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4672

临床研究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心肌缺血的初步探索

    张海涛;黄丛春;孙津津;龚积艳;何云龙;韦光胜;孟利民;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获得的无创DEEPVESSEL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检测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盲法评估、自身对照设计,纳入2017年3-9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同期行冠状动脉CTA和FFRCT检查的27例患者,基于新型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FFRCT,分别以患者和血管为研究对象计算FFRCT对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患者为研究对象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8.89%,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84.33%,阴性预测值为93.33%;以血管为研究对象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9.19%,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88.00%,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95.65%。以患者为研究对象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以血管为研究对象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以患者为研究对象,FFRCT值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2,95%CI 0.53~0.83,P<0.0001)。以血管为研究对象,FFRCT值与ICA-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8,95%CI 0.50~0.78,P<0.0001)。结论以ICA-FFR值作为参考标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型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软件评估功能性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敏感度,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2019年07期 v.27;No.168 361-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351 ]
  • 非深度镇静下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

    孙鸣宇;王祖禄;梁明;杨桂棠;金志清;陈蕾;郑金烁;曹立仁;

    目的总结非深度镇静下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12月行CBA的259例房颤患者,其中深度镇静组应用咪达唑仑及枸橼酸芬太尼深度镇静156例,非深度镇静组103例。结果深度镇静组患者达到理想深度镇静效果的患者112例(71.8%),从给药到深度镇静状态时间(17.3±5.9)min。两组患者术中平均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镇静组患者术中平均舒张压[(83.9±13.8)mmHg比(88.0±14.5)mmHg,P=0.035,1mmHg=0.133kPa]及平均心率[(70.9±9.8)次/分比(77.0±14.7)次/分,P=0.026]均低于非深度镇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咳嗽,恶心、呕吐,疼痛(包括头痛、胸痛或头痛合并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度镇静组肢体移动发生率高于非深度镇静组(8.3%比1.9%,P=0.03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曝光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BA治疗房颤时,术中肺静脉电位隔离均成功。非深度镇静并未增加患者疼痛发生率,清醒患者可将疼痛刺激及不适症状及时反馈给术者,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9年07期 v.27;No.168 368-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8 ] |[下载次数:70 ]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点

    刘国勇;苏晓灵;白明;张钲;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只有一支主要心外膜急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ATO)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09例STEMI合并ATO患者和80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都只有一支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闭塞。根据发病时间将ATO患者分为第1~4组,相应发病时间为≤3 h、3~6 h、6~12 h、12~72 h,CTO患者为第5组,比较5组患者不同闭塞冠状动脉、不同冠状动脉优势型、左前降支是否绕过心尖等不同情况下CCC Rentrop分级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CCC分级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5组患者同侧侧支循环、对侧侧支循环及最终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第5组(CTO患者)相比较,第1组、第2组、第3组及第4组同侧侧支循环及对侧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最终Rentrop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Spearman相关分析法显示,Rentrop分级水平与闭塞时间相关(r=0.577,P<0.001)。不同闭塞冠状动脉同侧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但对侧侧支循环及最终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冠状动脉优势及左前降支是否绕过心尖同侧侧支循环、对侧侧支循环及最终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STEMI合并ATO患者,冠状动脉闭塞时间对CCC的影响较大,闭塞时间越长,Rentrop分级越高;不同闭塞动脉对CCC有较大影响,右冠状动脉闭塞时Rentrop分级最高,左前降支次之,左回旋支最低。

    2019年07期 v.27;No.168 37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50 ]
  • 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李占鲁;王敏;栾毅;赵炎波;傅国胜;黄翯;

    目的评估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至2017年6月28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DCB扩张术治疗的246例患者。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和TLR为观察终点。结果 246例患者中,共包含270处病变,其中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117例(47.6%,病变130处),冠状动脉原发小血管病变患者91例(37.0%,病变101处),原发大血管病变患者15例(6.1%,病变16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21例(8.5%,病变21处)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病变患者2例(0.8%,病变2处),所有患者共使用312枚DCB。平均随访(18.8±7.7)个月,主要MACE共发生11例(4.5%),其中1例(0.4%)患者确认为心原性死亡,1例(0.4%)患者为非致死性AMI行TLR,9例(4.1%)患者为再狭窄后行TLR。ISR患者TLR发生率(5.1%比2.2%,P=0.276)和MACE发生率(5.1%比3.3%,P=0.520)均较冠状动脉原发小血管病变患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5例冠状动脉原发大血管病变患者无MACE(包括TLR)发生。结论在临床上,DCB扩张术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无论对ISR患者还是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患者,其应用安全有效,且对大血管原发病变的使用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2019年07期 v.27;No.168 380-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阅读次数:66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258 ]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分析

