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5837

临床研究

  • 经导管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的临床效果

    张端珍;朱鲜阳;韩雅玲;崔春生;王琦光;陈火元;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37例急性MI后VSR实施经导管VSR封堵术的患者,所有操作均于MI 3周后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VSR封堵术于MI后41(21,99)d实施,22例(59.5%,22/37)患者术前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因造影显示多发缺损不适于封堵术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不适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而排除2例(5.4%,2/37)。共对35例患者实施封堵术,32例(91.4%,32/35)成功置入封堵器。VSR右心室面直径(13.0±3.0)mm,置入封堵器直径(22.0±3.0)mm,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关闭15例(46.9%,15/32),少量残余分流15例(46.9%,15/32),中度残余分流2例(6.2%,2/32)。围术期死亡3例(8.6%,3/35),2例(5.7%,2/35)因并发症而行外科手术,最终成功28例(80.0%,28/35)。随访3.5年(3个月,7年),失访3例(10.7%,3/28),死亡3例(10.7%,3/28)。结论经导管VSR封堵术安全可行,可作为外科手术替代方案。

    2015年10期 v.23;No.123 541-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8K]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166 ]
  •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短期疗效

    周达新;潘文志;管丽华;张蕾;张晓春;葛均波;

    目的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本研究观察了PBAV对CAS的短期疗效,并对初步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行PBAV术的CAS患者。观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的指标变化,包括跨瓣压差、超声心动图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包括出血、卒中、心律失常、心脏压塞、肾功能损害、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反流加重及死亡)。结果共入选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围术期除1例术中一过性的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术后低血压反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扩张后即刻,导管测得的最大跨瓣压差由术前(86.6±22.4)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53.2±18.7)mm Hg(P<0.001)。出院前评估显示,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得的最大跨瓣压差由术前(111.0±29.2)mm Hg降至(85.5±26.4)mm Hg,平均跨瓣压差由术前(67.1±19.6)mm Hg降至(48.5±12.2)mm Hg(P<0.001),主动脉瓣瓣口面积由术前(0.58±0.10)cm2升至(0.75±0.15)cm2,而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没有变化。所有患者EQ5D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54.5±15.9)分比(64.6±13.3)分,P<0.01]。3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没有改变,其余均改善1级(P<0.01)。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3个月随访时,9例完成完整的评估和检查,经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跨瓣压差、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和lg(NT-pro BNP)、NYHA心功能分级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Q5D生活质量评分略有提高[(57.6±9.4)分比(63.5±10.6)分,P=0.04]。结论初步经验显示,使用8 F、最大内径为18 mm球囊行PBAV术是可行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取得即刻和短期的血流动力学及症状的中度改善。然而,其中远期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5年10期 v.23;No.123 545-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55 ]
  • 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研究

    刘健;席晓霞;王伟民;马玉良;李琪;刘传芬;王昭;卢明瑜;赵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124例患者,共127处病变。对所有患者进行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分析其手术特点、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4例患者中95例(76.6%)行直接冠状动脉旋磨术,29例(23.4%)行补救性冠状动脉旋磨术,术后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使用的旋磨头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0.50±0.06),每例患者使用的旋磨头数量为1(1,2)个。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36例患者使用的旋磨头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0.52±0.04),每例患者使用的旋磨头数量为1(1,2)个。术中共有19例(15.3%)患者发生并发症,除1例术后12 h因心原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处理后均获得良好效果。术后随访15.8(1.7,60.0)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4.9%(6/122)。结论对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的患者宜选用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2015年10期 v.23;No.123 550-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4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18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79 ]
  • 多中心卵圆孔未闭合并反常栓塞介入封堵近期随访观察

    张宏伟;李丁扬;尚小珂;龙恺;黎枫;沈群山;张刚成;

    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反常栓塞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PFO合并不同症状的反常栓塞患者65例,包括偏头痛45例,脑梗死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不明原因晕厥2例,不明原因心肌梗死2例,行PFO介入封堵治疗,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 d和1、3、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c TTE)右心声学造影和经颅超声多普勒(c TCD)声学造影检查,并记录随访症状,偏头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结果共60例成功封堵,5例未成功,成功率92.3%。未成功病例均为不明原因偏头痛患者,导丝不能通过卵圆孔,且均为c TCD和c TTE声学造影Ⅰ级患者。封堵术后6个月c TCD声学造影仍有右向左残余分流的有8例,c TTE右心声学造影仍有残余分流的有10例。40例偏头痛患者39例封堵术后1个月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未出现新发脑梗死,亦未再发TIA、晕厥和心肌梗死。结论通过介入封堵治疗PFO合并反常栓塞,可显著改善偏头痛症状,有效预防脑卒中再发,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2015年10期 v.23;No.123 55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230 ]
  • 监测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指导停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时机的选择

