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4996

临床研究

  • 孤立性前降支或回旋支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戚晨良;尤威;叶飞;吴志明;贾海波;陈绍良;张俊杰;刘玲玲;林玲;徐海梅;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应用直接精确定位支架技术、跨越支架技术及Szabo技术,治疗孤立性前降支(LAD)或回旋支(LCX)开口病变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共计89例孤立性LAD或LCX开口病变(左主干末端Medina分型为0,1,0或0,0,1)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直接精确定位支架组(D组)20例、使用跨越支架技术组(C组)44例以及使用Szabo技术组(S组)25例,比较三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和死亡]随访结果。结果三组患者介入治疗均使用6 F指引导管,但S组EBU指引导管使用率高于D组(56.0%比10.0%,P=0.001)和C组(56.0%比11.4%,P<0.001),S组J L指引导管使用率低于D组(44.0%比90.0%,P=0.001)和C组(44.0%比88.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D组(72.0%比100.0%,P=0.010)和C组(72.0%比100.0%,P<0.001),主要表现在S组需更改介入治疗技术方案发生率要高于D组(24.0%比0.0,P=0.019)和C组(24.0%比0.0,P=0.001),且S组支架脱载发生率要高于D组(12.0%比0.0,P=0.010)和C组(12.0%比0.0,P=0.019)。但是术中需使用球囊对吻扩张发生率C组要明显高于S组(22.7%比0.0,P=0.010)。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累计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但术后1年随访累计MACE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C组(25.0%比2.3%,P=0.002)和S组(25.0%比0.0,P=0.023),主要表现在术后1年随访TVR发生率D组要明显高于C组(20.0%比2.3%,P=0.008)和S组(20.0%比0.0,P=0.045),C组术后1年随访对侧分支开口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22.7%比0.0,P=0.042)。结论对于孤立性LAD或LCX开口病变不推荐常规使用直接精确定位支架技术,使用Szabo技术和跨越支架技术处理患者近期预后良好,但需注意的是使用Szaob技术治疗手术失败率较高,而使用跨越支架技术近期分支开口狭窄发生率较高。

    2018年07期 v.26;No.156 36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107 ]
  • 经导管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疗效评价

    沈群山;王利军;柳梅;宋春来;尚小珂;李红平;肖书娜;卢蓉;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患者单纯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PDA合并中、重度功能性MR并接受单纯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69例患者,其中男20例(29.0%),年龄24(4,45)岁。功能性MR中度45例(65.2%),重度24例(34.8%)。所有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MR、左心房(LA)直径、左心室(LV)直径、主肺动脉(MPA)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变化。结果 69例患者中PDA漏斗型52例(75.4%),管型9例(13.0%),窗型8例(11.6%);PDA直径(8.19±2.64)mm,封堵器直径为(16.67±4.10)mm。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残余漏、封堵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91±17.73)个月。45例中度MR患者中20例减少为无反流,24例反流程度减少至轻度,1例仍为中度反流;24例重度MR患者中10例减少为无反流,10例反流程度减少至轻度,3例减少为中度反流,1例患者仍为重度反流。MPA直径[(2.54±0.78)cm比(3.27±1.11)cm,P<0.001]、LA直径[(3.40±1.03)cm比(4.45±1.21)cm,P<0.001]、LV直径[(4.76±1.16)cm比(6.26±1.45)cm,P<0.001]均显著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3组:A组(0~13岁,26例)、B组(14~41岁,21例)、C组(42~64岁,22例),A组与B组、B组与C组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改善率(100.0%比81.8%,P=0.023)显著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A合并中、重度功能性MR患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单纯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是安全有效的,MR程度均明显减轻,近、中期效果良好。

    2018年07期 v.26;No.156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78 ]
  •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疗效果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分析

