死,穿孔部位位于室间隔与心室肌后壁交界处,选最大直径30 mm室间隔封堵伞固定困难,封堵失败,1个月后因反复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死亡,患者置入封堵器前未对罪犯血管行PCI。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关闭3例(3/5);少量残余分流1例(1/5),择期行降落伞左心室减容术,残余分流消失;中度残余分流1例(1/5)行二次室间隔封堵后残余分流消失。5例成功封堵的患者全部存活,术前术后对比,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明显变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AMI并发VSR部位呈左向右膨出瘤,三维超声心动图证实瘤体多数可能呈喀斯特地貌溶洞样筛状多孔,介入封堵术可能相对安全有效。

    2019年06期 v.27;No.167 32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184 ]
  • 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

    贾圣英;谢莲娜;姜春玲;魏显敬;解泽宙;肖兴平;栾波涛;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4例。依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204例,单纯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80例。分析两组生化指标、GRACE评分、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住院期间与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男性比例高于单纯高血压组(74.5%比51.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13.87(11.69,17.99)μmol/L比8.64(7.94,9.39)μmol/L,P<0.001]、尿酸[(376.54±68.34)μmol/L比(340.48±91.73)μmol/L,P=0.009]、血肌酸酐[(89.06±39.30)μmol/L比(66.36±15.27)μmol/L,P<0.001]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758.0(247.3,2380.5)pg/ml比418.7(164.95,1157.0)pg/ml,P=0.006]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57.65±8.96)%比(60.47±8.84)%,P=0. 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组患者GRACE评分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113.32±25.36)分比(106.09±23.85)分,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3)。随访1年,H型高血压组MACE发生率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比11.2%,P=0.036)。随访1年以MACE为因变量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Gensini评分是随访1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出现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同型半胱氨酸及Gensini评分增加此类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发生,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06期 v.27;No.167 328-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阅读次数:63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129 ]
  •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分析

    张剑;孙毅;贺靖斐;张伊;梁延春;韩雅玲;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相关数据,探讨此类患者CPET的临床特点。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进行CPET测试的连续患者共2552例,同时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患者215例作为阳性组,进行1︰1匹配选取与阳性患者同期进行CPET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阴性患者215例作为阴性组。全部受试者均使用瑞士Schiller CS-200CPET系统进行测试,在静息状态下测定人体的肺功能、心电图,继之连续动态监测记录进出气流、摄氧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十二导联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实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男性比例(85.6%比74.4%,P=0.003)、吸烟比例(34.9%比26.0%, P=0.047)显著高于阴性组,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1.9±3.8)%比(55.2±4.7)%,P=0.037]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运动递增功率、峰值Borg评分、运动持续时间、峰值功率、峰值代谢当量、呼吸储备、每分通气量/每分二氧化碳排出量(VE/VCO2)、静息心率、静息血压、静息和峰值指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因疲劳终止比例(40.5%比62.8%,P<0.001)和心率储备[(34.6±17.6)次/分比(38.8±21.0)次/分,P=0.026]显著低于阴性组。阳性组峰值心率达预计值比例[(87.1±11.8)%比(84.4±14.3)%,P=0.031]及峰值收缩压[(179.1±25.5)mm Hg比(173.6±26.6)mm Hg,P=0.029]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无氧阈(AT)摄氧量、AT对应心率、峰值摄氧量、峰值千克摄氧量、峰值负荷、峰值氧脉搏、最大呼吸频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肺活量(VCmax)、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AT千克摄氧量[(11.9±2.4)ml/(kg·min)比(11.5±2.3)ml/(kg·min),P=0.040]、AT负荷[(3.4±0.7)Mets比(3.3±0.6)Mets,P=0.037]、最大通气量(MVV)[(113.9±30.1)L/min比(107.3±30.0)L/min,P=0.022]和MVV达预计值比例[(107±24)%比(102±24)%,P=0.030]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患者可能因为男性比例较高,运动中峰值心率及峰值收缩压较高,AT负荷及MVV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心肺运动耐量。在进行CPET检查中,遵循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方法同时,建议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状态,鼓励患者进行较强的或更接近靶心率的运动负荷测试,以得到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2019年06期 v.27;No.167 334-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阅读次数:93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15 ] |[下载次数:329 ]
  •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

