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树铮,张维东,何媛,朱小玲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吴永全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 黄铮,刘伊丽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 陈瑾,顼志敏,贾三庆,胡大一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钱晋卿,华仰德,杨思源
我院自1986年至1995年的10年内连续施行Porstmann法的动脉导管堵塞术350例,无一例失败,13例二次堵塞成功,16例并发股动脉穿刺目部分栓塞,4例完全栓塞,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作者认为Porstmann法经济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不失为我国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并提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戴剑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 谢永平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朱天宝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肖帅真,李天德,智光,李长芹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犬模型上,观察内源性白三烯(LTC4)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再灌注后冠状窦血LTC4浓度在心肌缺血后升高的基础上又明显升高,3小时升至峰值后下降。早灌注组LTC4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呈正相关。早灌注组心梗面积小于晚灌注组。同时还发现白细胞可能是LTC4主要来源之一,冠状窦血白细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释放LTC4的能力下降,下降百分率与心梗面积呈正相关。提示LTC4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有关。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曹琼,张薇,刘旭,李贵双,高华安,尹红
用心外膜接触电极记录犬左室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观察维拉帕米(异搏定)对氯化铯(CsCl)诱发的早期后除极(EADs)、QT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动过速(VT)的影响。11只大,CsCl按0.5mg·kg-1次(首剂加倍),每15分钟一次静脉注射,直至诱发出VT。然后在给下一剂CsCl前,先给予维拉帕米0.1~0.2mg/kg静脉注射,后再给予此剂CsCl,以后仍每15分钟静脉注射CsCl一次直至VT再被诱发。结果维拉帕米给药前及给药后的15~60分钟CsCl诱发的EAD振幅占相应MAP振幅的29.2±7.0%和24.8±8.1%、QTc间期分别从对照组386±33ms延长至443±66ms(P<0.01)和从441±107ms延长至516±93ms(P<0.01),但给予维拉帕米后即刻,CsCl诱发的EADs仅为16.7±7.6%(与前述二值比较P均<0.01)、QTc间期仅从对照的418±56ms延长至425±49ms(P>0.05)。给维拉帕米前CsCl分别在7只和4只诱发出持续性和非持续性室速,给予维拉帕米后即刻仅在4只诱发出非持续性室速。结果示维拉帕米可以抑制CsCl诱发的EADS、QT间期延长及VT。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 李建美,张钧华,吴林,朱国英,朱自军,孙学敏,冯静珠,汪丽蕙
对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而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的20例患者,采用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法分析PTCA术球囊充气冠脉阻塞前、后患者的HRV,以评价PTCA米冠脉急性闭塞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变化,及与冠脉阻塞部位的关系。其中前降支组13例,右冠状动脉组7例。结果表明;PTCA术冠状动脉阻塞时前降支组HRV指标中的低频段(LFP)显著增高(267.36±21.30升至341.19±26.42bpm2/Hz,P<0.05),说明HRV降低,右冠状动脉组的HRV虽有所增大,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TCA术中HRV的变化可能与球囊扩张冠脉部位有关。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顼志敏,王红,崔亮,陈牧雷,连桂清,鲍德兰,王乐丰,胡大一
23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在行PTCA术前、术后第10小时、第2、3及第4天,采用自动Elisa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TnT)浓度。结果:(1)23例患者平均TnT水平,在PTCA后第10小时升高,第2天达峰值(为术前的4.7倍)第3、4天回降至术前水平(但P均>0.05);同时CK-MB升高不明显。(2)10例TnT明显升高(≥正常x+2s)的患者比起另13例,TnT最高值比基线水平的增幅较大(10.2比1.8倍),与PTCA扩张总时间长、气压大以及基础病变不同有关。提示PTCA术对心肌损伤轻微;TnT为较灵敏而特异的心肌损伤的监测指标。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孙英贤,陈惠斌,曾定尹,于亚媛,胡健,贾志梅,张月兰,王俊华,孙玲,许波宁
报道所完成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射频消蚀治疗心房扑动7例。均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典型房扑,发作时心房率240~320次/分。7例中6树成功;1例失败,为Ebstein畸形伴有巨大右心房者。7例均采用消蚀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连线的方法,消蚀中用Swartz鞘作支撑,导管在鞘内拖拉,直至消蚀线完成。本研究提示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线性射频消蚀术是心房扑动治疗的安全有效手段。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 钱学贤,刘映峰,傅向阳,陈爱华,李志梁,叶文胜,赵霞,陆东风,李绍骥
