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泽;柳景华;范谦;李世英;王健;赵东晖;彭红玉;吴铮;郑斌;王平;李文铮;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旋磨术中使用低转速和高转速旋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应用不同旋磨速度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因严重冠状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低转速组(140 000 r/min)和高转速组(180 000 r/min),比较手术结果和围术期及30 d内的主要并发症。结果冠状动脉旋磨术86例中共入选患者50例,高转速组25例,低转速组25例。两组冠状动脉旋磨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比96.0%(P=1.000),其中低转速组1例患者旋磨后仍有球囊扩张不良,放弃置入支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高转速组4例发生分支急性闭塞(16.0%比4.0%,P=0.346),其中3例有夹层(12.0%比4.0%,P=0.602);2例慢血流或无复流(8.0%比0.0,P=0.470),与低转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转速组中1例出现失速、磨头嵌顿。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中选择140 000 r/min和180 000 r/min的转速均可取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高转速可能会增加慢血流或无复流和夹层尤其是分支急性闭塞的发生率,在严重迂曲钙化病变中选择低转速时要预防旋磨头卡住和旋磨效果不良的情况。
2018年08期 v.26;No.157 425-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02 ] - 陈宝峰;邓芸;马绍椿;唐良秋;陈锦峰;陈中心;梁万添;陈云宪;
目的回顾性探讨经桡动脉入径使用指引导管对罪犯血管进行造影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连续在粤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选经桡动脉入径行PPCI的STEMI患者318例。根据罪犯血管造影耗材分为指引导管组(205例)和造影导管组(113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完成时间、再灌注完成时间、PPCI完成时间、并发症及3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PCI。两组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发病至手术时间、造影完成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指引导管组患者更换指引导管比例显著大于造影导管组(5.9%比0.9%,P=0.032),而更改动脉入径比例(0.5%比3.5%,P=0.036)、前臂血肿发生率(5.4%比12.4%,P=0.026)、再灌注完成时间[(12.9±10.5)min比(16.3±13.7)min,P=0.025]、PPCI完成时间[(21.8±13.6)min比(27.5±18.7)min,P=0.005]显著小于造影导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0 d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指引导管组患者总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造影导管组(6.3%比13.3%,P=0.037)。结论经桡动脉入径使用指引导管对STEMI患者直接进行罪犯血管造影有助于缩短再灌注时间,降低PPCI后30 d的总MACCE发生率。
2018年08期 v.26;No.157 430-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52 ] - 刘凌;刘君;高磊;谭慧莲;郑庆厚;崔东;戚艳超;张大红;王震;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转归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行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1428例,分析患者封堵术前心电图及术后出现AVB的时间、持续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 1428例患者中封堵术后发生Ⅲ度AVB 9例(0.6%)。5例患者发生在封堵术后3~5 d,其中1例经激素治疗1 d后恢复正常,另外4例应用激素、临时起搏器治疗1~3 d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发生在封堵术后4 d,经激素和临时起搏器治疗无效,外科开胸取伞修补术后即刻心电图恢复正常;2例封堵术后1年余发现Ⅲ度AVB,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术后即刻出现I度AVB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23 d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1、2、3、6个月复查仍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1年复查发现Ⅲ度AVB,于外科行取伞修补术,术后13 d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Ⅲ度AVB是VSD介入封堵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技术,选择合适封堵器,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早期积极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Ⅲ度AVB的发生。
2018年08期 v.26;No.157 435-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163 ] - 陈陶玲;曹韵清;张小英;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应用四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脏情况进行检查的胎儿384例,以引产病理解剖及随访结果为参照,比较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四维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类型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结果 384例胎儿中69例未完成研究,根据引产病理解剖及分娩后的追踪随访结果,剩余315例胎儿中心脏正常251例,心脏异常64例,胎儿心脏畸形比例为20.4%,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四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率分别为38.1%和3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2,P=0.295)。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阳性预测值为51.00%,阴性预测值为93.95%;四维超声心动图的阳性预测值为84.51%,阴性预测值为98.36%。四维超声心动图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8%(95%CI 89.4%~96.7%)、95.6%(95%CI 88.2%~97.7%)、95.2%(95%CI 87.1%~97.3%),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9.7%(95%CI74.3%~85.2%)、80.5%(95%CI 75.5%~85.7%)、80.3%(95%CI 76.6%~86.8%),两种方法敏感度(χ2=7.76,P=0.009)、特异度(χ2=24.18,P<0.001)及准确度(χ2=31.66,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维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
2018年08期 v.26;No.157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39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82 ] - 黄尾平;张勇华;何蕾;张劲林;韩宏伟;李振;郭再雄;苏晞;
