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雅玲;
<正>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已成为接受支架置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管理的基石,能够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风险[1-2]。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抑制剂是目前PCI患者DAPT的金标准,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所以在国内外指南中均被列为Ⅰ类建
2016年11期 v.24;No.136 603-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45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1414 ] - 刘健;熊玮珏;王伟民;
<正>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是否需要常规进行导管血栓抽吸,对于合并多支病变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是否应当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一直是有争议的两大问题。鉴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1-11],2015年10月,美国心脏病学会
2016年11期 v.24;No.136 607-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697 ] - 张健;邹长虹;
<正>在2016年5月召开的欧洲心力衰竭年会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颁布了《2016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16年指南》)[1]。该指南是在《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以下简称《2012年指南》[2]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证据,进行广泛讨论后制定的。本文重点介绍与心力衰竭介入治疗相关的内容。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2016年11期 v.24;No.136 612-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95 ] |[网刊下载次数:10 ] |[下载次数:1757 ] - 陈涛;袁祖贻;
<正>2016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联合发布了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6年指南》)[1]。《2016年指南》以《2011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1年指南》)[2]为基
2016年11期 v.24;No.136 616-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19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622 ] - 朱建华;
<正>自从2012年欧洲第5版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12年指南》)颁布以来,关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新研究证据更加充实[1]。因此,2016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联合其他9个心血管疾病预防学会共同发布了第6版《2016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2016年指南》)[2]。与《2012年指南》相比,《2016年指南》更
2016年11期 v.24;No.136 619-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28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703 ] - 杨新春;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因可产生严重临床事件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据估算,在2010年世界上有2090万男性房颤患者,1260万女性房颤患者;在欧洲,到2030年将会有1400万~1700万房颤患者,每年将新增加12万~21.5万确诊房颤患者。在2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大约为3%[1-2];在高龄、
2016年11期 v.24;No.136 623-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66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1622 ] - 张波;周旭晨;
<正>心血管疾病与肿瘤是全球负担最大的两个慢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肿瘤的研究焦点已从对单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转为对两者之间潜在关系的探讨[1]。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肿瘤患者生存时限的延长造成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同时肿瘤的化学和放射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也是关注的重点。鉴于肿瘤患者的特殊性,产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2016年8月28日欧洲心脏病学会
2016年11期 v.24;No.136 629-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421 ]
-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病例报告、专家笔谈、新技术介绍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
2016年11期 v.24;No.136 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作者进行网上投稿的具体步骤如下:登录《中国介入心
2016年11期 v.24;No.136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 ] - 本刊编辑部;
<正>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
2016年11期 v.24;No.136 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本刊编辑部;
<正>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能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
2016年11期 v.24;No.136 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辟有"书讯"栏目,刊出介入心脏病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新书出版信息,欢迎作者和出版单位投稿。"书讯"栏目的稿件内容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对象、内容简介、开本、字数、出版时间、定价、邮购方式等项,要求内容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以300~400字为宜。
2016年11期 v.24;No.136 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 ] - 本刊编辑部;
<正>~~
2016年11期 v.24;No.136 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 梁振洋;刘美丽;赵雪东;李毅;王贺阳;赵昕;陶杰;王斌;聂绍平;韩雅玲;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预防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或慢血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及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拟行PPCI的STEMI患者84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仅接受标准剂量静脉注射比伐卢定)40例和试验组(经冠状动脉内推注剂量为静脉负荷剂量50%的比伐卢定)44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后靶血管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血流≤Ⅱ级)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中[25例(62.5%)比24例(54.5%),P=0.460]、术后[6例(15.0%)比6例(13.6%),P=0.428]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血流≤Ⅱ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与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比伐卢定在预防STEMI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方面的获益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探索合适的剂量,并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2016年11期 v.24;No.136 63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19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190 ] - 张涛;刘晓君;臧晓青;王刚;纪德江;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3例CABG围术期应用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IABP置入的时机、适应证、IABP辅助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预后等。结果 63例患者中,术前置入IABP者6例,术中36例,术后21例。IABP辅助时间16~196(85.5±33.8)h,均未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IABP置入后4 h,患者的桡动脉平均压[(62.7±10.1)mm Hg比(53.6±11.7)mm Hg]、尿量[(0.83±0.22)ml/(kg·h)比(0.28±0.13)ml/(kg·h)]较置入前显著上升(均P<0.05),心率[(96±16)次/min比(103±17)次/min]、中心静脉压[(10.2±2.1)mm Hg比(14.5±2.3)mm Hg]、多巴胺用量[(6.5±0.4)μg/(kg·min)比(7.6±0.6)μg/(kg·min)]、肾上腺素用量[(0.050±0.016)μg/(kg·min)比(0.074±0.010)μg/(kg·min)]较置入前显著下降(均P<0.05)。入住ICU时间4~30(13.2±3.8)d,58例康复出院,5例临床死亡,死亡率为7.9%。随访58例患者12个月,存活率为100%。结论在CABG围术期使用IABP辅助安全有效,能够快速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2016年11期 v.24;No.136 638-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65 ] - 王斌;韩雅玲;荆全民;徐凯;王效增;马颖艳;梁振洋;王耿;刘海伟;关绍义;
目的研究边支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开通冠状动脉主支无残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可能性和疗效。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对14例冠状动脉主支有CTO,闭塞处无残端但有分支的冠心病患者行边支内IVUS,在IVUS指导下对主支CTO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结果经对角支内IVUS寻找前降支中段CTO闭塞段开口10例,比例最高,占71.4%。IVUS指导导丝穿刺CTO残端成功12例,占85.7%。穿刺CTO残端后成功通过CTO达到远端真腔9例,占64.3%。共对12例患者首先尝试应用Fielder XT导丝,1例成功穿刺CTO残端。应用高硬度CTO专用导丝成功穿刺CTO残端11例。结论边支内IVUS指导开通冠状动脉主支无残端CTO是可行的,此种情况下应首选硬度较强的CTO专用导丝而非硬度较差的锥形导丝。
2016年11期 v.24;No.136 642-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135 ] - 刘海伟;王效增;荆全民;马颖艳;徐凯;王耿;王斌;关绍义;赵昕;韩雅玲;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TA)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4年7月因STEMI入院且发病在12 h内并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43例,其中TA后直接置入支架患者113例(TA组),TA后球囊预扩张(BP)患者330例(TA+BP组)。主要终点: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次要终点:靶血管远段栓塞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TA组患者术后60 min内ST段回落>50%的比例(69.0%比51.8%,P=0.001)显著大于TA+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组TIMI血流≥Ⅱ级在TA后即刻(76.1%比65.8%,P=0.043)、支架置入前/BP后(76.1%比62.4%,P=0.012)、支架置入后(92.0%比84.5%,P=0.042)及手术结束前(95.6%比91.2%,P=0.033)比例显著大于TA+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因TIMI血流欠佳或血栓负荷仍较重而补救性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药的比例(16.8%比27.6%,P=0.026)及靶血管远段栓塞的比例(6.2%比13.3%,P=0.040)显著低于TA+BP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12个月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组患者总MACE发生率(5.3%比11.8%,P=0.041)显著低于TA+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改善STEMI患者最终的心肌再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2016年11期 v.24;No.136 646-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