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4883

基础研究

  • 完全可降解聚乳酸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沈雳;王齐兵;吴轶喆;谢建;张峰;葛雷;葛均波;

    目的评价新型全降解聚乳酸西罗莫司洗脱支架(XinsorbTM)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16枚和Xinsorb支架16枚分别随机置入16头小型猪的前降支(16枚)和右冠状动脉(16枚)。置入30d和90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部分动物取出支架段血管,将支架分成等长的两部分,一半用树脂包埋后制作硬组织切片,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aematoxylin and eosin,HE)分析组织形态,评价新生内膜增殖及管腔狭窄率;另一半用戊二醛固定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段血管内皮化情况。结果 Xinsorb支架置入后未出现支架内血栓,并有效防止血管弹性回缩造成的血管狭窄。病理分析提示:置入30d,Xinsorb支架比BMS能显著减少新生内膜面积(0.9±0.2)mm2比(2.2±0.2)mm2(P<0.05)和管腔狭窄面积(19.3±3.4)%比(38.2±5.3)%(P<0.05),置入30d时BMS内皮化完全,但Xinsorb支架表面有部分未完全内皮化,Xinsorb支架内皮化完全所需的时间在30~90d。结论 Xinsorb支架在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90d内,可以有效地支撑血管壁防止弹性回缩并抑制新生内膜增殖,在置入早期轻度延迟内皮的修复。

    2011年06期 v.19;No.89 30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 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模型的建立

    赵慧强;韩雅玲;王守力;陈晖;李虹伟;李东宝;张鹤萍;崔继福;

    目的探讨采用铜丝缠绕型支架置入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内的方法制作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模型的可行性,建立一种新的CTO模型方法。方法 56头中国小型猪经股动脉穿刺,在前降支置入自制的铜丝缠绕型支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时观察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然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冠状动脉和梗死区域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56头猪中共8头死亡,总的死亡率14.3%(8/56)。1周、2周时目标冠状动脉均为100%闭塞;4周、3月、6月时部分动物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血栓机化再通),前向血流TIMI2~3级;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包括了绝对性闭塞(TIMI0级)和功能性闭塞(TIMI1级),并出现同侧的桥侧枝循环。以4周为CTO时间点,CTO模型的成功率为66.7%(28/42)。心肌病理学和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所有存活动物均发生了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理学发现1、2周时闭塞病变处主要为血栓和炎症细胞浸润,4周、3个月、6个月时组血栓逐渐机化,发生纤维化,病变两端形成纤维帽,中间有微血管和孔道形成,与人体CTO病变极为相似。结论该CTO模型与人体CTO病变较为相似,而且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低、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诸多优点,可作为实验研究较好的动物模型。

    2011年06期 v.19;No.89 306-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8 ]

读者·作者·编者

  • 关于论文中对于医学伦理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研究程序是否符合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2011年06期 v.19;No.89 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 关于本刊论文中统计学符号的应用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统计学符号遵照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

    2011年06期 v.19;No.89 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

    本刊编辑部;

    <正>参考文献的著录应以亲自阅读的近年主要者为限,尽量精选。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

    2011年06期 v.19;No.89 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关于论文中对图表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

    2011年06期 v.19;No.89 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医学统计学知识

  • 连续型变量的统计学处理与应用

    李雪迎;

    <正>在临床研究中,大量临床数据能够以连续型变量(continuous variable)的形式被收集。例如血压,血糖,BMI等等。从信息的说明能力看,连续变量能够通过数值的增减,充分表达临床特征的变化细节,因此在针对差别的分析中,其验证能力最为突出。故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数据采集

    2011年06期 v.19;No.89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1 ]

临床研究

  • 胸痛症状及其联合辅助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吴贵军;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张磊;霍勇;张岩;

    目的探讨胸痛症状及其联合辅助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847例入院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有胸痛组8156例和无胸痛组1672例,不能明确有无胸痛病例19例。将除冠状动脉造影外的相关辅助检查分别与胸痛症状构成不同诊断组合,比较不同组合诊断冠心病效率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不同人群在胸痛特征方面的差异及冠心病患者不同胸痛特征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 (1)冠心病发病率65.2%。胸痛症状联合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度及约登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5.1%、43.6%、76.3%及0.560)。胸痛症状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及漏诊率均最高(分别为74.9%及89.8%),灵敏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符合度及约登指数均最低(分别为10.2%、25.1%、36.9%、6.0%及-0.149)。胸痛症状联合负荷核素心肌显像的灵敏度及误诊率均最高(分别为95.7%及98.4%),特异度、漏诊率及阴性预测值均最低(分别为1.6%、4.3%及20.0%)。心电图4种组合中,胸痛症状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较高(74.9%),胸痛症状联合除运动负荷心电图外其他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均较高。(2)冠心病有胸痛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无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痛组的吸烟史比例高于有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胸痛组冠脉病变平均支数、三支病变比例及冠脉病变平均总积分均高于无胸痛组,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负荷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是筛查的较好方案。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及CT冠状动脉成像是确诊的较好方案。静息心电图、发作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是心电图检查中筛查的较好方案。(2)女性冠心病患者更多表现为有胸痛,有吸烟史的患者更多表现为无胸痛。(3)有胸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重。

