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朝霞;李新明;方唯一;于文信;部德秀;叶绪锳;
对3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并主动脉瓣返流(AR)患者进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口面积由1.02±0.33cm~2增至2.08±0.25cm~2(P<0.01),左房平均压由2.68±1.06kPa(50±8mmHg)降至1.27±0.66kPa(10±6mmHg)(P<0.0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AR 的峰值血流速度由2.73±0.01m/s 增至2.93±0.63m/s(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0±2%增至52±2%(P<0.01),左室径(LVD)无明显增大(P>0.05)。结果提示:MS 并 AR 病人,凡(1)主动脉逆行造影 AR≤I°;(2)临床以活动性气短、心悸为主要症状,周围血管征阴性。(3)LVD≤50mm,LVEF 在正常范围者,PBMV 近期疗效满意。
1995年02期 49-5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邹宝明;骆合德;李俭春;江时森;
本文分析了1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 PTF-V_1的改变,并与 MLAP、MVA、LAD 作相关分析,结果:①术后 PTF-V_1较前显著改善(P<0.001);②PTF-V_1负值与 MLAP、LAD 呈显著正相关,尤其与 MLAP 相关性大(r=0.734,P<0.002);与 MVA 呈负相关(r=-0.419,P<0.05)。提示 PTF-V_1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 PBMV 后窦性心律患者疗效变化的重要随访指标。
1995年02期 51-5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刘晓惠;张桂珍;张金荣;张维东;杨燕斐;
对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TMV)术后一年以上的62例病人进行随访,旨在观察其远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2例中除3例因一些原因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外,其余病人二尖瓣口面积在术后一年与一周比无显著变化(1.96±0.62与2.08±20.39cm P>0.05),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术前二尖瓣瓣膜结构病变轻、瓣膜积分<9分者选期效果较理想。
1995年02期 53-5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 马业新;余枢;
对41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并发症进行了总结,结果示:1例(2.4%)发生心脏穿孔(前后2次);2例(4.9%)出现左房附壁血栓;3例(7.3%)新出现二尖瓣返流(Ⅰ°~Ⅱ°),3例原有二尖瓣返流加重(Ⅰ°→Ⅱ°);1例出现右下肢水肿。文中对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机理、预防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1995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戴蓉;王明元;张朝阳;茅忠年;吴和康;郑文华;韩文海;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发左房活动性血栓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小剂量尿激酶及常量脉络宁静脉溶栓治疗10~15天,超声显示活动血栓消失,血纤溶活性变化显著,安全可靠。1个月后,使用国产球囊导管及配件,成功施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为非外科治疗同类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1995年02期 57-58+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于文信;方唯一;旅朝霞;李新明;部德秀;刘利;王永忠;陈玉芝;吕家兰;苗卫华;
1988年8月~1993年5月完成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115例,其中94.5%(111例)操作成功。观察证明,PBMV 可使二尖瓣口面积增加一倍左右。明显的改善血液动力学,心功能改善1~2级。对获得双侧交界裂开的病人,其疗效与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相似,如包括不同程度交界裂开的病人在内,则其总体效果与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相同。从而证明了 PBMV 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
1995年02期 59-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 屈大展;刘寅;郭玉军;
急性心肌梗塞4例病人在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其中2例即刻 PTCA,2例择期 PTCA。溶栓后冠脉造影显示一例90%LAD 近心端狭窄、一例95%LAD 中段狭窄,一例右冠状动脉近心端90%狭窄,一例右冠状动脉中段90%残留狭窄。成功4例 PTCA 治疗后仅存10%~30%的狭窄,运动试验均阴性,经12至18个月随访中,无一例发生心绞痛及再梗塞。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脏增大及心脏局部低动力表现。
1995年02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侯玉清;刘伊丽;贾满盈;陈厚柏;牛序芳;赖世忠;
<正> 我院对264例患者施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发生导管断裂2例。现将我们自行设计的环套法取出断裂导管的经验报告如下:
1995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7 ] - 杜雪平;杨国华;翟馨梅;赵丽;于丽天;邢磊;
