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耿;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王斌;
目的评价带膜支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本中心共对10例PCI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后置入带膜支架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置入带膜支架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mg/d共2年,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8.6±5.2)岁,范围60~76岁。置入带膜支架直径平均(3.3±0.3)mm,长度平均(22.1±3.7)mm,所有患者破口均被成功封闭,术中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1.7±24.5)个月,范围0.6~67个月,1例术后19天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13个月猝死;1例患者术后53个月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6个月查多层CT示支架内无再狭窄;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只有1例患者在PCI术后6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带膜支架内再狭窄;另3例病例带膜支架内均无再狭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1/10);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为10%(1/10);在整个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率为20%(1/5),死亡率为20%(2/10),MACE发生率为40%(4/10)。结论带膜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穿孔能达到较好的长期疗效,两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能有效预防带膜支架内血栓形成。
2012年05期 v.20;No.94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3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李其勇;贺勇;刘忠贵;黄德嘉;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无鞘技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0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采用经桡动脉无鞘技术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左主干病变累及前三叉,3例累及左主干开口;全部10例患者均选用7F指引导管经桡动脉无鞘技术成功完成手术,对8例累及左主干前三叉病变分别采用了cullote或crossover术式,7例患者最终进行了球囊对吻扩张;部分患者使用了血管内超声或切割球囊。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或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经桡动脉无鞘技术可作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中。
2012年05期 v.20;No.94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 孟庆智;徐东进;陈维;葛小蔚;刘艳云;
目的探讨用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缺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总结其技术难点和临床策略。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51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行封堵治疗,年龄2~36岁。封堵前常规行左心室造影,并测量左室面破口直径为4~14mm,平均为(8.7±4.5)mm;右室面均有多个出口,最大破口直径4~12mm平均为(6.8±3.5)mm。根据膜部瘤大小、形态、位置置入不同类型的国产封堵器,封堵后15min重复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并于术后1、6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根据左室造影的不同形态,将VSD膜部瘤分为漏斗型、囊袋型、菜花型、弯管型4种类型,其中51例多破口的菜花型和囊袋型VSD患者中,术后发生少量残余分流4例,其中3例48小时后消失,1例1个月随访时亦消失。术后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院前均恢复。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由封堵前的(13.4±4.3)mmHg下降为封堵后的(8.6±3.3)mmHg,下降明显(t=5.34,P<0.001)。左室舒张末经(LVEDD)由封堵前的(48.1±5.3)mm下降为封堵后的(45.7±5.3)mm,下降明显(t=3.85,P<0.05)。结论经导管采用国产VSD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技术关键是通过对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及膜部瘤组织牢固程度判断封堵部位及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2012年05期 v.20;No.94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 于扬;张宝娓;童琳;丁文惠;霍勇;
目的探讨5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04例患者(年龄≤55岁),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肢体的baPWV,并以baPWV≥14m/s为动脉僵硬度增高。统计患者动脉僵硬度异常的检出率,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动脉僵硬度增高检出率58.3%,baPWV增高组患者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baPWV正常组患者(t=3.016,P<0.01),女性患者baPWV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患者(t=2.188,P<0.05)。baPWV与收缩压(r=0.343,P<0.001)、舒张压(r=0.194,P<0.05)、三酰甘油(r=0.166,P<0.05)、总胆固醇(r=0.188,P<0.05)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收缩压和三酰甘油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5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异常率较高,女性、收缩压和三酰甘油是5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baPWV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2年05期 v.20;No.94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1 ] - 薛增明;马长生;刘新民;康俊萍;聂绍平;董建增;
目的探讨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63例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和CABG)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定义为LVEF≥50%)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920例)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50%,243例),分别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48天,一级终点为全因死亡率。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在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在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统计值2.134,P=0.161)。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1.093,95%CI1.040~1.148,P<0.001)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影响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患者年龄;在这些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临床预后相似。
2012年05期 v.20;No.94 256-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 赵林;张宇晨;郭成军;王雷;