    张艳;赵昕;王效增;邓捷;王丽;任丽丽;顾崇怀;彭俊银;韩雅玲;

    目的旨在通过监测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变化指导选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停用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IABP辅助心功能的患者173例,以停用IABP后48 h内患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包括二次使用IABP、肺水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紧急气管插管、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死亡)分为成功组(127例)和失败组(46例),记录并分析置入IABP前和停用IABP前每位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变化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入院及心原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置入IABP前NT-proBNP水平(P=0.151)及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NT-proBNP水平停用IABP前较置入IABP前显著降低(P<0.001),而失败组患者则显著升高(P<0.001)。ROC曲线显示,当NT-proBNP水平停用IABP前升高到较置入IABP前增加47.56%时预测停用IABP失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大。成功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失败组(34%比81%,P<0.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降低对停用IABP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但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达47.56%,提示需要考虑更多的治疗措施。

    2015年10期 v.23;No.123 559-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67 ]
  • 体外膜肺氧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并发心原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杜中涛;邢家林;杨峰;江春景;缪娜;刘锋;杨晓芳;黄连军;侯晓彤;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9例患者因为PCI围术期发生心原性休克而应用动静脉ECMO支持。使用适应证包括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或)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仍难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或PCI围术期发生难以复律的心搏骤停。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ECMO应用时机和后续治疗等。并根据住院结果及后续治疗策略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6(32,62)岁,其中男6例(66.7%)。在9例患者中,5例(55.6%)患者ECMO后进行了再血管化处理,其中4例(80.0%,4/5)顺利康复出院;另外4例患者进行了恢复性治疗,其中2例(50.0%,2/4)顺利康复出院。ECMO支持中位时间114.0(20.0,245.0)h。总共有7例(77.8%)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6例(66.7%)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PCI围术期心原性休克采用ECMO维持循环进行再血管化或过渡到恢复是可行的。

    2015年10期 v.23;No.123 564-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阅读次数:9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158 ]
  • 急性心肌梗死非靶血管病变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耿学峰;王悦涵;刘巍;成万钧;聂绍平;周玉杰;卢清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早期接受非靶血管PCI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704例,其中279例对靶血管行急诊PCI后在7 d内接受非靶血管PCI治疗(多血管PCI组),425例仅接受靶血管治疗(单血管P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和术后12个月因胸痛再次入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Killip心功能分级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35(1~54)个月,多血管PCI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血管PCI组[9例(3.4%)比31例(8.0%),P=0.018;其中包括,死亡5例(1.9%)比15例(3.9%),P=0.155;再发心肌梗死4例(1.5%)比16例(4.1%),P=0.060]。多血管PCI组发生MACE事件的危险性是单血管PCI组的0.393倍(RR 0.393,95%CI 0.181~0.854)。结论对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PCI早期对非梗死相关血管采取积极的PCI策略是安全可行的。

    2015年10期 v.23;No.123 568-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93 ]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病例报告、专家笔谈、新技术介绍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2015年10期 v.23;No.123 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关于论文中对图表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2015年10期 v.23;No.123 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关于论著中关键词的标引

    本刊编辑部;

    <正>论著类论文中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m》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一般关键词不能使用缩写,如"ECG"应标引为"心电描记术"。

    2015年10期 v.23;No.123 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的规范医学名词

    本刊编辑部;

    <正>~~

    2015年10期 v.23;No.123 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本刊“书讯”栏目欢迎投稿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辟有"书讯"栏目,刊出介入心脏病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新书出版信息,欢迎作者和出版单位投稿。"书讯"栏目的稿件内容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对象、内容简介、开本、字数、出版时间、定价、邮购方式等项,要求内容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以300~400字为宜。

    2015年10期 v.23;No.123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 ]
  •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

    本刊编辑部;

    <正>参考文献的著录应以亲自阅读的近年主要者为限,尽量精选。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

    2015年10期 v.23;No.123 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关于本刊论文中统计学符号的应用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统计学符号遵照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方差分析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9)概率用英文大写P(相应的统计学假设检验应给出具体的检验值,如t值、χ2值、U值、F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2015年10期 v.23;No.123 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志谢

    本刊编辑部;

    <正>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能公开志谢和说明;

    2015年10期 v.23;No.123 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署名

    本刊编辑部;

    <正>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

    2015年10期 v.23;No.123 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综述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关注心肌的有效再灌注

    丁嵩;何奔;

    <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再灌注治疗的获益取决于患者总的缺血时间和再灌注自身的有效性。尽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方法。然而,心外膜血流并不等同于心肌灌注,并且,不是所有TIMI血流Ⅲ级的患者在接受PCI术后就

    2015年10期 v.23;No.123 57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151 ]
  • 外伤性主动脉损伤行覆膜血管支架置入术的研究

    舒端朝;