通过3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消融,对比术前、术后的电生理检查,发现:慢径消融后房室结(AVN)正向1:1传导最短周期延长,而逆向1:1传导最短周期无明显变化;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缩短,而房室可逆向传导的不应期无变化;消融后 A-V 间期无明显变化。本研究证实在房室结双径路中快径传导受慢性径路影响。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的作用结果;在于改变 AVN 不应期及其传导速度。通过慢径消融对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慢径消融治疗室上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1995年02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王东明;黄永麟;
<正> 患者男,56岁。反复阵发性心悸30余年,突发突止,发作频率逐渐增加,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入院检查:血压12/8kPa(90/60mmHg),心界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心尖区Ⅱ级收缩期杂音。ECG 示:时呈窦性心律,时呈室上性心动过速,各导联 ST 段普遍低平。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左房室及右心室扩大,主动脉瓣钙化。心内电生理检查:在右心室起搏情况下,冠状静脉窦内电极远端 A-V 融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左
1995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杜志民;金思榄;胡承恒;陈剑魂;李向民;
<正> 应用心导管技术,经血管腔取出导管断端,可避免大型外科手术,避免因导管断端栓塞引起的其它并发症。本院心导管室检查过程中,发生1例猪尾管折断,采用 Cook 型 CRs-1套圈,经血管腔成功取出猪尾管断端。报告如下:1.对象: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发作心前区剧烈疼痛3个月,运动平板心电图示可疑前壁心肌缺血,为明确诊断而行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检查。冠脉造影过程顺利。当准备行左室造影检查,将
1995年02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徐筑斌;
<正> 患者,男性,65岁。因夜间突然剧烈腰痛伴胸闷、气短、上腹胀满入院。查心率76次/min,律齐,上肺细湿罗音。ECG 示窦律,电轴轻度左偏,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CK259U/L。病程中曾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按急性心肌梗塞及抗心律失常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为心肌梗塞恢复期改变。在常规治疗同时辅以体外反搏(ECP)治疗,1次/日、每次1小时,加正压0.4kg/cm~2。首次反搏后出现轻度胸闷,第二次反搏约半小时出现心前疼痛、胸闷、气短、大汗、心律不规整,
1995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 戎卫海;任长裕;霍纲娣;陈祖望;
<正> 患者女,42岁。20余年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胸闷乏力、早搏,偶伴昏厥;近10年来逐渐出现浮肿、少尿、气促,半年来症状加重伴腹胀于1992年10月6日入院。查体:血压12/10kPa(90/75mmHg)。巩膜黄染、全身浅表及颈静脉怒张,无紫绀或杵状指。两肺无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轻、心律不齐、80次/min 左右,未闻及杂音。无奇脉。蛙状腹,肝肋下5cm、质偏硬,
1995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修文福;张来军;曹瑞琴;
<正> 我院自1993年4~10月对1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38.5±11(21~54)岁。2例房颤、10例为窦性心律。均满足下列条件:(1)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口由度至重度狭窄面积0.5~1.5cm~2;(2)体检和超
1995年02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金凡;Yean L.Lim;万海燕;吴文萱;黄慧芳;张继业;谢建洪;王慧;
<正> 患者男性,79岁,劳累后胸闷心悸20年,伴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样痛15年,于1992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6/11kPa(120/75mmHg),心率7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未闻及罗音,常规心电图正常。血红蛋白114g/L,白细胞4.2×10~9/L,中性0.52,淋巴0.48,血小板100×10~9/L。活动平板次极量运动试验阳性。入院后于1992年11月5日作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状动脉中段长约20mm 狭窄95%,病变较广
1995年02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王锡田;陈恭森;徐秋萍;朱建华;郑良荣;孙宝贵;黄永麟;
<正> 患者女性,47岁,10年前某日中午突然心悸、持续4~5分钟,伴胸闷、气急、口干、多尿。后每年发作1~2次。近3年来、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达1小时,今年已发作6次,最长1次达10余小时。发作时,心率可达156~200次/分。当地医院查心电图谓"室上速",静注维拉帕米能终止。体检:发育良好,营养佳,心界不扩大,听诊无心脏杂音,律齐,心率72次/分。胸片、超
1995年02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张敏州;朱纯石;伍卫;王景峰;
<正> 患者男性,24岁,因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2次而入院。第1次发作因感冒后心悸、心率160次/分,外院心电图(EKG)拟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用异搏定、美西律、胺碘酮静注无效,再用新福林才转为窦律,发作持续1.5小时。间隔1个月后第2次发作,心率155次/分,经用异搏定10mg 后转律。入院:BP13/8kPa(98/60mmHg),P80次/分,心肺听诊、胸透、EKG 和超声心动图无异常。心内电生理检查时,电极插入右心室即诱发心动过速。EKG 示(图1):心室率148次/分,电轴左偏,右束支传导阻滞