目的评估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经验的累积对短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90例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3组:组1(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第1~30例;组2(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第31~60例;组3(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第61~90例。分别对3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7±7.6)岁,CHA2DS2-VASc评分为(3.8±1.5)分。手术成功率为94.4%。组1、组2、组3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65(53~90)min比48(42~63)min比46(41~56)min(P<0.001);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4(10~20)min比9(6~15)min比8(6~13)min(P<0.001);对比剂剂量分别为94(70~140)ml比72(50~100)ml比68(50~92)ml(P<0.001)。封堵器压缩比随学习曲线的延长逐渐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比22.0%比25.0%,P<0.001)。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呈逐渐减少趋势(20.0%比10.0%比3.3%,P=0.022)。结论随着操作经验的累积,WATCHMAN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手术安全性逐渐增加。
2018年08期 v.26;No.157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21 ] - 王宝珠;孟凡华;马翔;马依彤;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数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BM、万方数据库及CNKI,纳入经导管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队列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队列研究(共计14 741例患者)。导管组全因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外科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0.36,95%CI 0.21~0.59,P<0.0001;OR 0.37,95%CI 0.25~0.55,P<0.0001;WMD–3.77,95%CI–4.36~–3.18 P<0.00001)。导管组残余分流发生率、再次干预率高于外科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3.55,95%CI 1.79~7.05,P=0.0003)、(OR 2.19,95%CI 1.31~3.65,P=0.003)。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是有效的,与外科手术封堵相比,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具有低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低住院时间等优势,而外科手术组在残余分流发生率及再次干预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2018年08期 v.26;No.157 447-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03 ]
- 杨林承;祖凌云;高炜;
<正>1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概述PCSK9既往又被称为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转化酶(neural apoptosis-regulated convertase-1,NARC-1),于2003年由Seidah等[1]首次发现,为蛋白转化酶(proprotein convertase,PC)家族的第9个成员。人类PCSK9基因定位于1p32,长度约22 kb,包含12个外显子及1个内含子,编码由69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该糖蛋白含有信号肽、前结构域、枯草杆
2018年08期 v.26;No.157 457-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306 ] - 段天兵;向定成;
<正>诱导冠状动脉充血,尽可能消除阻力血管的影响,是研究冠状动脉功能的有效方法[1]。运动、堵塞冠状动脉和充血药物均能诱导冠状动脉充血,但运动不适用于活动耐量有限的人群;堵塞冠状动脉可以诱发极好的充血效应,但存在血管损伤风险[2]。因此,药物诱导最大充血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导管室的方法。理想的充血药物具有快速起效、半
2018年08期 v.26;No.157 462-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下载次数:136 ] - 李轶男;王萍;陈晖;
<正>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微循环固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损伤心肌灌注,进而引起缺血的临床综合征[1]。既往认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可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随着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会造成心肌纤维化,甚至心力衰竭的发生。
2018年08期 v.26;No.157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阅读次数:61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273 ]
- 张立博;邓靖;匡政宇;刘幼文;魏向龙;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间断性胸闷3年,再发加重7 h"入院。患者于3年前开始,常于劳累时出现胸闷,并伴有胸部压迫感,症状持续5~10 min,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系统诊治。入院前7 h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胸痛,持续数分钟后自行消失,间断性发作数次。约发病1 h后症状呈持续性发作,且不能缓解,并伴有四肢发麻、恶心,
2018年08期 v.26;No.157 47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9K]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75 ] - 杨舟;陈智;肖玄彬;左超;杨美玉;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2013年3月出生。出生后即发现心脏杂音,反复呼吸道感染,多次肺炎住院。2014年2月于外院就医,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肺动脉高压(重度),建议口服波生坦治疗。2014年9月患儿第1次来湖南省儿童医院(以下称我院)
2018年08期 v.26;No.157 476-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79 ] - 贾永胜;王飞翔;赵晓峰;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阵发性胸骨后疼痛2 d,加重14 h"于2016年12月22日入住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患者入院前2 d劳累后出现胸骨后闷痛,疼痛可耐受,服用丹参滴丸后症状好转,持续约10 min,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程度及性质同前,14 h前疼痛程度加重,伴大汗,服用速效救心丸
2018年08期 v.26;No.157 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3K]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6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