    <正>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是外科疾病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由胸部钝性外伤所致的致命性损伤之一,主要包括主动脉断裂或破裂、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内血肿[1-2]。其中,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最为常见,主动脉完全断裂极为罕见,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内血肿较为少见[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有很高的致死率[4],其现场死亡率为80%~90%[5]。现场存活的患者24 h内的死亡率为32%,两周的死亡率为74%[6]。

    2015年10期 v.23;No.123 57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161 ]

病例报告

  • 房间隔缺损伴持续性心房颤动行房间隔缺损与左心耳介入封堵术1例

    李丁扬;张刚成;沈群山;苏晞;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驾驶员。因"阵发心悸1年,伴间断头晕失语4 d"入院。患者近1年情绪激动后出现间断性心悸,休息后缓解。4 d前行走时突发头晕,伴短暂失语,当时意识清醒,不伴头痛、眩晕,数分钟后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平扫无异常。为进一步诊治,于2015年1月1日至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查体:心率104次/min,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P2亢进并固定分裂,胸骨左缘第3肋

    2015年10期 v.23;No.123 58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5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75 ]
  • 应激性心肌病1例

    张帅;艾虎;刘德平;何青;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主因"胸闷、胸痛18 h"入院。入院前18 h精神紧张后出现胸闷、胸痛,程度剧烈,可向左上肢及肩背部放射,予速效救心丸10粒含服,20 min后疼痛减至2/3,后至北京医院急诊。心电图检查示:Ⅱ、Ⅲ、a VF导联可见Q波,伴ST段抬高0.05~0.10 m V(图1)。查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33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2 ng/ml,

    2015年10期 v.23;No.123 584-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阅读次数:83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219 ]
  • AMPLATZ GOOSE NECK Microsnare Kit抓取冠状动脉异物的应用体会(附2例病例)

    张新才;邱立彬;邵静波;

    <正>AMPLATZ GOOSE NECK Microsnare Kit(美国AGA公司)由鹅颈微圈套器和输送导管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微圈套器又由长杆和钨圈构成。微圈套器的长杆部分由镍钛非磁性合金制成,柔韧性较好,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并能与导管内腔保持良好的同轴性;头端的钨圈直径4.0 mm,进行镀金处理,以防止射线穿透,便于操作过程中准确定位。输送导管(美国AGA公司,2.3 F/0.76 mm)中也包含一条经镀金处理

    2015年10期 v.23;No.123 586-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4K]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87 ]
  • 自制抓捕器套取冠状动脉内断裂导丝1例

    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董豪坚;陈纪言;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反复胸闷6年余"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控制良好,无糖尿病史。1个月前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右优势型,左主干未见狭窄,前降支近段狭窄80%,左旋支未见狭窄,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完全闭塞,后三叉可见经间隔支形成左向右侧支循环。于前降支病变处置入1枚药物洗脱支架Excel 3.0 mm×24 mm,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本次入院检查心肌梗死标记

    2015年10期 v.23;No.123 589-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9K]
    [阅读次数:103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256 ]

专家笔谈

  • 左心室功能的无创评价

    马为;霍勇;

    <正>心血管疾病诊治过程中,心功能评价非常重要,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必要步骤,是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心功能评价需要结合患者的基础临床疾病、症状、体格检查、生物标记物以及超声心动图、核素、CT、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方法综合判断。对于部分临床判断困难的患者,还需要使用包括漂浮导管以及左心导

    2015年10期 v.23;No.123 591-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134 ]
  • 磨不磨?——钙化病变的影像学评估

    方唯一;施鸿毓;

    <正>一直以来,中、重度钙化病变都被认为是导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的主要因素。钙化病变在血管壁中的几何分布可限制球囊和支架的输送及到位,影响球囊和支架扩张的同心性(沿血管中轴线)及完全性,而支架扩张不全和贴壁不良是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旋磨技术采用机械性移除斑块的方法,对斑块进行预处理,可有效提高

    2015年10期 v.23;No.123 595-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82 ]

医学统计学知识

  • 非劣效性检验的统计学分析

    李雪迎;

    <正>在临床研究中,经常碰到要验证新的治疗方法与已有的标准治疗方法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特别要着重说明新方法的治疗效果不比标准干预方法差。在这类验证中,常见的错误是采用差别性检验方法,例如t检验,依据无统计学意义的检验结果获得两种干预方法疗效一致的结论。此处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差别性检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仅仅说明差异尚不显著,而不能说明两者的差异足够小。针对此类问题,在统计学上,合理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是,通过非

    2015年10期 v.23;No.123 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76 ]

指南解读

  • 通过最新指南的解读指导无保护左主干临床实践

    郭文怡;

    <正>大多数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UPLM)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高风险手术。从病变解剖学分析,当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为优势动脉时,左主干(left main,LM)占84%的功能,其他状态下则占100%[1]。而且80%患者

    2015年10期 v.23;No.123 598-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7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