    金彦彦;白融;叶明;艾辉;曾玉杰;聂绍平;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460例。按照急诊PCI术前接受不同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分组为:低负荷氯吡格雷组169例、高负荷氯吡格雷组138例和替格瑞洛组153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超声心动图、生化指标、院内死亡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并将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门-球时间)、相关病史及既往血运重建等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靶血管及病变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慢血流/无复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低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21.3%比11.8%,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高于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21.3%比13.8%, P=0.087),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稍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8%比11.8%,P=0.097)。三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低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患者(4.1%比0.7%, P=0.043),高于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4.1%比0.7%,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负荷氯吡格雷组患者与替格瑞洛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比0.7%,P=0.077)。行logist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慢血流/无复流(OR 12.562,95%CI2.975~53.035,P=0.001)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Spearman’s相关性分析发现,慢血流/无复流和双联抗血小板策略密切相关(r=–0.104,P=0.018)。结论在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中,与低负荷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可能通过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从而降低院内死亡率。

    2019年06期 v.27;No.167 340-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3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下载次数:229 ]

读者·作者·编者

  • 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

    本刊编辑部;

    <正>(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

    2019年06期 v.27;No.167 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

    2019年06期 v.27;No.167 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 ]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志谢

    本刊编辑部;

    <正>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

    2019年06期 v.27;No.167 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阅读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声明

    本刊编辑部;

    <正>近来,编辑部发现有的作者稿件存在一稿多投和明显抄袭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侵犯了他人著作权,影响了刊物的形象。根据《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和其他期刊出版有关规定,本刊对抄袭和一稿多投问题声明如下:(1)凡投予本刊的稿件,文中引用他人文献的资

    2019年06期 v.27;No.167 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综述

  •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与偏头痛

    刘昱博;李非;陈晓彬;

    <正>1介绍卵圆孔位于胚胎发育期心房间隔原发隔与继发隔的交界处,它形成一个隧道样结构,允许来自胎盘的含氧血流进入体循环。大多数人在出生后5~7个月,由于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迫使原发隔的薄片压在卵圆孔表面,进而与继发隔粘连、融合形成

    2019年06期 v.27;No.167 34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392 ]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赵红岩;李为民;

    <正>我国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有40余年的历史,手术例数逐年增长,2016年已达到47 207例[1-2]。CABG术后的冠心病患者在临床工作中日益增多,CABG术后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2019年06期 v.27;No.167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阅读次数:61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33 ]

病例报告

  • 双右冠状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

    郑法;路长鸿;曲凤霞;徐琛基;张述文;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发作性胸痛1个月"于2017年11月7日入住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吸烟史40年,平均20支/d。半个月前体力活动时出现胸痛,可放射至左前臂,休息20 min或含化硝酸甘油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就诊外

    2019年06期 v.27;No.167 35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50 ]
  • 零射线射频消融患儿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

    王萌;蔡衡;邢淑华;邓节刚;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主因"间断心悸3个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急性发作时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速131阵,最长持续时间57 min。口服美托洛尔无缓解。否认既往心脏病史。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心界无扩大,心音有力,律

    2019年06期 v.27;No.167 356-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80 ]
  •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致放射性皮炎2例

    黄爱玲;聂谦;张宏才;张泉;赵珏;

    <正>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65岁。因"反复胸闷、气紧1年,复发加重1 d"入院。患者于1年前出现胸闷、气紧,症状持续数分钟,休息可自行缓解,病程中无胸痛、咳嗽咯痰、头晕头痛等,患者未予重视及诊治。1 d前上述症状加重,遂于2018年1月24日来

    2019年06期 v.27;No.167 359-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7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