    2011年06期 v.19;No.89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张剑;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张磊;霍勇;张岩;

    目的经多层冠状动脉CT检查测定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和预后密切相关。我们旨在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诸多危险因素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入选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全国20家医院住院疑诊冠心病患者,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并运用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冠脉钙化积分分析,共入选患者311例,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分为低分值组(0~12)、中分值组(13~445)和高分值组(446以上),比较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组之间,平均年龄、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密度脂蛋白数值和糖尿病比例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疑诊冠心病患者年龄(OR=1.061,95%CI1.004~1.121,P=0.036)和低HDL-C水平(OR=0.321,95%CI0.113~0.909,P=0.032)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显著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冠心病家族史、低HDL和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合并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是老年和低HDL-C患者,行多层冠状动脉CT检查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测定,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2011年06期 v.19;No.89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2 ]
  • 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金彦彦;马长生;康俊萍;聂绍平;张崟;吕强;刘晓惠;吴学思;胡荣;

    目的探究LVEF>40%伴心衰的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3286例患者。至少随访1年,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有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A组LVEF>40%并无心衰者(2022例)、B组LVEF>40%伴心力衰竭者(1070例)、C组LVEF≤40%(194例)。比较各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院内、长期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 67.1%患者接受PCI治疗,32.9%患者接受CABG治疗,A组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最高。LVEF>40%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心衰的患者并不少见,占34.6%。LVEF≤40%组患者院内死亡率、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LVEF>40%伴心衰者组患者院内死亡率、长期死亡率明显高于LVEF>40%并无心衰者组患者。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LVEF≤40%组患者死亡风险是LVEF>40%并无心衰组患者的2.3倍(HR2.324,95%CI0.982~5.728),LVEF>40%伴心衰组患者死亡率是LVEF>40%无心衰组患者的1.3倍(HR1.275,95%CI0.792~2.053)。结论 LVEF>40%的冠心病患者中伴有心衰的患者并不少见死亡率高,是LVEF>40%无心衰组患者的1.3倍。

    2011年06期 v.19;No.89 3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肥胖对非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影响

    王志坚;周玉杰;赵迎新;刘宇扬;史冬梅;

    目的评价肥胖对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的冠心病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包括由再狭窄引起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引起的非靶病变血运重建(非TLR)。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安贞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DES的共4972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正常组(BMI<24.9kg/m2,1284例);超重组(BMI25~29.9kg/m2,2475例)以及肥胖组(BMI>30kg/m2,121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结果随访结果显示,肥胖患者与正常和超重患者的T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比5.4%比6.3%,P=0.186)。而肥胖组患者的非TLR较正常和超重组患者明显增加(8.6%比5.9%比5.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与糖尿病、高脂血症一起,均是非TLR的独立预测因素(HR=1.45,95%CI=1.03~1.98,P=0.024),而他汀治疗是非TLR的保护因素(HR=0.66,95%CI=0.52~0.84,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肥胖在未服用他汀的患者人群中是非TLR的独立预测因素(HR1.54,95%CI1.03~2.30;P=0.038),但在同时服用他汀的人群中,肥胖并不独立地增加非TLR的风险(HR1.28,95%CI0.81~2.04,P=0.265)。结论在接受DES的冠心病人群中,肥胖不增加TLR的风险,但可独立增加非TLR的风险。他汀治疗可能会部分缓解肥胖对非TLR的不良影响。本研究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证实。

    2011年06期 v.19;No.89 327-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4 ]
  • Plug封堵器新方法在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治疗中的应用

    杨栋;张伟华;光雪峰;邓洁;鲁一兵;薛强;

    目的探讨Plug封堵器新方法在细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38例,全部常规采取经肺动脉侧释放法,可以建立轨道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如果经肺动脉侧不能建立轨道,则采用冠脉技术,经主动脉侧释放法的患者18例为试验组,于术后造影以及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研究两组封堵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100%,试验组的X线辐射剂量为(140.0±5.4)mGy,手术总时间为(20.0±2.6)min,对照组的X线辐射剂量为(200.0±6.2)mGy,手术总时间为(30.0±3.1)min,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好,肺动脉压力正常。结论 Plug封堵器新方法介入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安全可行,试验组的X线辐射剂量及手术总时间均较对照组少,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011年06期 v.19;No.89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9 ]
  • 使用MPA导管经桡动脉行双侧颈动脉造影方法可行性探讨