1995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任森根;康康;
<正> 经股动脉穿刺用泡沫塞子栓塞动脉导管未闭(PDA)出现严重并发症少见,我们近年遇到二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性34岁。因劳力性心悸、气急及乏力15年入院。期间曾二次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住院治疗。诊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1992年4月11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PDA 栓塞术。球囊导管探测 PDA 最狭窄点内径
1995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吴卫华;郑更生;
<正> 患者男,38岁,工人。因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血,少至中等。胸片左上纵隔圆形块影,经治疗无效,疑诊为主动脉瘤、纵隔肿瘤入院。患者10年前因缩窄性心包炎在我院行心包剥离术,康复良好。体检:右颈部和两上肢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血压上肢12/10(左)、11/7(右)kPa,下肢20/11kPa,心率96次/分,律齐,心脏及胸背、腹部无杂音,心电图左房肥
1995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 马仁堂;
<正> 患者,男,48岁,40天前因情绪激动,自感持续胸闷不适而来我院就诊。经胸透发现"中等量心包积液",以"炎性心包积液"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服复方降压片,血压控制在21.3/14.6kPa(160/110mmHg)左右。查体:血压22.8/14kPa(172/105mmHg)。双肺无异常。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音,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轻度扩大,心音稍钝,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A_2>P_2,肝、脾
1995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 乌日嘎;巴特尔;王震玺;
<正> 主动脉内大量进气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少见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我们采用上腔静脉逆行灌注(SVCRP)治疗2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 患儿男,5岁,体重14kg,临床诊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常规插管,主动脉根部插停跳液灌注针。用 Y 型管分别与停跳液及机器左心吸引装置连接,肝素化 ACT460秒转机,在循环未阻断、转机约1分钟时突然发现有大量气体灌
1995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孙宝贵;傅世英;黄永麟;郭丹;毕延发;柳英侠;董青林;
本实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采用动脉内膜剥脱并喂养高胆固醇饲料的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结果显示: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血栓素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 F_(1α)(TXB_2/6-k-PGF_(1α))增高。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内膜的损伤、脂代谢紊乱和 TXA_2/PGI_2失平衡有关。36只兔右髂动脉狭窄46处,主要是向心性局限性狭窄,程度为69%±25%,镜下可见内膜增厚,内有大量的脂质和泡沫细胞,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以及平滑肌细胞。这种新的模型具有三个特点:(1)选用日本大耳白兔而不是新西兰家兔。(2)用球囊扩张导管代替 Forgaty 导管剥脱内膜。(3)胆固醇用量明显减少,每天只给0.5g。
1995年02期 67-68+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 汪道文;赵华月;程万里;邓仲端;
为探讨中药穿心莲提取物和鱼油在预防冠心病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这两种药物对实验性粥样硬化兔骼动脉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血单核细胞分泌生长因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穿心莲及鱼油预防组髂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00%、70%和77%;骼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60.53±31.03%,25.39±10.52%和52.21±21.17%(P<0.01);用不同组血单核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培养成纤维细胞显示,各组掺入成纤维细胞中的~3H-TdR 量分别为11.87×10~3、7.79×10~3和4.69×10~3(cpm),说明穿心莲提取物和鱼油能显著抑制血源性单核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减轻高胆固醇饲养和髂动脉去内皮所诱发的粥样硬化性狭窄,为用这二种药物防治冠心病提供了依据。
1995年02期 69-7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 杨树森;黄永麟;孙宝贵;赵进军;周玉杰;王岚峰;林继红;
本实验选用日本纯系雄性大耳白兔100只建立右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动态观察鱼油制剂对球囊血管成形术局部动脉壁6-keto-PGF_(1α)及血小板 TXB_2的影响。结果表明,鱼油制剂对动脉壁6-keto-PGF_(1α)含量无影响,可使血小板 TXB_2生成明显减少,因此明显降低血管损伤局部 TXB_2与6-keto-PGF_(1α)比值,继而减少血小板粘附并脱颗粒释放生长因子,对预防再狭窄发生可能有一定意义。
1995年02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