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崇怀;赵昕;邓宇阳;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刘海伟;徐凯;王斌;韩雅玲;
目的评估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开通后再灌注血流恢复情况。方法入选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依据直接PCI术中用药分为比伐芦定组122例和普通肝素组12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栓分级(TIMI thrombus grade)、直接PCI靶血管开通后即刻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及住院期间、出院后30 d、随访1年的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美国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出血标准(BARC)出血事件。结果与普通肝素组患者相比,比伐芦定组患者入院平均心率较快[(79.28±15.75)次/min比(75.38±12.75)次/min,P=0.034]。而其他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介入治疗资料等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血管开通后,无论应用TIMI血流评价系统还是CTFC评价系统,比伐芦定组对于控制直接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效果均不劣于普通肝素组(P>0.05)。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分析显示,比伐芦定组在不增加血小板数目降低风险的基础上能够获得较高的活化凝血时间(ACT)值(P<0.001)。随访30 d及1年结果显示两组MACE、NACE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比伐芦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且不增加直接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
2017年11期 v.25;No.148 601-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145 ] - 龙锋;向定成;肖华;张金霞;李慧娣;李爱敏;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术期至术后1个月肌酸酐值的变化,探讨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根据肌酸酐值变化规律分为:下降型、递增型、稳定型、U型、倒U型。分析各分型基本特征与Mehran评分的关系、入院至术后1个月时肌酸酐值变化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肾事件(MARCE)发生率。结果共入选293例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肌酸酐值变化类型占比分别为:下降型组9.9%、递增型组17.7%、稳定型组47.1%、U型组4.1%、倒U型组21.2%。其中递增型组、稳定型组和倒U型组的MARCE发生率稍高于下降型组和U型组。下降型组和U型组中术前低血压状态、扩容治疗比例高于递增型组和倒U型组;倒U型组利尿剂使用比例高于下降型组。术后1个月共有21例(9.1%)肌酸酐值较入院时下降>12.5%,其中有6例(2.6%)下降>25%;有108例(47.0%)肌酸酐值较入院时升高>12.5%,其中有57例(24.8%)升高>25%。下降型组中有10.5%的患者1个月后血肌酸酐值下降>25%,而在递增型组中有50%患者肌酸酐值升高>25%,倒U型组中有35.8%患者肌酸酐值升高>25%。结论急诊PCI术STEMI患者的肌酸酐值存在多种变化趋势,术前低血压状态、利尿剂、扩容治疗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部分患者入院初始肌酸酐值可能不宜作为基线肌酸酐值用于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的评估。
2017年11期 v.25;No.148 610-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78 ] - 陈夏欢;刘梅林;黄波;冯雪茹;梁文奕;张婧薇;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或45 mg、每日2次对腺苷二磷酸(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方法入选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8例,年龄(72.48±8.05)岁,比较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替格瑞洛90 mg组,26例)和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替格瑞洛45 mg组,22例)。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情况。并对既往服用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更换为替格瑞洛后的ADP-Ag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服用替格瑞洛治疗4.3(3~7)d后均在清晨空腹服药前抽血检测ADP-Ag谷值,替格瑞洛90 mg组ADP-Ag平均为(27.88±7.77)%,替格瑞洛45 mg组为(37.87±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替格瑞洛90 mg组12例检测服用替格瑞洛2 h后的ADP-Ag峰值,平均为(19.02±9.52)%;替格瑞洛45 mg组有7例检测了服用替格瑞洛2 h后的ADP-Ag峰值,平均为(27.74±5.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1例患者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转换为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时,转化前后ADP-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70±5.24)%比(26.87±7.33)%,P=0.027]。15例患者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转换为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时,转化前后ADP-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98±5.39)%比(38.29±2.65)%,P=0.034]。既往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ADP-Ag[(51.18±5.55)%比(64.41±3.03)%,P=0.045],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37.87±2.90)%比(64.41±3.03)%,P=0.028],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27.88±7.77)%比(64.41±3.03)%,P=0.023]均显著低于既往未服用P2Y12受体抑制剂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45mg、每日2次ADP-Ag[(37.87±2.90)%比(51.18±5.55)%,P=0.035],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27.88±7.77)%比(51.18±5.55)%,P=0.030]显著低于既往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ADP-Ag与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比较[(37.87±2.90)%比(27.88±7.77)%,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和45 mg、每日2次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优于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安全有效,出血风险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增加。
2017年11期 v.25;No.148 617-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阅读次数:150 ] |[引用频次:15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120 ] - 胡宇才;白融;许丰强;李松南;郭雪原;刘念;桑才华;龙德勇;汤日波;蒋晨曦;赵欣;夏时俊;闻松男;董建增;马长生;喻荣辉;
目的评估CARTO3为基础的全三维技术体系(T3D技术)零射线标测技术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采用T3D技术;对照组(30例)行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成功率、房颤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心房重建时间[(57.7±11.0)min比(10.4±3.5)min,P<0.001]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冠状窦电极到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1±0.6)min比(2.9±1.7)min,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为零,对照组(15.73±3.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射频消融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房间隔穿刺成功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86.7%比63.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2例三维解剖模型移位,而对照组无移位现象发生;研究组无房间隔穿刺困难患者,对照组则有3例房间隔穿刺困难患者。