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omas,Tschinger,王乐信
<正> 四、药物干预预防PTCA后再狭窄的未来方向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预防再狭窄以ACE抑制剂预防再狭窄是基于以下几个设想: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了管壁损伤后血管反应的调节(表1b).ACE抑制剂阻断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换,进而防止平滑肌细胞的激活和基质的合成.Weber等报告,,血管紧张素Ⅱ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有直接的纤维化重建效应,血管紧张素Ⅲ也有促有丝分裂和生长作用.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卢才义,郗晓红,刘宣力,田赫华,王文清,黄丛春,毛树森,江一清
采用粗标冠状窦、细标房室环的方法对10例左侧旁道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对消融电极与冠状窦标测电极相对位置的比较,对消融能量选择、心内电图参数等问题的分析,结果发现:①冠状窦标测电极与射频消融电极的相对位置相差达21.3±5.3mm(10~40mm);②在不同的病人,按经验选择的15W、20W和30W能量均能 消融成功;③消融过程中阻抗突然大幅度增加除反映消融部位心内膜组织焦痂形成外,还常常提示能量选择偏高;④在心室起搏、窦性预激和心动过速下标测放电均可打断旁道,但以心动过速中消融的效率最高;⑤在心室起搏和心动过速中消融时.除了要注意室房传导时间(VA)这一参数外,还应强调有适当的V/A幅度比;在窦性预激下消融时,尤其要注意标测到最短的AV和V波比体表DeLta波提前.因此,作者认为:①为了提高消融效率,减少无效消融次数和对心内膜的损伤,应重新考虑在冠状窦对旁道进行准确的标测定位;②在找到有效的能量选择方法以前,建议采用温敏消融导管,以便以最小有效消融能量进行消融;③在没有温度监测的情况下,监测消融电极阻抗有利于调整所选择的消融能量;④与心室起搏和窦性预激下标测相比,心动过速中的标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⑤术中对消融电极心内膜标测电图多项参数的?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 马长生,胡大一,丁燕生,王乐信,李毅刚,李宜富
经导管射频消融心房扑动2例,均使持续性心房扑动终止并不能再诱发.本文根据Ⅰ型房扑的右房折返环机制,免去术前心房内标测,直接在低位右房间隔区域放电消融,2例病人分别在第6次放电和第1次放电时房扑终止,并不能再诱发,射频消融术全过程分别为80和60分钟,随访5个月和1周均无任何心动过速复发.本研究表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可能为难治性心房扑动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7 ] - 杨兰,胡大一,汪丽蕙,魏庆民
本文研究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诱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2例有晕厥史的病人中9例诱发出晕厥,而6例正常人无1例阳性.晕厥发作时伴有血压明显下降;试验结束时,阳性组和对照组收缩压比较为10±1.2kPa(75±9mmHg)vs13.3±0.65kPa(100±5mmHg)(P<.001),舒张压力5.3±1.3kPa(40±10mmHg)vs8.3±0.4kPa(62±3mmHg)(P<0.001),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晕厥发生在倾斜后7±3.2分钟,晕厥时血压处于最低点即收缩压由倾斜开始时的14.9±1.9kPa(112±14mmHg)降到10±1.2kPa(75±9mmHg)(P<0.001),舒张压由10±1,2kPa(72±9mmHg)降至5.3±1.3kPa(40±10mmHg)(P<0.001);阳性组中有2例低血压同时伴心动过缓.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方法用于诊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简单、安全、且为非创伤性手段,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 ] - 于富军,宁佩萸,卫亚丽,贺江勇,杜静波
以经食道心脏超声技术对一系列110例心脏病患者试行探测冠状动脉,其中15例行同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结果为,经食道心脏超声探测到左冠状动脉103例(93.6%),右冠状动脉100例(90.9%).探测的冠状动脉内径或左冠脉主干长度与前人报道相似.提示经食道心脏超声为一有价值、无创伤、无放射线性冠状动脉解剖学诊断新技术.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 ThomasIschinger,胡大一
