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坪,段昌琦,陈辉,马剡芳,张柱国,朱俊,张晏
用心电图记分法,分三组对155例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或常规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最初和最后梗塞面积、最初和最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再通组的最后梗塞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5),与溶栓未通组相比亦缩小显著(P<0.001).溶栓再通组的梗塞心肌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及溶栓未通用(P<0.05)其心肌挽救达55%。溶栓再通组最后EF较未通组及对照组提高明显,其EF提高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及时间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未通组及对照组最后便塞面积略有缩小、EF稍有提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 连雪,姚依群,高春锦,葛环,关雨章
30例急性CO中毒患者,在应用2ATA高压氧治疗前和治疗后即时观察心肌酶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发现:CO中毒可致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有明显的改变,其中CK-MB为68.2±51.4,vs36.4±62.2,P<0.01;α-HBD为293.5±18.5,vs266.6±163.7,P<0.02。超声心动图提示C0中毒主要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EF为52.6±5.3,vs64.6±7.2,P<0.001;SV为0.039±0.012,vs0.1055±0.011,P<0.001;CO为3.9±0.9,vs4.5±0.8,P<0.05。舒张功能的影响变化不大(A/E),P>0.05.提示在救治CO中毒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心脏功能的关注。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 傅绪杰,杜日映,侯应龙,杨欣国,薛玉生,柳荫,罗景兰,王毅
分析74例房室旁道(AP)射频消蚀术(RFCA)中阻抗(Im)监测情况。成功放电时Im值为108.8±20.9Ω,有效放电为111.0±13.9Ω,无效放电为113.3±24.7Ω。三种放电状态下Im值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及放电部位间Im亦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RFCA中Im值的理想范围为80~140Ω。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王青,杜雪平,杨国华
双腔起搏器A-V间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王青,杜雪平,杨国华近年来双腔双搏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房室顺序起搏恢复了心房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是较好的生理性起搏方式。双腔起搏器需程控A-V间期,此间期多长对患者最适宜,目前国内报道不多。我们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 杨延宗,张树龙,高连君,林治湖,杨东辉,朱浩,郑晓群
导管射频消蚀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3例,采用"中位法"选择性阻断慢径路,该技术的关键是:①在X线右前斜位30度下,将消蚀电极置于冠状窦口和希氏束连线的中点附近;②消蚀电极双极记录到小A大V波;③放电时有交界性心律(包括快交界律、慢交界律、交界性早搏);④以间断放电和时间递增的方法控制消蚀过程;⑤消蚀终点为放电总累积时间达60~90秒,重复电生理检查证实慢径阻断或心动过速不能诱发。经1~3个部位的消蚀彻底阻断慢道36例,遗留慢径传导7例(有心房回波2例)。除1例术后第二天发生一过性Ⅲ°AVB,二周恢复正常外,余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平均14±6),停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无心动过速发作。消蚀成功率100%。认为“中位法”是消蚀房室结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部分病例保留慢传导并不增加复发率。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吴海,赵定菁,陶新智,朱树雄,朱立光,曾知恒,尹瑞兴
对33例患者射频消蚀术(简称RFCA)前后的血清心肌酶(CK、CK-MB.AST、LDH、LDH1)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RFCA后血清心肌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CK及CK-MB于术后6小时达到峰值,24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AST于术后12小时达峰值、时达峰值,72小时恢复正常,LDH及LDH,的达峰及恢复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120小时;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心肌酶活性的升高程度与消蚀靶点个数呈高度正相关(r=0.8136,P<0.001).揭示RFCA对心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心肌损伤范围的主要因素是消蚀靶点的多少。因此,在RFCA中,应力求标测定位准确,尽量减少试探性放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王育民
低钾综合征致反复呼吸心跳骤停一例王育民患者,男32岁。因鼻咽部发现肿物,痰中有时带少许血丝一月余,在本院五官科诊断为"鼻咽癌",接受钴"放射治疗2个月,放疗后期出现食欲不振,进食后呕吐,进行性消瘦,精神差,每日静脉给予高营养治疗。接受放射治疗近2个月...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 朱文青,林佑善,蔡乃绳
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Cox回归模型分析朱文青,林佑善,蔡乃绳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nn,AMI)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但各因素之间有一定的混合性。简单的单因素分析并不能真正的反应其价值所在。我们应用Cox回归模型...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 ] - 李桂清