目的评价入院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因STEMI而在12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49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eGFR分为两组:eGFR≥60ml·min-1·1.73m-2组和eGFR<60ml·min-1·1.73m-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手术资料和1年随访资料。结果 eGFR<60ml·min-1·1.73m-2组96例,eGFR≥60ml·min-1·1.73m-2组399例。与eGFR≥60ml·min-1·1.73m-2组相比,eGFR<60ml·min-1·1.73m-2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更大,男性患者更多,多支病变患者更多,高血压患者更多,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患者增加,入院及出院eGFR更低,Killip's分级更高。eGFR<60ml·min-1·1.73m-2组校正TIMI计帧数比eGFR≥60ml·min-1·1.73m-2组更高,并且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0~1级患者更多(5.0%比14.6%)。入院eGFR<60ml·min-1·1.73m-2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不良(校正相对危险度OR=3.95,95%CI:1.23~6.89)和1年死亡率(校正OR=1.48,95%CI:1.21~2.97)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eGFR下降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不良和预后不良相关。
2012年05期 v.20;No.94 262-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 尹力;李广平;刘彤;袁如玉;郑心田;许纲;刘恩照;徐延敏;车京津;刘相丽;李飞雪;马向红;陈欣;吴雷;樊振旺;阮艳;何梅;李一丁;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在早期诊断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方面的价值及普罗布考预防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作用。方法本项前瞻性、随机化临床试验共纳入204例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其中普罗布考组96例,对照组108例)。在术前及术后1、2、3天分别取血测定CyC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以术后CyC增高大于或等于10%作为早期诊断CIAKI的切线值,其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67.23%;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30.32%。以Scr为测定值的CIAKI的发生率是13.24%,其中普罗布考组4.17%,对照组21.30%(χ2=11.53,P<0.001)。以CyC为测定值的CIAKI的发生率是41.18%,其中普罗布考组29.16%,对照组51.85%(χ2=10.79,P<0.001)。结论 CyC是早期排除CIAKI的可靠指标。在急诊PCI治疗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普罗布考能降低CIAKI发生的风险。
2012年05期 v.20;No.94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 何晨;唐晓芳;袁晋青;杨跃进;陈珏;尤士杰;吴元;李健军;刘海波;吴永建;姚民;秦学文;乔树宾;高润霖;陈纪林;
目的评估男性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直径≤3.0mm病变的介入治疗特点及中期预后。方法入选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收住阜外医院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共计1350例(1702处治疗病变),介入治疗血管为参照血管直径<3.0mm的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其中男性1073例(79.6%),女性277例(20.5%)。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果与既往研究相比,临床特征与既往研究基本相符。造影结果,男性术后和随访狭窄程度略高,同时支架释放成功率略低。其余造影结果并未明显差异。平均随访(181.1±9.6)d后,男女两组患者之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1%比22.9%,χ2=0.02,P=0.87),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死亡因女性样本量太小原因得出差异外,包括急性心肌梗死(0.37%比0.36%,χ2=0.003,P=0.95),再狭窄(16.6%比15.6%,χ2=0.68,P=0.41),晚期支架内血栓(0.56%比0.36%,χ2=1.15,P=0.28),再次血管重建(11.8%比13.4%,χ2=2.55,P=0.11)等各亚项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直径相同和病变特点相似情况下,PCI术后女性和男性的中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的差异,可能对PCI术后预后的性别差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012年05期 v.20;No.94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 郑林琼;张伟华;鲁一兵;杨栋;
目的总结分析PDA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规律及可能的发生原因,为临床PDA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延安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PDA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10例病例,分析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下降规律、残余分流及相应的治疗措施等。结果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约为1.55%(10/647),10例均为巨大PDA患者,10例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残余分流,血小板减少发生于封堵术后3d内,血小板最低发生于术后4~6d,有6例输注血小板,所有病例无严重内脏出血发生。结论 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属于少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残余分流所致机械性破坏有关。
2012年05期 v.20;No.94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 孙琦;徐健;何浩;苏浩;黄向阳;袁奇;杨冬妹;李卫红;
<正>患者,女性,3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2年,胸闷气喘心悸1月余"入院。患者出生时即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24年前(1988年)首次行VSD修补术,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UCG)发现残余分流。2000年行VSD残余分流修补术,术后复查UCG仍有残余分流。复查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交界性逸搏心律、频发室早二联律。2012年1月初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心悸,遂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0/72mmHg,嘴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
2012年05期 v.20;No.94 294-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110 ] - 孙保;张刚成;
<正>内科介入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新手段。最近我们为1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成功进行了镶嵌治疗。现报告如下。患者,女,14岁。以"活动后喘憋11年,口唇紫绀10年余"入院。查体:口唇及指趾末端紫绀,杵状指(趾);心界扩大,胸骨左缘二肋间第二心音稍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传导较局限。心电图:窦性心律,右室肥厚。X线提示:肺血增多,心脏中度增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心脏双源CT提示:法洛四联症,降主动脉及两侧锁骨下动脉有丰富的侧支血管影形成(图1)。手术方式拟采用介入下封堵侧支后再
2012年05期 v.20;No.94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 陈鸿武;马礼坤;余华;冯克福;胡昊;
<正>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是冠状动脉造影中比较常见的征像,且一般认为心肌桥是一种良性经过,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明显的症状。但近期我们救治1例因心肌桥导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79岁,体重62kg,退休。因"用力排便时突发胸痛1小时"转入我科。患者因化脓性阑尾炎并发阑尾脓肿入我院急诊外科行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入院常规心电图见:窦性心律(图1)。第3天晚上9点在用力排大便时突发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大汗,无晕厥。体检: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出汗多,血压97/65mmHg,颈静脉无怒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4次/分,可闻及早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下
2012年05期 v.20;No.94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