<正> 冠状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即刻的和非常早期的再闭塞之原因已经清楚.最常见的机制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械性改变、导致闭塞的内膜撕裂、动脉壁内出血、急性血栓形成以及有时发生的扩张动脉段的痉挛.现代导管技术能够很好应付这些情况,措施包括“修复”受到创伤的血管壁,使用灌注导管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或者更持久的解决办法——使用血管内的支撑物(冠状动脉支架).偶尔,需要即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以预期,血管成形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将把急性血管闭塞的问题减少至最低程度.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 ] - 黄德嘉,姜建,文山,曾智,章茂顺,初宁,尹秋熙
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4例(65条旁路),56条左侧旁路中52条(92.9%)和9条右侧旁路中7条(77.8%)被阻断.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慢径)及2例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消融房室结)均成功.比较初期30例和以后34例房室旁路病人的消融,显示了射频消融术开展过程中的学习曲线.此外,本文对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旁路定位误差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 ] - 刘晓惠,张金荣,马长生,陈湛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BMV)已成为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一个新手段.BMV后不仅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运动耐量亦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对42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在BMV前后分别进行了平板运动试验,以判断患者术后运动耐量的提高.观察运动耐量变化的参数包括运动时间,代谢当量[MET(metabolic equivalent)]及达预计心率的百分数.结果显示,42名患者BMV后平均肺动脉压下降1.38±0.38kPa(10.36±2.85mmHg)(P<0.01);二尖瓣口面积增加0.95±0.18cm~2(P<0.01).术后运动耐量均明显提高,运动时间平均增加了3分钟(P<0.01);运动MTs平均增加3.72±0.31(P<0.01),已接近正常人运动水平.本文进一步观察发现,术后二尖瓣跨瓣压差大小与运动耐量的提高关系不密切,而二尖瓣口面积的增加与运动耐量有关(P<0.005),术后二尖瓣口面积达2.0cm~2以上的患者,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说明BMV效果越好,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的就越显著.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 胡安常,王振亭,田华,康永军,连世海,郭兰敏
<正> 下腔静脉腔内自张式金属支架成形术治疗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经资料检索目前国际上仅有数例报道,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我所在1993年2月25日成功地开展了此项技术,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侯应龙,杜日映,蔡振杰,薛玉生,郑强荪,张利华,郑建雄,罗景兰
作者比较了17与19例分别接受过开胸与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临床效应、投入的人、财、物等参数.结果:RFCA能有效治疗包括房室结(AVNRT)与房室(AVRT)折返的PSVT患者;对于AVRT,二者成功率、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开胸手术比较,RFCA操作时间短,参加人数少,住院天数包括术前准备与术后恢复以及术后陪床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而二者住院费无显著差异(P>0.05),所需最低设备投入费大致相等.提示RFCA治疗PSVT具有适应证宽、快捷、高效、安全、损伤小,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但与开胸术比较,RFCA显著增加(P<0.05)的X线曝光量则提示:开展RFCA,需有充分的医患防护意识和良好的防护设备.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 钱学贤,包承鑫,胡大一,贾国良
<正> 我国临床上已有三种蛇毒制剂作为抗栓药物,即去纤酶、清栓酶和抗栓酶,其中以去纤酶应用最广.它们来自不同种类的蝮蛇蛇毒,从酶生物学特性来讲,它们均是精氨酸脂酶,属于类凝血酶样促凝物,与国外的An-cord(Arvin)属同一类制剂.但蛇毒的凝血酶活性又不同于凝血酶,因前者并无活化凝血因子Ⅻ作用,故而凝固的纤维蛋白不能发生γ链间的分子交联而易被体内的纤维蛋白系统降解排出体外,因此能达到降低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作用.国外大量实验研究证实纯化的精氨酸脂酶在体外试验中并无溶纤作用,故去纤酶并非是溶栓剂.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 刘键,张永东,张纪云,吴佳学,潘惠麟,侯子山,李瑞杰