胺碘酮致闭经─溢乳综合征一例李桂清患者,女,39岁。于1994年4月出现心悸、胸闷,心电图证实有频发房性早搏。曾用心得安、异搏定、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无效。1995年3月27日来诊。既往健康。月经史:16岁初潮,规则,周期28~32天,每次月经3~...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郭海华,陈雷,李温仁,谢维泉
高压氧疗法在胸心血管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附41例报告郭海华,陈雷,李温仁,谢维泉截止1995年12月我们采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胸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病人41例。HBO治疗效果显著,疗程短。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术前14例中男5例;女...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 陆秋芬,赵美华,徐惠芬,杨卫红
急性心梗后并发急性动脉栓塞一例陆秋芬,赵美华,徐惠芬,杨卫红患者,女56岁。因心前区压榨性疼痛4小时,ECG示急性高侧壁心肌梗塞,肌酸磷酸激酶(CK)及CK-MB升高,诊为急性高侧壁心肌梗塞而入院。体检:能平卧,双肺,心律齐,心率80次/分,心音低钝...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 曾定尹,马英杰,冯丰,齐国先,于波
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P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4处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以前降支病变最常见。UPA患者绝大多数(45/48、93.7%)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病变有增多趋势,3支病变的冠心病病程明显长于单支病变(P<0.05)。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多数为单支病变,自发性心绞痛与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双支病变为多,混合型心绞痛以双支或3支病变为多。UA可发生冠状动脉闭塞。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鲁东成,范洪亮,于宏伟,苗志敏,霍玉庆,张春祥,徐庆科,刘松,何涛,庞继恩
利用Langendorff方法灌注心脏,观察了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后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ardiacspecifictroponinT,TnT)、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过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1)TnT呈双峰曲线,再理注后TnT迅速上升,5分钟后下降,然后又逐渐升高,4小时仍保持较高水平。CK、LDH呈单峰曲线,再灌注5分钟CK、LDH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3~4h恢复至基线水平。(2)4小时内LDH、TnT的总释放量(ΣLDH、ΣTnT)与左室压力(LVP)呈负相关(t分别为-0.83、-0.71,P均<0.002),ΣCK与LVP无相关关系。(3)再灌注4小时,1分钟内TnT的释放量与LVP呈负相关(r=-0.68,P<0.002),而CK、LDH与LVP无相关关系。结果表明,TnT可以作为判定心肌细胞坏死程度及左室功能障碍的良好指标,优于传统心肌酶学测定。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 黄克良,殷国梅,吴显尧,于志刚,杨敏娟
大剂量和小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探讨(摘要)黄克良,殷国梅,吴显尧,于志刚,杨敏娟采用小剂量(2.5g/d)和大剂量(10g/d)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以探讨其不同剂量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住院的AMI321例,分为...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 陈传荣,陈纪言,周颖玲,黄奕高,黄涛
经皮Inoue气囊二尖瓣成形术5年以上疗效评价陈传荣,陈纪言,周颖玲,黄奕高,黄涛一、材料与方法1985年11月至1991年1月间应用Inoue气囊按我院常规方法[1.2]成功地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190例患者,至1996年1月已随访5~...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杜志民,胡承恒,廖晓星
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管再通成形治疗杜志民,胡承恒,廖晓星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狭窄性病变治疗效果业已肯定,但是否适用于闭塞性病变尚有不同意见。本文就冠状动脉再通成形术的初步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加以讨论。一、临床资料本院自1994年10月至1996年1月...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 牟春平,吴亚力,关月,杨军
老年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与PTFV_1的临床意义(摘要)牟春平,吴亚力,关月,杨军作者对66例老年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探讨胸前导联ST段下移与V1P波终末电势(PTFV1)的临床意义。66例患者中,...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 申圣春,王润华,雷登山,田继先,王作球,翟雨英,龚雪平
按常规方法射频消蚀(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二例右侧隐匿性旁道未阻断。改用下位法改良房室结(AVN),在H波完全消失处放电。结果:延长了正向房室传导有效不应期(ERP),AVRT不能诱发。提示:AVN改良法可作为RFCA治疗AVRT的补充方法。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孔祥泉,赵忠仁
小剂量尿激酶和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初步观察(摘要)孔祥泉,赵忠仁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肯定,对心绞痛的疗效尚有争议。我们自1994年1月至1995年4月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和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0例,旨在探讨作用机制,观...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 夏伟,杨兴季,郝芳之,王玉伟,王一彪,刘言训
