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4534

专家共识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指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主动脉根部,替代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故也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近年来,国际上已趋向于把该技术称为TAVR。自2002年Cribier等[1]实施首例人体TAVR以来,TAVR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并相继发布了

    2015年12期 v.23;No.125 66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阅读次数:71 ] |[引用频次:132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776 ]

征文

  • 第十九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论文征集通知

    <正>为促进我国心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交流,了解国内外心脏病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发展和提高我国介入心脏病的诊疗技术,经中国医师协会批准,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河北省医学会、河北省医师协会主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承办,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

    2015年12期 v.23;No.125 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第十九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病例征集通知

    <正>为促进我国心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交流,了解国内外心脏病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发展和提高我国介入心脏病的诊疗技术,经中国医师协会批准,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河北省医学会、河北省医师协会主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承办,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

    2015年12期 v.23;No.125 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临床研究

  • 超高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潘慧超;伍旭升;吴献豪;万千里;陈守涛;陈小虎;刘宝宏;蒋利;

    目的探讨超高龄老年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心内科接受CAG、PCI的超高龄(≥80岁)患者303例,根据术后48 h内的血清肌酸酐(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3例超高龄患者中,发生CIN者共31例(10.2%,CIN组)。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分级、急诊/择期手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死亡率、尿微量白蛋白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高龄患者的高血压分级、急诊/择期手术、病变程度、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和尿微量白蛋白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急诊/择期手术、病变程度、e GFR和尿微量白蛋白是超高龄患者CAG或者PCI后CIN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高龄患者应当加强围术期综合因素管理,有效预防对比剂肾病。

    2015年12期 v.23;No.125 668-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90 ]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并发心脏压塞与HAS-BLED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王群山;汪智全;孙健;冯向飞;刘博;张澎湃;王君;张睿;李毅刚;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并发心脏压塞与HAS-BLE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2004年1月至2015年9月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其中并发心脏压塞的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1∶1匹配非心脏压塞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心房颤动并发心脏压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共有38例并发心脏压塞,其中21例为术中急性心脏压塞,17例为术后迟发性心脏压塞,行紧急心包穿刺和引流后均明显好转并痊愈出院。心脏压塞组和非心脏压塞组患者的HAS-BLED评分[(2.03±1.10)分比(1.42±0.92)分,P=0.011]和冠心病占比[12例(31.6%)比5例(13.2%),P=0.00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AS-BLED评分较高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并发心脏压塞的独立危险因素[Exp(B)=1.893,P=0.021];而是否合并糖尿病(P=0.266)、冠心病(P=0.195)、心功能不全(P=0.149)及心房颤动类型(P=0.537)与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并发心脏压塞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紧急心包穿刺、引流是处理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并发心脏压塞的有效手段。HAS-BLED评分较高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并发心脏压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12期 v.23;No.125 67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199 ]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的影响

    杨敏;姜祖超;王文尧;张璇;袁勋;张阔;陈静;唐熠达;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慢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阜外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直接PCI的患者共260例,根据PCI术前接受P2Y12受体抑制剂的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84例)和氯吡格雷组(176例)。比较两组PCI术后慢血流发生率及围术期出血发生情况,并对慢血流和围术期出血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于急性STEMI患者,替格瑞洛组PCI术后慢血流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OR 0.333,95%CI 0.118~0.941,P<0.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PCI术后大出血和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 1.076,95%CI 0.484~2.389,P=0.857;OR 1.218,95%CI 0.688~2.156,P=0.500)。结论对于急性STEMI直接PCI的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比较,可降低PCI术后慢血流发生率,且未增加围术期大出血和小出血的发生率。

    2015年12期 v.23;No.125 67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37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371 ]
  • 经肱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拔除鞘管时间与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

    张彬;梁磊;崔美平;蒋文彬;曲凤霞;姜先雁;王松涛;朱明真;

    目的观察经肱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的拔管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于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经肱动脉入径行PCI的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鞘管的拔除时间分为三组:即刻拔除鞘管组(A组)53例,术后2 h拔除鞘管组(B组)52例,术后4 h拔除鞘管组(C组)55例。观察三组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后患者不适感、局部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正中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深静脉血栓、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APTT值显著小于A组和B组,且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35±5.17)s比(118.46±3.89)s比(77.58±11.23)s,P<0.001];C组不舒适感最低,与A组或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6.36%比86.79%,P<0.01;56.36%比76.92%,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最低,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比15.09%,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筋膜室综合征、正中神经损伤、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C组均小于其他两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肱动脉入径行PCI后4 h左右拔除鞘管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15年12期 v.23;No.125 682-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184 ]
  • 旋磨非标签适应证对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安全性的影响

    王涟;宋杰;谢峻;魏钟海;王昆;张静梅;康丽娜;黄为;徐标;