将刺激合剂注入犬心包腔内使其形成实验性渗出性心包炎,然后分别将尿激酶(UK,4×10000U,治疗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1)注入犬心包腔内.结果,治疗组中UK能显著地降低心包渗出液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1.91±0.9vs2.6±1.11g/l,P<0.05).病理检查证实,对照组的11只犬全部形成了缩窄性心包炎,治疗组中仅有2只犬发生了心包粘连,两组粘连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20%vs100%、P<0.005).治疗组心包壁层的厚度显著地低于对照组(0.38±0.06vs0.66±0.10mm,P<0.001).用药期间血液中Fib水平(4.51±1.40vs3.85±0.78g/l)、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81±3.98vs36.40±5.10秒)和凝血酶时间(1.75±1.49vs16.31±1.10秒)均无显著变化(P>0.05).以上结果提示,UK可通过增强心包腔内局部的纤溶活性而防止心包粘连的形成.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 许俊堂,黄永麟,刘和平,谷宏越,赵侃,滕守志,沈景霞,傅士英,黄杰,眭衍铭
<正> 本实验应用自制心脏射频治疗仪,频率选择750KHz,输出形式为非调制正弦波形,连续输出,功率10~30W.仪器两极分别接左侧胸金属极板和USCI(6F或7F)普通电极导管.8只成年杂种犬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经皮股静脉穿刺法置入三根电极导管,分别位于高位右房、希氏束及右室尖部.术前常规电生理检查.以希氏束导管远端二极结合单极记录最大希氏束电位后,调整导管以保持较大的房室波(A/V)比例,于末端电极放电.一旦犬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再追加放电2次,以巩固效果.实验犬分别于急性期(0~14小时)或慢性期(3~4周)处死,除观察心脏大体所见外,其中6只犬采用连续切片方法进行了传导系统组织病理研究.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 侯冠毅,袁光华,郝长海,李元新,张贤才,刘清源,丁德生,冯全州
基层医院使用摇篮床行射频消融5例左室房室旁道,成功率为82.2%.无合并症,旁道定位的准确性和导管操作技巧是消融术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该技术基层医院在严格选择病人后也可开展.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张敏州,朱纯石,张旭明,伍卫,王景峰,刘品明,陈锡龙,李健明
<正> 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是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新技术.我们应用该技术成功地治疗了2例安置起搏器术后快速性房颤并心衰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例1] 女性,73岁,因“病窦综合征(慢—快型)伴发阿斯征”于1990年4月埋藏TUR LCP201VVI起搏器.术后无晕厥,但心电图为快速房颤,室率最高达200次/分,心功能Ⅲ级,经药物治疗未能减慢心室率.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 曾小林,张钧华,汪丽蕙
<正> 经冠状窦逆灌注对冠心病治疗的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它干扰了冠状静脉的正常引流,人们对它的兴趣曾一度下降.但近年来,美国等地的研究人员经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后认为:采用右心导管技术,经冠状窦逆灌注作为一种临时性的供血方法及给药途径仍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 陈伯荣,汪丽蕙,朱国英
<正> 反意寡核苷酸(AS-ODN)是人工合成的一小段寡核苷酸.通过配对碱基间氢键的作用,它能与核苷酸正链中的特定碱基顺序即靶顺序互补形成双链复合物,从而发挥多种作用,用于治疗目的的AS-ODN能特异地识别靶顺序,并能与其互补的靶顺序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且在细胞内有较长的半寿期.未经修饰的ODNs仅有结合特异性及足够的亲和力,而经化学修饰的ODNs除上述特点外,还能抵御核酸酶的降解并易经细胞膜为细胞所摄取.有作者认为AS-ODNs的主要作用在翻译水平而不在转录水平,主要通过其短的互补序列作用到靶顺序上,通过碱基配对,形成RNA或RNA-DNA杂交双螺旋,这种杂交双螺旋一旦形成便很快被分解掉.因此,细胞内的这种短的互补序列的RNA越多,被杂交和消耗掉的mRNA就越多,指导蛋白质翻译的mRNA就越少,从而使蛋白质合成的量亦随之越少.
199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