    宋毓青;王楠;王昭;徐文晶;董茜;吴其明;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疗效果的影响及目前存在的常见问题。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急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35例,将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院患者设为前组(98例),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患者设为后组(137例)。比较两组患者总缺血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入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院前传输心电图比例、绕行急诊比例、转出医院入门-出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总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总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组患者总缺血时间[247.0(170.5,395.5)min比281.5(189.3,381.8)min,P=0.493]、FMC-to-B时间[135.0(90.5,209.5)min比150.0(110.8,191.8)min,P=0.205]稍小于前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后组患者D-to-B时间[56.0(34.0,72.5)min比80.5(58.0,101.5)min,P<0.001]、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14.6%比37.8%,P<0.001)显著低于前组,而院前传输心电图比例(65.0%比24.5%,P<0.001)、绕行急诊比例(21.9%比3.1%,P<0.001)、转出医院入门-出门时间[97.0(50.0,163.0)min比61.5(36.5,103.5)min,P=0.007]显著高于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持续改进能够缩短D-to-B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但胸痛中心尚未降低总缺血时间、FMC-to-B时间、总死亡率,因而减少院前延误及转诊时间是胸痛中心持续改进的主要方向。

    2018年07期 v.26;No.156 37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26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93 ]
  •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术后分析

    李海嵘;陈关良;方小丽;蔡兴赳;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经介入封堵术后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 PAP)的变化。方法对56例PDA并发s PAP>7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肺/体循环血量比值(Qp/Qs)>1.5的患者实施封堵术,术中实时监测封堵术前后s PAP变化,术后定期随访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封堵术,术后即刻s PAP恢复正常18例(32.1%),另有轻度PAH 25例(44.6%)、中度PAH 8例(14.3%)和重度PAH 5例(8.9%)。封堵术后s PAP[(49.6±18.3)mm Hg比(95.3±23.1)mm Hg,P<0.01]、肺动脉舒张压[(23.3±12.7)mm Hg比(53.6±12.2)mm Hg,P<0.01]、m PAP[(30.7±15.5)mm Hg比(69.8±14.3)mm Hg,P<0.01]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7年(中位随访时间4年)。轻度PAH患者在随访的6个月内恢复正常。中度PAH患者在1年内降为轻度或恢复正常。重度PAH患者中度以上PAH持续存在,2例在随访的1年内降为中度,2例在随访的2年内降为中度,1例重度患者PAH持续存在,并在随访的第3年发生迟发性PAH(1.8%),Qp/Qs>1.5。结论术后PAH为轻、中度患者,在1年内恢复正常或降至轻度。术后PAH为重度者,中度以上PAH将持续存在,并可能出现迟发性PAH。

    2018年07期 v.26;No.156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133 ]
  • 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计划与非计划旋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曹成富;王伟民;刘健;赵红;卢明瑜;马玉良;李琪;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计划旋磨与非计划旋磨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旋磨治疗的92例患者。根据启动旋磨治疗的时机,分别纳入计划旋磨组(72例)和非计划旋磨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变特点、手术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匹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心功能、既往病史(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以多支病变为主,计划旋磨组(70.8%)与非计划旋磨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4)。计划旋磨组使用结合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例(26.4%比10.0%,P=0.030)显著高于非计划旋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旋磨靶血管、旋磨头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支架置入个数及总支架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计划旋磨组预扩张球囊用量明显少于非计划旋磨组[1(1,2)个比2(1,3)个,P=0.004],而且手术时间[(81.4±22.7)min比(94.8±33.0)min,P=0.035]、X线照射量[600(492,939)m Gy比840(624,1294)m Gy,P=0.010]及对比剂用量[(227±46)ml比(260±87)ml,P=0.031]均显著低于非计划旋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计划旋磨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显著高于非计划旋磨组(100.0%比85.7%,P=0.001)。术中相关并发症以慢血流、慢心率为主,虽然计划旋磨组并发症发生率(5.4%)低于非计划旋磨组(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应积极应用IVUS和OCT等腔内影像学进行评估,并采取计划旋磨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时间、X线照射量及对比剂用量。

    2018年07期 v.26;No.156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146 ]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对比剂相关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李轶华;卢进涛;尚小珂;柳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对比剂相关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86例,其中34例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AKI),为AKI组,随机数字表选取34例未出现AKI的患者设为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h、6 h、24 h、48 h、72 h血清肌酸酐(SCr)和尿NGAL水平,并分析AKI组的SCr和NGAL的ROC曲线,对比SCr和NGAL在各时间点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h、6 h、24 h 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KI组患儿术后48 h、72 h SCr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而AKI组患者尿NGAL水平术后3 h[(16.32±4.07)ng/ml比(10.03±1.64)ng/ml,P<0.001]、6 h[(25.06±7.70)ng/ml比(10.68±1.48)ng/ml,P<0.001]、24 h[(32.15±8.73)ng/ml比(10.15±1.73)ng/ml,P<0.001]、48 h[(46.09±5.80)ng/ml比(9.97±1.03)ng/ml,P<0.001]和72 h[(76.00±7.74)ng/ml比(9.76±0.78)ng/ml,P<0.001]显著大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显示,各时间点SCr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尿NGAL。术后3 h,NGAL≥11.5 ng/m L诊断AKI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85.3%;术后6 h,NGAL≥13.5 ng/m L诊断AKI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97.1%。结论尿NGAL是早期诊断肾损伤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指标。

