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泽;袁鹏;但汉威;井浣雨;李世英;史雨晨;
目的 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抑制剂强化降脂治疗预后的临床相关性,为个体化降脂目标的制订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择期PCI,并且增加依洛尤单抗进行降脂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3~6个月血脂复查结果,根据LDL-C水平将患者分为5组:LDL-C<0.5 mmol/L组,0.5~1.0 mmol/L组,1.0~1.4 mmol/L组,1.4~1.8 mmol/L组,≥1.8 mmol/L组。所有患者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记录临床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首先纳入1 106例PCI患者,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排除失访患者得到550例(每组110例)。随访12个月MACE共发生58例(10.5%),其发生率随LDL-C水平呈阶梯上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基线LDL-C水平、复查LDL-C水平、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示,0.5~1.0 mmol/L组,1.0~1.4 mmol/L组,1.4~1.8 mmol/L组,≥1.8 mmol/L组与LDL-C<0.5 mmol/L组相比,MACE风险比分别为(HR1.810,95%CI 0.507~6.454,P=0.361;HR 3.036,95%CI 0.945~9.749,P=0.062;HR 5.228,95%CI1.737~15.735,P=0.003;HR 7.708,95%CI 2.633~22.56,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LDL-C与MACE呈显著非线性正相关(P-overall≤0.001,P-non-linear=0.008);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各亚组HR方向一致,交互作用(均P>0.05)。各组出血事件、肌酐升高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I术后应用PCSK9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LDL-C水平与MACE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未观察到不同LDL-C水平与出血等不良事件风险的相关性。
2025年10期 v.33;No.243 553-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叶廷巧;杨衡;蒋涛;戴闽;李郁;李强;杨先华;李元宝;
目的 探讨县域“心电一张网”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盐亭县人民医院及广元市剑阁县人民医院“心电一张网”建设前18个月(建设前组,128例)与建设后18个月(建设后组,187例)STEMI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救治效率、治疗方式及临床预后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设后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5(3,7)min比6(4,8)min]、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3(2,4)min比5(2,6)min]、首次医疗接触至初步诊断时间[10(9,12)min比13(11,15)min]、网络医院入门至出门时间[21(19,23)min比26(23,30)min]及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94.82±11.87)min比(107.97±18.39)min]均显著缩短(均P<0.001)。建设后组患者绕行急诊科和冠心病监护病房比例明显增加(64.17%比32.81%,P<0.00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显著提高(72.73%比51.56%,P<0.001),溶栓及未再灌注治疗比例降低(均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比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降低(均P<0.05);3家县级胸痛中心在主要救治效率、治疗方式及临床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县域“心电一张网”建设可显著提高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优化再灌注治疗方式,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2025年10期 v.33;No.243 56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8K]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程治源;马文锐;潘子磊;能昌盛;常尚;梁力;张瑶俊;李谦;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处理冠状动脉原位原发病变后未经治疗的遗留夹层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3年4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徐州新健康老年病医院、沛县国泰医院在造影指导下经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原发病变(2.5~4.0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根据造影观察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分为夹层组和无夹层组,观察主要终点是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3家研究中心共纳入381例患者,夹层组30例(30处病变),无夹层组351例(367处病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既往心肌梗死、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等基线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参考血管直径(P=0.049)和DCB压力比较(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原发病变后夹层组与无夹层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原发病变后未经治疗的遗留夹层不会导致临床MACE的增加。
2025年10期 v.33;No.243 568-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