本研究应用逐步回归法对影响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因素进行了处理。软件采用SAS6.03,以术后残余压差为因变量(A),术前压差(X)、球囊/瓣环比值(Y)和球囊充盈时间(Z)为自变量,在a=0.15或0.05时,球囊充盈时间被剔除,进一步偏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压差对疗效的影响最大,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6895,球囊/瓣环比值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2407,确定系数R=0.4919,回归方程为A=4.6019+0.3528X-3.7099Y。本研究认为,PBPV虽是治疗PVS的首选方法,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病人,并根据瓣环选择合适的球囊。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傅向阳,钱学贤,唐晓明,苏海明,陈爱华,杨福庆,刘映峰,吕俊豪
在相同的适应症选择及术前术后抗凝处理的294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A组,法国人双球囊法131例;B组,法国人Inoue球囊法131例;C组,中国人Inoue球囊法32例)中,A组球囊破裂12例,发生气栓8例,导致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室颤2例;凝块栓塞腋血管1例。3组凝块栓塞脑血管及冠状动脉各1例。C组脑血管意外1例。作者认为:①双球囊法由于操作复杂、囊内空气不易排净而发生气栓等原因,已很少采用。②左房血栓脱落是体循环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经食道超声比经胸超声对左房血栓敏感性、准确性均明显增高,有条件者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③尽管术前食道超声左房血栓阴性及/或是窦性心律,仍不能绝对保证术中不会发生栓塞。④Inotie球囊不可重复多次使用,以免外膜破裂及/或夹层中小血栓脱落引致栓塞。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 张维君,姜腾勇,胡旭东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了解冠状动脉形态和变异,对手术时是否同时作搭桥术及术后处理有重要意义,国内对此报道极少。我们对169例心脏瓣膜病者术前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4.8%的心脏瓣膜病伴发冠心病,其中无症状者占80%。由于瓣膜病患者常有心电图ST-T的非特异性改变(本组达78.4%),使临床常用的无创性检查不能对合并冠心病作出肯定诊断,必须作冠状动脉造影才能确诊。本研究表明,年龄大于50岁者,心瓣膜置换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39 ] - 杜修海,张卫泽,胡静冷,张明旭,刘春梅
采用改进的Porstmann法对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堵塞术。以彩色多普勒探测PDA大小,结合导管尺测量塞子并实施堵塞术。6例关闭成功,其血液动力学各参数均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随访2~4年无栓子移位或再分流发生。失败2例:1例未闭导管呈反漏斗型,塞子脱入肺动脉,经送至股静脉并切开取出;另1例系股动脉太细而不能送入选定的塞子。因此,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刘桂琴,马家骥,侯瑞田,朱怡然,俞晓薇
经食道行心房起搏抢救心脏骤停成功一例刘桂琴,马家骥,侯瑞田,朱怡然,俞晓薇患者,女60岁,主因劳力性心悸、气短20年,加重10天入院。查体:T36C,P90次/min,R18次/min,BP27/16kPa,身高165cm,体重89kg,体质肥胖,口...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 熊华峰,赖玉琼,何铭熙,刘健萍,李伟文,杨希立,刘鹤龄,李洁源
用声学定量技术(AQ)对38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左房、右室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的左房射血分数(EF)、面积变化率(FAC)及高峰充盈率(PFR)显著增加.收缩及舒张末期面积(ESA、EDA)和容积(ESV、EDV)明显减小,而高峰射血率(PER)及高峰充盈时间(TPFR)则无显著性改变;术后患者的右室EF、FAC、PER、PFE均明显升高,ESA、ESV明显减小,但EDA、EDV及TPFR却无显著变化。表明:PBMV术后患者的左房、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 黄涛,陈传荣,周颖玲,陈纪言,黄奕高,李海杰
1985年12月至1994年8月,53例成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用Inoue气囊进行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PVD口压力阶差从90.9±45.9mmHg减至38.1±32.3mmHg(P<0.001)。PV口直径从8.9±3.6mm增至17.4±4.6mm(P<0.001)。在6.4±2.8(0.8至9.5)年的随访期,心功能保持在Ⅰ级至Ⅱ级,其中9例重行心导管术检查,术前术后及随访的PV压力阶差分别为106.9±47.7mmHg、50.1±29.2mmHg及29.6±16.0mmHg(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PV口径分别为8.26±1.4、17.2±2.05及18.7±1.3mm(P<0.001)(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认为Inoue气羹PBPV对PS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 梅健,屈健,王鹤翌,徐卫东,万向荣,项军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继发的Lutembacher's综合征(摘要)梅健,屈健,王鹤翌,徐卫东,万向荣,项军患者女,45岁,主诉劳力性呼吸困难2月.体查:心率68次/分,心尖区S1亢进、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P2亢进,胸骨左缘4~5肋间闻及开瓣音,肝颈...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 刘京波,唐朝枢,汪丽蕙
再狭窄局部给药的新途径───血管外周给药刘京波,唐朝枢,汪丽蕙再狭窄(restenosis,RS)是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3~6个月内扩张的血管重新发生狭窄。其主要病理表明为血管内膜的增殖和血管腔的重塑(remodeling)。依诊断...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0 ] - 柳荫,朱亚莉,金葵花
无冠状动脉病变的青年人心肌梗塞一例柳荫,朱亚莉,金葵花患者男,28岁,汽车司机。因阵发性胸部压榨样痛45天入院。患者于45天前晚9时饮啤酒3升,次日凌晨3时腹泻1次伴剧烈呕吐6次,为胃内容物,随即出现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痛,伴大汗。于晨8时到当地医院以"...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