    王锋;廖洪涛;张斌;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行双侧颈动脉选择性造影新的常规造影方法。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32例经桡动脉应用MPA造影导管行双侧颈动脉选择性造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经桡双侧颈动脉选择性造影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方法行双侧颈动脉选择性造影操作可行、安全,可做为常规颈动脉造影方法。

    2011年06期 v.19;No.89 33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 实施临床路径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拓文;杜敏;孙敏;徐楷;邢尔克;郭宏;张会军;梁泽民;崔香莉;

    目的通过优化和畅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疗流程,缩小临床试验与循证医学的差距,持续改进诊疗质量,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使患者最大获益。方法以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干预前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194例ACS患者作为执行路径前病例,执行路径干预后连续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ACS病例175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及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指南制定我院ACS临床路径,将临床路径附在病例中,对诊治关键环节进行干预,每6个月对执行情况评估1次,分析数据,提出改进措施。结果临床路径干预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其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3.5d,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6.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率为66.1%,较干预前的32.9%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TEMI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B时间)较干预前下降了43.4%(P<0.01)。12h内到达医院的STEMI患者中早期再灌注治疗率干预前后分别为63.6%和87.3%(P<0.05)。ACS药物规范治疗方面,干预后明显提高。干预后ACS患者住院死亡率下降4.1%(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的干预显著降低了AMI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了D-B时间,提高了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的比例,ACS住院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时,使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更接近指南的要求,使医疗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对AMI干预的结果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

    2011年06期 v.19;No.89 339-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9 ]

综述

  •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术的现状与进展

    刘兆平;霍勇;

    <正>2002年,Cribier等[1]首先为一名有严重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置入Edwards人工瓣膜,开创了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的新时代。2005年第一枚自膨胀的CoreValve置入患者体内。2010年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率先开展了我国第一例

    2011年06期 v.19;No.89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0 ]

病例报告

  • 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一例

    赵金河;李东升;刘继军;张宏考;张永军;黄玉兰;聂炜娟;

    <正>患者,女,37岁,农民。因"头昏1周"来诊,测血压升高达210/110mmHg,以"高血压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血钾、肾功能、尿常规及双侧肾上腺CT、肾动脉彩超均未见异常,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另外患

    2011年06期 v.19;No.89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 ZEEK血栓抽吸导管新用法收获巨大血栓栓子一例报告

    祝金明;赵雷;李波;朴英丹;张健;李淑梅;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遇到血栓负荷较大时,常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以达到解除冠脉局部阻塞,改善前向血流,减少梗死相关心肌组织微循环无复流现象的目的。目前最常用的为ZEEK血栓抽吸导管,然而因其管腔直径有限,只能将较小的血栓栓子抽吸并收集到注射器中,却无法将体积巨大的

    2011年06期 v.19;No.89 349-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3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4 ]
  • 主动脉右冠窦瘤破入右心房介入治疗二例

    张卫泽;陈永清;陈凭;

    <正>病例1: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余,阵发性心悸4年余"入院。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后查体:血压120/80mmHg。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cm,心率80次/分,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未向颈部、腋下传导。心电图

    2011年06期 v.19;No.89 352-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介入诊治一例

    朱志军;陈兵;任森根;蒋颖人;

    <正>患者男性,33岁,胸部刀伤后发现心脏杂音半年余,为进一步行介入治疗而于2010年6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意外而致胸部刀伤,经右心室壁修补而康复,出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被诊断为创伤性室间隔缺损

    2011年06期 v.19;No.89 35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 年轻女性冠脉瘤样扩张伴狭窄介入治疗一例

    范晓莹;王腾玉;吴健;张毛毛;张烁;于波;

    <正>患者,女,19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周,加重2天,于2011年5月11日急诊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气短,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缓解。2天前胸闷气短加重,无胸痛,休息后不缓解,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

    2011年06期 v.19;No.89 35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8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4 ]
  •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儿童左心耳部房性心动过速消融一例

    任明;马长生;董建增;汤日波;

    <正>患儿女性,14岁,以"阵发性心悸6年"为主诉入院。近6年来反复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四肢麻木,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见图1。既往否认器质性心脏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8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

    2011年06期 v.19;No.89 357-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贝朗专栏

  • Coroflex Please支架在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应用

    田文;

    <正>患者,58岁男性,以"活动后胸闷、乏力8年,加重伴气短1月"为主诉入院。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部闷痛、全身乏力,每次持续10~20min,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分别于前降支和回旋支植入共2枚支架;3年前患者再次出现胸

    2011年06期 v.19;No.89 35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4 ]

美敦力病例分享

新指南解读

  • 美国2011年冠状动脉重建治疗指南亮点

    颜红兵;霍勇;

    <正>2011年11月7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和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三大杂志同时在线发表由美国心脏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心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学会共同制订的

    2011年06期 v.19;No.89 359-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