两组患者CPVI全部成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3D技术应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年11期 v.25;No.148 62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20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293 ] - 李萌玫;邵一兵;张纯全;刘玉昊;武越;王旭;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差异和近期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病史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24例)和非2型糖尿病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PCI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两组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糖尿病和LVEF恢复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糖[(9.4±3.6)mmol/L比(6.1±2.5)mmol/L,P<0.010],糖化血红蛋白[(8.4±0.6)%比(5.7±0.9)%,P<0.010],微循环阻力指数[(29.12±7.45)比(22.74±6.87),P=0.011]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两组患者术后即刻LVE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型糖尿病组PCI术后3月LVEDD[(52.3±4.8)mm比(48.6±5.1)mm,P=0.019],LVEDD增加值[(4.1±6.3)mm比(0.8±4.4)mm,P=0.005]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LVEF[(48.6±7.3)%比(56.1±4.7)%,P=0.003],LVEF增加值[(–1.9±6.8)%比(4.3±5.4)%,P=0.007]显著低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型糖尿病组术后3月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16.7%比3.1%,P=0.043],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20.8%比6.3%,P=0.049],MACE发生率[37.5%比9.4%,P=0.018]均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对糖化血红蛋白与IMR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IMR呈正相关(r=0.324,P=0.048)。糖化血红蛋白与PCI术后3月LVEDD呈正相关(r=0.324,P=0.036),与PCI术后3月LVEF呈负相关(r=–0.416,P=0.006),LVEDD增加值呈正相关(r=0.347,P=0.024),与LVEF增加值呈负相关(r=–0.422,P=0.005)。2型糖尿病是LVEF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6.25)。结论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微循环功能受损并且PCI术后3个月心功能恢复不良,择期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
2017年11期 v.25;No.148 628-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18 ] |[网刊下载次数:11 ] |[下载次数:154 ] - 郭自同;沈鑫;穆叶赛·尼扎提;李国庆;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远段溶栓与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STEMI患者(发病<6 h,血栓负荷重)分成远段溶栓组(46例)和血栓抽吸组(50例)。远段溶栓组采取治疗措施是经微导管将尿激酶原注射至闭塞段以远进行溶栓;血栓抽吸组采取措施是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术后进行30 d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心源性死亡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远段溶栓组TIMI血流≤Ⅱ级比例(2.2%比12.0%,P=0.008)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但TIMI血流Ⅲ级比例(97.8%比88.0%,P=0.017)、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65.2%比42.0%,P=0.019)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远段溶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4.1±8.6)%比(52.8+7.3)%,P=0.047]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4.3±7.2)mm比(46.5±6.8)mm,P=0.038]、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117.8±71.8)μg/L比(161.2±72.3)μg/L,P=0.025]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且心源性死亡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术中远段溶栓与血栓抽吸相比,可能降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改善30 d左心室收缩功能。
2017年11期 v.25;No.148 634-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57 ]
- 本刊编辑部;
<正>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能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
2017年11期 v.25;No.148 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病例报告、专家笔谈、新技术介绍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
2017年11期 v.25;No.148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辟有"书讯"栏目,刊出介入心脏病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新书出版信息,欢迎作者和出版单位投稿。"书讯"栏目的稿件内容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对象、内容简介、开本、字数、出版时间、定价、邮购方式等项,要求内容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以300~400字为宜。
2017年11期 v.25;No.148 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 ] - 本刊编辑部;
<正>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
2017年11期 v.25;No.148 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本刊编辑部;
<正>论著类论文中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一般关键词
2017年11期 v.25;No.148 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作者进行网上投稿的具体步骤如下:登录
2017年11期 v.25;No.148 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 ]
- 刘媛;李捷;倪忠涵;黄文晖;罗建方;
<正>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6月"于2017年1月17日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头晕,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改变体位时明显,发作频率增加。2017年1月3日患者出现头晕,约2~3 min后晕厥,倒地后伴右眼角及右侧面部摔伤,随后自行苏醒。2017年1月15日患者突发左上肢无力,去当地医院就诊,
2017年11期 v.25;No.148 650-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66 ] - 黄尾平;张勇华;何蕾;郭再雄;苏晞;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体检发现心房颤动入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及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多年,长期口服硝苯地平20 mg、每天2次,血压可维持在正常水平。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8/90 mm Hg(1 mm Hg=0.133 k Pa),神志清,颈软,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
2017年11期 v.25;No.148 653-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72 ] - 王苏;安河企;王茜;张京梅;李志忠;阴赪茜;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7 d"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患者入院前7 d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不能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V_1~V_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1 U/L,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溶栓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4年前曾因"卵巢畸胎瘤"行腔镜手术,术后未应用激素治疗。孕产史:孕3产3,末次月经2016年1
2017年11期 v.25;No.148 65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4K] [阅读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