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5248

指南解读

  •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从归类走向精准

    颜红兵;霍勇;

    <正>为了反映近些年来对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物学认识的重大进展,并将这些进展应用于临床,2019年8月3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年会上发布了《2019年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9年指南》)[1],以替代《2013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3年指南》)[2]。

    2019年09期 v.27;No.170 4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31 ] |[网刊下载次数:17 ] |[下载次数:1239 ]
  •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老年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解读

    王昊;刘梅林;

    <正>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布了《2019年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CCS)诊断和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9年CCS指南》)[1],该指南是在《2013年ESC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3年SCAD指南》)[2]的基础上,结合近年临床证据做出的重要更新。《2019年CCS指南》首次将SCAD修正为CCS。强调根据CAD的

    2019年09期 v.27;No.170 484-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下载次数:551 ]
  •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聚焦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臧雁翔;李为民;

    <正>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在急性事件发生之前常常是"慢性"而"稳定"的,但潜在的疾病状态并不"稳定",典型表现为斑块破裂或糜烂造成急性动脉栓塞。因此,根据CAD自然病程,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布了《2019年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CCS)诊断和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9年CCS指南》)[1],将其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CCS。《2019年CCS指南》更新了CCS

    2019年09期 v.27;No.170 486-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552 ]
  •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老年人血脂管理解读

    张鹏;刘梅林;

    <正>2019年8月3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联合发布了《2019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9年血脂指南》)[1],是对《2016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6年血脂指南》)[2]的更新。本文对老年人血脂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1推荐老年人更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2019年血脂指南》扩大了高危及以上人群的范围(表1),建议不仅要考虑个体健康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还应根据危险分层和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019年09期 v.27;No.170 489-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26 ] |[网刊下载次数:14 ] |[下载次数:2094 ]
  •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要点更新及解读

    汤成春;马根山;

    <正>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心血管病死因,仅次于冠心病和卒中,其年发病率为(39~115)人/10万人[1-2]。随着近年来PE领域积累的大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019年8月3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携手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共同制定的《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PE诊断和管理指南》[3](以下简称《2019年PE指南》)应运而生。1诊断和管理规范

    2019年09期 v.27;No.170 49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阅读次数:59 ] |[引用频次:31 ] |[网刊下载次数:20 ] |[下载次数:4038 ]

临床研究

  •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的血管内超声分析

    姚义安;来晏;汤佳旎;叶梓;陈飞;丁可可;平凡;刘学波;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RCAOL)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征及RCAOL患者支架置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证实RCAOL患者42例,分析RCAOL支架术前及术后即刻的IVUS影像学特征。结果 RCAOL患者42例中,男性更为多见(83.3%),典型胸痛患者占26.2%,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比例为19.0%。受压最严重节段与参考节段舒张期外弹力膜(EEM)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2.2)mm~2比(12.6±2.5)mm~2,P<0.001],但是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3)mm~2比(10.3±1.8)mm~2,P=0.678];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6.0)%比(25.1±5.1)%,P<0.001]。而在受压最严重节段,收缩期受压指数(CI)较参考节段显著变化[(0.42±0.05)比(0.92±0.03),P<0.001]。从典型症状(胸痛及晕厥)患者19例与非典型症状患者23例的比较,病变长度[(8.7±1.9)mm比(6.9±1.0)mm,P<0.001]及收缩期CI(0.37±0.03)比(0.45±0.03),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19例(45.2%)典型症状(胸痛及晕厥)IVUS见术后支架内横截面积较术前舒张期管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0.8)mm~2比(10.0±2.4)mm~2,P=0.667];但收缩期CI明显改变,较术前受压最严重节段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3±0.02)比(0.37±0.03),P<0.001]。结论 IVUS可动态观察RCAOL患者血管的影像特征,受压最重部位CI及受压节段长度可能是临床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2019年09期 v.27;No.170 494-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5 ] |[下载次数:136 ]
  • 起源于三尖瓣环顶部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和导管消融治疗

    王琎;龙德勇;蒋晨曦;桑才华;汤日波;喻荣辉;李松南;刘相飞;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探讨起源于三尖瓣环(TA)顶部的室性期前收缩(PVC)体表心电图特点、腔内心电图特征和导管消融治疗效果。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263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20例行导管消融治疗,证实起源于TA顶部的PVC患者共8例,分析8例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 8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6个月无复发。体表心电图QRS波均呈左束支传导阻滞样图形,Ⅰ导联R波高于窦性心律时[(0.75±0.12)mV比(0.93±0.17)m V,P<0.005],下壁(Ⅱ、Ⅲ、a VF)导联与窦性心律时相近,显著低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源者(P<0.01);a VR导联以负向为主,a VL导联则多为正向,均与窦性心律时相似,而临近的右心室流出道前壁起源aVL导联多为负向;胸前导联移行通常在V_3~V_4晚于窦性心律时;QRS波常见切迹,以下壁导联和V_4~V_6导联多见。靶点处常可见到反转电位或负向起始电位。结论起源于TA顶部的PVC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特征,本研究通过体表心电图早期识别起源部位,采用特殊的导管到位方式,均成功通过导管消融术有效终止PVC发作。