    2018年07期 v.26;No.156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53 ]
  • 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应用的Meta分析

    张立博;邓婧;魏向龙;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线检索Pub Med、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和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及欧洲心脏病学会相关会议论文或摘要,以及一些相关专业网址(www.tctmd.com,www.crtonline.org和www.clinicaltrial.gov)等。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结果的处理和统计分析通过Stata12.0软件实现。结果共提取7个研究,计2206例患者在相应的随访期间里可提取有效的临床终点事件数据。统计分析显示,BVS组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组相比,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在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源性死亡率在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VS组总体血栓发生率与DE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比1.0%,RR 2.02,95%CI 1.01~4.06,P=0.034)。结论在ACS患者中置入BVS,与目前广泛使用的DES相比,MACE发生率、死亡率(心源性死亡及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均相当,但是BVS组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2018年07期 v.26;No.156 390-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121 ]

读者·作者·编者

  • 关于论著中关键词的标引

    本刊编辑部;

    <正>论著类论文中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

    2018年07期 v.26;No.156 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声明

    本刊编辑部;

    <正>近来,编辑部发现有的作者稿件存在一稿多投和明显抄袭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侵犯了他人著作权,影响了刊物的形象。根据《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和其他期刊出版有关规定,本刊对抄袭和一稿多投问题声明如下:(1)凡投予本刊的稿件,文中引用他人文献的资料和观点,应加以注释;若大段引用而未加以注释,即视

    2018年07期 v.26;No.156 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

    2018年07期 v.26;No.156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

    本刊编辑部;

    <正>(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

    2018年07期 v.26;No.156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综述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治疗中的作用

    张铮;高磊;曹丰;

    <正>从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到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ing,BMS),再到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历了重大的发展,但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仍然是临床实践中具有挑战性的关键问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的成像工具,具有极高的轴向

    2018年07期 v.26;No.156 400-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25 ] |[下载次数:128 ]
  • Slende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Slender指引导管

    赵慧强;陈晖;李虹伟;

    <正>[1993年,Kiemeni j等1]报道了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进步以及器械的不断更新,TR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以其损伤小、局部并发症少及不必强制卧床等优点而倍受患者和介入医师青睐。在许多心脏介入中心,包括中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中心,经桡动脉入径已经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首选入径。

    2018年07期 v.26;No.156 40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阅读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75 ]
  •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疗进展

    王亮;杨胜利;刘小慧;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可导致缺血性肾病,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AS),引起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血管性高血压在轻度高血压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能不足1%,但在急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中的发生率却可能高达[10%~40%1]。ARAS相关的难治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甚至可导致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2018年07期 v.26;No.156 40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阅读次数:97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306 ]

病例报告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梗死1例

    赵梦林;祖凌云;牛杰;高炜;于婕;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间断胸痛2个月,加重3 d"于2017年6月7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个月前患者重体力劳动时出现胸痛,向左上肢放射,每次持续10~15 min,休息可缓解。入院前3 d胸痛程度加重,频率明显增加,持续时间超过30 min,未及时就诊。既往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妹妹30岁时猝死,原因不详。查体:血压112/71 mm Hg

    2018年07期 v.26;No.156 412-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07 ]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极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例

    余小林;李国庆;王钊;雷建新;石文剑;闫磊;阿地力江·托乎提;郭自同;谢芳;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用血泵或体外循环机将血液灌入体内,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的患者进行有效支持的技术,它可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ECMO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2018年07期 v.26;No.156 41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12 ] |[下载次数:127 ]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系心血管专业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人员。本刊办刊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刊载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的诊断、治疗技术、介入性诊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章,并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诊断与治疗方法及预防经验。辟有指南与共识、临床研究、基础研

    2018年07期 v.26;No.156 418-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