本文对41例经静脉溶栓后的患者,于溶栓开始后90分钟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旨在探讨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的血管再通率,并观察各项临床再通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结果发现,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静脉溶栓冠脉开通率为75.6%。判断梗塞血管再通的无创指标中以心肌酶峰值前移最为准确,其次为心电图ST段下移,胸痛缓解及再灌注的心律失常不能作为判断再通的独立指标。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崔亮,顼志敏,胡大一,徐琳
为总结我院两年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之临床经验。收集1994年2月以来,我院CCU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共200例,其中用尿激酶(天普洛欣)119例,链激酶81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即血管再通率、5周病死率相近,两药同样安全、有效。副作用中,皮肤粘膜轻度出血率相近,但键激酶的一过性低血压为高(12.3%比0.84%,P<0.001)。结论:两药治疗AMI同样安全有效。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 刘晓惠,胡大一,刘建章
为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冠脉血管病变的特征,来指导正确的治疗。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行冠脉造影结果提示:血管病变最轻的类型为变异型和自发型心绞痛,多为较轻的A型病变(85.7%),其心肌缺血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痉挛或张力性改变,首选钙括抗剂治疗。冠脉病变最重的是梗塞后心绞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且均为B、C型病变,应争取冠脉搭桥。初发心绞痛为严重单支血管病变,且侧支循环不丰富,可能存在心肌梗塞的危险,应积极药物或PTCA治疗。非Q波型心梗血管完全性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33.3%)(P<0.001),侧支循环在该类型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如药物治疗下仍有心绞痛发作,应行冠脉搭桥术保护存活心肌,维持心脏功能。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 刘玄重,宋轲,吴其明,张龙友
间歇依赖性LQTS患者发生TdP后少数可恶化成VF。对心脏病患者凡心动过缓,特别是伴低血钾、低血镁者,使用可引起QT间期延长药物者,有晕厥史,尤其有TdP史者,均应视为TdP高危患者,而行严密心电及血电解质监测,注意TdP的预兆性征象以期早诊断、早防治。当有关致病因素合并存在时可致病情复杂化及病程绵延。强调综合治疗,予镁盐、钾盐治疗时疗程宜长,以防病情反复。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37 ] - 张可方,丁明,窦发坦,吴瑞婷,高效斗
为研究心先安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选取38例心绞痛病人,静滴心先安90~120mg/d,10~14天为一疗程,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舒缩末内径、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V、AV)、舒张早期减速度(DC)及时间流速积分比R.等。结果,治疗前射血分数减低47±8.5%,EV降低68±9cm/s,AV增加88±16cm/s,R降低1.4±0.4,应用心先安后心电图缺血改善,上述指标明显好转(P<0.05),而DC变化不大。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心选安可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及心肌供血,早期应用可防治心衰。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 赖金川,戴红源,李庚山,许家琍,蒋锡嘉,尹丽娅
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中,生长因子因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发挥了重要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强效的促分裂因子,为证实球囊损伤是否刺激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本实验采用Northernblot方法,以bFGF的cDNA探针与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颈动脉中膜平滑肌总RNA杂交。结果显示,颈动脉损伤后其平滑肌中的bFGF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从而表明bFGF在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中并不是主要的作用因子。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郑艳杰,张忠杰,杨克华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闫德民,谷春久,张显清,肖德绵,袁翼华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邓东安,张玉威,韩香敏,迟光辉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陈大鹏,路玲玲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 孟庆义,马波民,汪忠镐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江建军,郑文远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高炜,霍勇,朱国英,汪丽蕙,陈光慧,唐朝枢,周爱儒,汤健
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术后的再狭窄是心血管病防治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本文结合我们研究所近5年来的研究工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就再狭窄形成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分为再狭窄的形成过程、生物活性物质和生长因子、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信息传递和转录调节、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及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等六个方面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综述。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