    2019年09期 v.27;No.170 499-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133 ]
  • 新型Pul-Stent支架在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后肺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万俊义;张戈军;潘湘斌;李守军;高华伟;

    目的评价新型Pul-Stent支架在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Sano分流术)后肺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阜外医院9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姑息性Sano分流术后肺动脉狭窄的患儿行新型Pul-Stent支架置入术。男5例,女4例;年龄4(1,9)岁;体重9~25(15.1±4.9)kg。结果 9例患儿共成功置入9枚支架,其中3例置入左肺动脉,6例置入右肺动脉。支架置入后,肺动脉狭窄处内径由术前(3.0±1.4)mm增加至(8.8±1.4)mm(P<0.001),跨狭窄处压力阶差由术前(73.2±21.4)mm Hg(1 mmHg=0.133 kPa)降至(36.1±18.8)mm Hg(P<0.001),右心室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比值由术前(0.7±0.2)降为(0.4±0.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1例球囊破裂,于外科术中置入肺动脉支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3(3,4)年,肺动脉支架无再狭窄、移位或断裂等,8例(8/9)接受了Ⅱ期根治术。结论新型Pul-Stent支架作为一种专门设计用于肺动脉狭窄的支架,应用于Sano分流术后肺动脉狭窄安全且有效。

    2019年09期 v.27;No.170 506-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6 ] |[下载次数:136 ]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再灌注治疗策略的疗效研究

    王庆;汪雁博;郝国贞;谷新顺;姜云发;范卫泽;支伟;

    目的探讨不同再灌注治疗策略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过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痛中心且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STEMI患者共118例,按照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组74例,静脉溶栓后转诊行早期PCI(EPCI)组32例,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PCI(CPCI)组12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期间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症状发作至首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PCI组症状发作至首次再通时间少于PPCI组[(3.94±1.39)h比(6.18±1.80)h,P<0.016]和CPCI组[(3.94±1.39)h比(9.08±1.24)h,P<0.016],而PPCI组少于CPCI组[(6.18±1.80)h比(9.08±1.24)h,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CI组与EPCI组、PPCI组与CPCI组患者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PPCI组与CPCI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三组患者急诊支架置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CI组患者急诊支架置入率高于EPCI组(90.5%比56.2%,P<0.016)和CPCI组(90.5%比50.0%,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PCI组患者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低于PPCI组[(28.22±6.46)帧比(34.28±9.18)帧,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肌酸激酶(CK)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PCI组患者CK峰值高于PPCI组[(3695.92±894.52)U/L比(2261.95±1698.74)U/L,P<0.016]和EPCI组[(3695.92±894.52)U/L比(1830.75±1438.76)U/L,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PCI组患者CK-MB峰值高于PPCI组[(392.42±348.36)U/L比(226.74±156.10)U/L,P<0.016]和EPCI组[(392.42±348.36)U/L比(219.84±151.30)U/L,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PCI组患者cTnI峰值低于PPCI组[(55.44±19.32)ng/ml比(72.54±32.10)ng/ml,P<0.016]和CPCI组[(55.44±19.32)ng/ml比(79.76±26.77)ng/ml,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脑出血及其他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PCI和CPCI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TEMI患者术后血流情况,且未发现出血风险增加。

    2019年09期 v.27;No.170 510-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30 ] |[网刊下载次数:14 ] |[下载次数:249 ]
  • 逆向技术用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胡光欣;李奔;赵停婷;马列;徐清斌;刘志军;仇玉民;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资料,探讨逆向技术常见失败原因。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使用逆向技术的CTO-PCI患者共47例,其中包括逆向失败组15例,逆向成功组32例。分析其J-CTO评分、成功率和失败率及其原因。结果失败组平均J-CTO评分较高为(2.73±0.6)分,成功组(2.3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且失败组中J-CTO评分≥3分比例显著高于成功组(80.0%比34.4%,P=0.040),但J-CTO评分2分显著低于成功组(13.3%比59.4%,P=0.030)。右冠状动脉为主要靶血管(36/47,76.6%),逆向侧支中高达91.4%(43/47)的患者选用室间隔支。失败组中CC分级0级显著高于成功组(46.7%比9.4%,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败组中33.3%患者直接使用逆向技术,66.7%患者因前向技术失败转为逆向技术。而成功组中直接逆向为12.5%,前向失败转逆向占87.5%。失败组中反向控制性前向与逆向内膜下寻径(rCART)技术的使用率显著低于成功组(20.0%比65.6%,P=0.005),延长导管使用比例显著低于成功组(6.7%比53.1%,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例失败患者中逆向导丝不能通过侧支4例(26.7%);逆向导丝未能通过CTO病变5例(33.3%),其中包括2例直接r CART失败,1例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下r CART失败,1例IVUS引导下未能找到CTO开口失败,1例因闭塞段严重钙化导丝未能通过;3例(20.0%)因微导管不能通过CTO病变失败;2例因并发症终止手术,其中包括1例(6.7%)因术中逆向Knuckle导丝后出现心脏压塞终止手术,另1例因间隔支破裂,使用凝胶海绵封堵后失去逆向通路;1例患者因腰椎疾病不能坚持手术。结论逆向CTO-PCI失败主要原因为逆向导丝未能通过CTO病变,逆向导丝不能通过侧支,rCART失败,微导管不能通过CTO病变,手术并发症终止等。