    王忠超;王琦光;张端珍;韩秀敏;张坡;崔春生;盛晓棠;朱鲜阳;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术中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者4704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组1219例、房间隔缺损(ASD)组2170例、室间隔缺损(VSD)组948例、卵圆孔未闭(PFO)组103例、肺动脉瓣狭窄(PVS)组240例、主动脉瓣狭窄(AVS)组6例、主动脉缩窄(CoA)组14例及肺动脉狭窄(PS)组4例。分析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出现术中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46例,总发生率0.98%(46/4704),死亡率0.02%(1/4704),急诊手术率0.34%(16/4704)。PDA组并发症发生率0.98%(12/1219),ASD组0.55%(12/2170),VSD组2.00%(19/948),PVS组0.42%(1/240),AVS组16.67%(1/6),CoA组7.14%(1/14),PFO及PS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VSD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SD组(P<0.001)。上述患者中,16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包括介入治疗4例、外科手术10例、介入治疗合并外科手术2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但仍应严格把握介入治疗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VSD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应注意提高介入操作技术水平,加强术前及术中评估,术后严密观察,进一步降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19年07期 v.27;No.168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435 ]
  • Clear stent live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王军;陈浩;李世敬;董春革;陈海英;王宏宇;邹爱春;

    目的探讨Clear stent live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98例。其中102例使用Clear stent live技术为研究组,平均年龄(61.7±11.6)岁,其中男性45例(44.1%);96例使用传统的目测法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9.7±11.4)岁,其中男性41例(42.7%)。患者基线资料、血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和PCI相关数据均从住院数据库中获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院后30 d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支架边缘A型夹层发生率高于研究组(6.2%比0.0, P=0.03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0 d对照组MACE明显高于研究组(11.5%比2.9%,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为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10.4%比2.0%,P=0.0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未使用Clear stent live技术(RR5.838,95%CI 1.464~23.278,P=0.012)是MACE的预测因子。结论在PCI术中使用Clear stent live技术可以减少支架术后支架边缘A型夹层发生,改善短期预后。

    2019年07期 v.27;No.168 39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下载次数:54 ]

读者·作者·编者

  • 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

    本刊编辑部;

    <正>(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

    2019年07期 v.27;No.168 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声明

    本刊编辑部;

    <正>近来,编辑部发现有的作者稿件存在一稿多投和明显抄袭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侵犯了他人著作权,影响了刊物的形象。根据《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和其他期刊出版有关规定,本刊对抄袭和一稿多投问题声明如下:(1)凡投予本刊的稿件,文中引用他人文献的资

    2019年07期 v.27;No.168 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 ]
  •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

    2019年07期 v.27;No.168 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 ]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志谢

    本刊编辑部;

    <正>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

    2019年07期 v.27;No.168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综述

  •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范希旻;刘伟静;朱梦云;徐亚伟;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近30年来,中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口疾病死亡的主因~([1])。因此,精准可靠的冠心病诊断尤为重要。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dynamic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D-SPECT)是新一代SPECT,与以往的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不同的是,

    2019年07期 v.27;No.168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13 ] |[下载次数:209 ]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欧洋;沈伟;施海明;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恢复冠状动脉有效血运的主要手段,使患者获益明显。2018年4月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公布了2009-2017年中国大陆PCI患者数,从公布的数据上看PCI术数量逐年上升。在成功血运重建患者中,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瓣膜病等后,仍有高达30%患者存在持续心绞痛和(或)劳力诱发心肌缺血的证据~([1])。还有一部分患

    2019年07期 v.27;No.168 400-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阅读次数:56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362 ]
  •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应用

    吴献鹏;胡新央;

    <正>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是目前常用的指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方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部分病变CAG结果与功能学上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不一致性,甚至有研究报告,病变解剖学与功能学间的不一致性高达50%~([1])。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学评估不可忽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作为冠状动脉功能

    2019年07期 v.27;No.168 404-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5 ] |[下载次数:433 ]

消息

病例报告

  • 一站式介入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胸主动脉溃疡1例

    罗建方;范瑞新;李光;李捷;丁焕宇;孙英皓;付明;郭晓纲;郑胜能;徐衡;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年,加重2个月"于2019年2月20日至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无胸背痛,休息后可缓解。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至本院进一步治疗。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病史,否认吸烟史。入院查体:心率66次/分,血压138/53 mmHg(1mmHg=0.133kPa),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2019年07期 v.27;No.168 408-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2K]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114 ]
  • 左心室辅助装置在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1例

    高好考;陈根锐;李成祥;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主因"反复胸闷、气短4个月,加重1周"于2019年2月入住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夜间频繁,1周前加重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当地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全程病变,累及末段分叉部,最严重部位70%狭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近段80%狭

    2019年07期 v.27;No.168 41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6 ] |[下载次数:166 ]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

    夏成雨;徐承义;陈雨意;苏晞;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活动时胸闷、气喘2年,加重3个月,晕厥1次"于2018年6月28日入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否认既往病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脉搏96次/分,血压96/71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不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3/6级喷射样杂音,向颈部传导,心尖部闻及收缩期3/6

    2019年07期 v.27;No.168 415-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阅读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174 ]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系心血管专业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人员。本刊办刊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刊载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的诊断、治疗技术、介入性

    2019年07期 v.27;No.168 418-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