    目的评价旋磨非标签适应证对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CRA)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CRA的患者共94例。非标签适应证包括无保护左主干、严重三支病变、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长病变(>25 mm)及成角病变(≥45°)。具有1个以上非标签适应证的患者为非标签组(75例),无上述特征患者为标签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介入相关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多因素回归分析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非标签组慢血流发生率显著高于标签组(20.0%比0,P=0.036),介入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也显著升高(26.7%比0,P=0.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成角病变和靶血管支架总长度与院内MACE呈正相关。结论与标签组相比,非标签组慢血流和介入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而成角病变(≥45°)及置入支架总长度是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12期 v.23;No.125 68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86 ]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紧急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迎午;李彤;王赟赟;段大为;王禹;刘博江;彭文近;李鑫;吴鹏;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2009年4月至2014年11月在ECMO辅助下行紧急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或心原性猝死的患者19例。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时状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治疗策略、ECMO辅助前时间延误、ECMO初始辅助流量、ECMO辅助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在V-A ECMO辅助下紧急介入治疗均成功,19例患者存活8例(42.1%),死亡11例(57.9%),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中并发脑出血1例,外伤性脑出血1例,下肢缺血1例。当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时,死亡率明显高于左主干、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88.9%(8/9)比30.0%(3/10),P=0.02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或心原性猝死时,在ECMO辅助下行介入治疗是可行的。梗死相关血管为非左前降支时可能有更高的生存率,提示对于此类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所有死亡患者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若能把握ECMO置入时机,提高基础生命支持的质量,可能会进一步改善预后。

    2015年12期 v.23;No.125 689-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216 ]
  • 射频消融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严重并发症分析与处理

    赵李颜;张凤祥;方震;杨兵;陈红武;居维竹;顾凯;杨刚;郦明芳;曹克将;陈明龙;

    目的分析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在穿刺、标测、消融过程中及围术期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与处理策略,以提高对严重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8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分析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阶段、处理措施与预后。结果 42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共消融50次,其中28次为心内膜消融,22次为心内膜与心外膜联合消融。术中及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3例(7.1%),其中1例为膈神经损伤,发生在心外膜特发瘢痕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外膜消融后,1个月后自行恢复;1例右心室破裂心脏压塞,发生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外膜消融后,急诊开胸修补成功;1例肝血肿,发生在心脏结节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穿刺心包时,经肝血管造影加靶小动脉栓塞,肝血肿引流后好转。结论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心外膜射频消融过程中并发症不可避免,规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时正确处理可有利于并发症转归。

    2015年12期 v.23;No.125 693-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阅读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185 ]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病例报告、专家笔谈、新技术介绍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2015年12期 v.23;No.125 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的规范医学名词

    本刊编辑部;

    <正>~~

    2015年12期 v.23;No.125 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本刊编辑部;

    <正>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根据本刊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作者进行网上投稿的具体步骤如下:登录《中国介入心

    2015年12期 v.23;No.125 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关于论文中对图表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

    2015年12期 v.23;No.125 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 ]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署名

    本刊编辑部;

    <正>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

    2015年12期 v.23;No.125 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综述

  • 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多态性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宋博凡;高方明;

    <正>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仍然是国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而氯吡格雷更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常规口服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但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仍有部分患者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如支架内血栓、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氯吡格雷抵抗为氯吡格雷低反应可能

    2015年12期 v.23;No.125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419 ]
  • 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现状及进展

    谢启应;孙泽琳;杨天伦;

    <正>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改善多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改善伴QRS波群增宽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1-2],对心电图呈典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宽度≥150 ms、肺动脉压较低和LVEF显著降低等特征的患者应答率更高,尤其是女性~[3-4]。目前,常规CRT是将左心室导线经冠状静脉窦(coronary

    2015年12期 v.23;No.125 701-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155 ]
  • 区域联合诊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胸痛中心模式的现状

    巢亚伟;朱莉;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心血管疾病为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而农村人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过城市人口[1]。当前,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对于ACS的规范救治仍局限于三级医院,基层二级医院再灌注策略的实施率和及时率均较低,救治能力不足。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协调,医院之间联、转诊制度执行不力,

    2015年12期 v.23;No.125 705-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18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365 ]
  • 冠心病介入治疗不完全血运重建的研究进展

    刘晶晶;张健;霍勇;

    <正>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完全血运重建一直是血运重建的治疗目标。多项研究显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相比,完全血运重建在减少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3]。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完全血运重建并不总是必须的,无论患者选择哪种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2015年12期 v.23;No.125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275 ]

病例报告

  •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1例

    陈刚;程自平;李超;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劳累后胸闷气促25年,频发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25年前因高热、心动过缓入外院治疗,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后出现劳累后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未予特殊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胸闷症状加重,偶有胸前区疼痛,无放射痛,时间持续数秒,可自行缓解,夜间须高枕卧位,无阵发性呼吸困难,有头晕,无黑矇及晕厥。查体:体温37℃,脉搏50次/min,呼吸

    2015年12期 v.23;No.125 71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9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08 ]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拇指固有动脉栓塞救治成功1例

    丁力平;靳志涛;张铮;邱新成;张丽娟;胡桃红;贺威;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发作性劳力性胸痛3 d,每次持续约5 min,休息可缓解"于2014年12月5日入住解放军二炮总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间断性口服降压药物治疗。2014年2月因出血性脑梗死住本院治疗,当时急诊脑CT显示:左侧颞叶出血灶,左侧枕叶梗死灶,脑内缺血灶,脑白质脱髓鞘。查血小板(502~613)×109/L,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

    2015年12期 v.23;No.125 714-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6K]
    [阅读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7 ]

医学统计学知识

  • 等效性检验的统计学分析

    李雪迎;

    <正>等效性检验,在某种程度上与非劣效性检验有相似之处。在临床研究中,验证新的治疗方法与已有的标准治疗方法的临床效应相当时,则会采用等效性检验的方法,以说明试验方法的干预效应既不大于也不小于对照方法。与非劣效性检验相类似的,在这类验证中,常见的错误是采用差别性检验方法,例如t检验,依据无统计学意义的检验结果获得两种干预方法疗效一致的结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差别性检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仅仅说明差异尚不显

    2015年12期 v.23;No.125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