    2019年09期 v.27;No.170 517-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阅读次数:56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20 ] |[下载次数:148 ]
  •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在儿童房间隔缺损并房间隔膨出瘤封堵治疗中的研究

    王祥;陈智;肖云彬;杨舟;向金星;曾闵;左超;

    目的总结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并房间隔膨出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采用PFO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并房间隔膨出瘤的患儿共33例进行总结,观察封堵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情况及并发症,并观察术后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变化。结果 33例患儿均成功置入PFO封堵器,术后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出现移位、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以及栓塞等不良反应,所有患儿术后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封堵术后即刻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29例完全闭合;2例术后1个月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复查时闭合;2例术后6个月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无血流动力学意义。术后1、3、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儿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均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O封堵器用于封堵儿童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膨出瘤,能有效遮盖缺损及膨出瘤,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

    2019年09期 v.27;No.170 522-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16 ] |[下载次数:188 ]

读者·作者·编者

  • 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

    本刊编辑部;

    <正>(1)署名的意义:①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②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③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2)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

    2019年09期 v.27;No.170 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志谢

    本刊编辑部;

    <正>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能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

    2019年09期 v.27;No.170 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 ]
  •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作者进行网上投稿的具体步骤如下:登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网站(http://zjxb.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提示注册(请务必按系统提示正确填写个人信息,同时记住用户名和密码,以便

    2019年09期 v.27;No.170 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 ]

综述

  • 心房分流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刘燕青;周欣蓓;蔡尚郎;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初始心肌损伤引起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导致心室泵血功能降低。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因子所致的心肌重塑是其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1]。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随着老龄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2-3]。目前,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益处,但尚不能完全遏制心力衰竭的进展,而近年来器械治疗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当下,两种基于心房分流的新设备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且取得了初步成功。本文就慢性

    2019年09期 v.27;No.170 526-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8 ] |[下载次数:200 ]
  • 肺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张辉;胡海波;

    <正>肺静脉狭窄(pulmonary venous stenosis,PVS)是指由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肺静脉管腔狭窄进而导致血液回流受阻的一系列临床疾病,常见的累积部位有肺静脉开口、肺外肺静脉、肺内肺静脉、肺静脉-左心房吻合口等,可分为先天性肺静脉狭窄(congenital pulmonary venous stenosis,CPVS)和获得性肺静脉狭窄(acquired pulmonary venous stenosis,APVS)。CPVS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APVS是完全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后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可并发于特发性纵隔纤维化、胸部放疗、恶性肿瘤浸润、心包炎和组织胞浆菌病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的普及,术后并发

    2019年09期 v.27;No.170 529-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下载次数:231 ]

临床研究解读

  • β阻滞药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性——BB-meta-HF荟萃分析解读

    杨明明;陈立娟;马根山;

    <正>心力衰竭是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每年所消耗的医疗成本巨大[1]。心力衰竭在所有住院患者中约占5%,在随访12个月内再入院率接近50%[2]。由于β阻滞药有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率并改善心脏充盈等重要作用,目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醛固酮拮抗药联合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以期降低这类患者的死亡率[3]。目前美国以及欧洲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均将β阻滞药列为用于治疗有症状的收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Ⅰ类推荐[4-5]。然而,目前临床

    2019年09期 v.27;No.170 53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5 ] |[下载次数:97 ]

病例报告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导丝断裂1例

    杜俣;张建维;韩红亚;郭永和;赵迎新;董然;周玉杰;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反复胸痛40 d"于2016年10月18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患者自诉40 d前劳累时出现胸骨后及心前区针刺样疼痛,持续10 min后自行缓解,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悸、无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情况同前。37 d前于外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其中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中段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首先于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置入一枚支架,随后尝试开通LAD CTO失败,具体过程不详。术后患者自诉症状较前稍缓解,但仍间断胸痛发作,遂转至本院。入院查体:心率56次/分,血压110/

    2019年09期 v.27;No.170 537-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20 ] |[下载次数:179 ]
  • 造影导丝致左心室穿孔1例

    冷文修;黄忠;王小艳;高立建;高展;宋雷;张茵;陈珏;袁晋青;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主因"饱饭后心前区反复胀痛伴心悸3个月"就诊。外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为进一步治疗,2018年11月22日就诊于阜外医院住院治疗。既往无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病史,无烟酒嗜好,无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史。查体:心肺无阳性体征。初步诊断为劳力性心绞痛。入院后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大小、结构正常,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0%。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狭窄70%,左前降支全程弥漫狭窄90%,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70%,左回旋支近段狭窄80%,右冠状动脉开口狭窄60%和远段狭窄60%。SYNTAX评分37分。

    2019年09期 v.27;No.170 539-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9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