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271527

  • 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马根山,陈忠,冯毅,严金川,罗丹,戴启明,沈成兴

    目的 评价高龄 (≥ 8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3年 10月收治的行急诊PCI(<12h)的AMI患者中≥80岁的 2 1例 (高龄组 )和 <6 0岁的 37例 (年轻组 ) ,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 )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高龄组心力衰竭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年轻组 (分别为 71%vs 16 %和 81%vs35 % ,P均 <0 0 5 ) ,高龄组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年轻组 [(6 3 6± 17 0 )minvs (5 5 3± 13 0 )min ,P <0 0 5 ]。两组患者急诊PCI成功率均为 10 0 %。住院期间死亡高龄组 2例 ,年轻组 0例。随访 4个月至 4年 ,高龄组发生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2例、猝死 0例 (共占 2 4 % ) ;年轻组发生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0例、猝死 0例 (总计 8% ,P <0 0 5 )。结论 高龄AMI患者急诊PCI成功率高 ,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延长 ,围手术期死亡和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的处理对策

    陈珏,陈纪林,高润霖,杨跃进,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健,袁晋青,徐波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 1989年 9月至 2 0 0 3年 9月期间发生的冠状动脉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 72 32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 18例 ,发生率为 0 2 5 % ,多数发生于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83 3% ) ,其中引导钢丝所致穿孔者 9例 ,球囊扩张后穿孔 7例 ,置入支架后穿孔 2例。 14例 (77 8% )穿孔为少量对比剂排至心包腔内或心肌内 ,其中 7例用球囊长时间低压力贴附封堵破口 ,穿孔征象消失 ;6例用鱼精蛋白静脉注射中和肝素 ,1例未做特殊处理 ,穿孔消失。4 (2 2 2 % )例发生急性心脏压塞 ,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包积液 ,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病情平稳。 2例外科急诊修补血管破口 ,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无一例死亡。结论 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少见 ,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并发症的防治

    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赵世华,郑宏,凌坚,张戈,戴汝平,刘延玲,王浩,王云

    目的 探讨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SD)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对 710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患者中术中及术后 (随访 1个月~ 7年 )发生并发症的 5 3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将其分为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组、局部血管并发症组及其他组。结果 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7 5 % (5 3/ 710 ) ,其中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有 2 7例 (3 8% ) ,2 7例中心电图改变 2 3例 ,包括ST段抬高 15例 ,心房颤动 4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及房室分离各 1例 ;另外 ,残余分流 3例 (0 4 2 % ) ,主动脉 右房瘘 1例 (0 14 % )。局部血管并发症 6例 (0 85 % ) ,包括股动静脉瘘 5例 ,髂股静脉痉挛 1例。其他并发症 2 0例 (2 8% ) ,包括头痛 17例 ,封堵器脱落 2例 ,封堵器脱载 1例。紧急手术 2例 (0 2 8% )。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但晚期严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严格地定期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3 ]
  • 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例的随访

    颜红兵,高焱莎,刘同库,李卫,柯元南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 应用介入性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两例

    陈晓春,葛智平,李君,代松魁,周彤,李永东,徐仲英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发生冠状动脉瘤一例

    杨震坤,沈卫峰,张建盛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2 ]
  • 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同时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Amplatzer封堵器堵闭一例

    丁明学,魏向龙,刘映峰,李志梁,赵霞,秦永文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 Sprinter半顺应性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

    盛薇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9 ]
  •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叶飞,陈绍良,林松,张俊杰,马玉玲,戴振林,段宝祥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 基础专论: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认识正在改变

    余国膺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 ]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年第12卷主题索引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 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心肌表型需要与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余国膺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 血清甘油三酯是亚太地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

    余国膺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 大鼠心肌梗死后立即注射Adrenome dullin减缓心力衰竭进展

    余国膺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血管封堵器Angio-seal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封闭

    肖红兵,张大东,陈跃光,冯小弟,杨晖,范筱敏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 ,St JudeMedical)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之间在我院行CAG或PCI术的病人 316例。分为A组(15 0例 )和B组 (16 6例 )。A组使用Angio 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 ,穿刺侧肢体制动 4h。B组使用常规方法止血 ,穿刺侧肢体制动 2 4h。结果 A组在止血时间和移动时间上显著低于B组。腹股沟血肿和穿刺点渗血处理时间上A组也显著低于B组。结论 Angio seal是安全、有效的 ,应广泛地用于临床。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 切割球囊在小血管弥漫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李江虹,卢清玉,张伶,宋丽萍,杨静文,黄惠贤,吴建国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于小血管弥漫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4 4例患者 4 6支病变冠状动脉 4 8处小血管弥漫病变进行切割球囊治疗。结果 全部病变均取得成功 ,平均扩张次数 (4 6± 2 4 )次 ,平均球囊充盈时间 (2 2 7 4± 10 2 3)s,平均最大扩张压力 (90 1 8± 2 2 2 9)kPa ,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 [(88 6± 7 9) %vs (16 8± 15 4 ) % ,P =0 0 0 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小血管弥漫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 踝-臂血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温尚煜,张新,李淑丽,代春梅,王金平,王丽那,唐玉龙,黎辉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 急诊经桡动脉应用Percusurge Guardwire装置一例

    颜红兵,高焱莎,万鹏,刘景山,柯元南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及血浆D-dimer含量的变化与术后心肌损伤的关系

    鲁静朝,崔炜,都军,郝玉明,刘凡,李拥军,祖秀光,杨晓红,李保华,吴金凤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 心率低频振荡:心肌梗死后死亡预告的一个新指标

    余国膺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 导管消融根治心房颤动的现状与前景

    余国膺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刘健,王伟民,崔嵬,吴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4年 7月收治的 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收治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 2 0 5 7例 ,发生室间隔穿孔 16例 ,发生率 0 7%。其中男性 8例 (5 0 % ) ,女性 8例 (5 0 % ) ;平均年龄 5 9 4± 11 6岁 ;合并高血压病 7例(43 8% ) ,合并糖尿病 5例 (31 3% ) ,吸烟 5例 (31 3% )。 16例中前壁心肌梗死 15例 (93 8% ) ,其中前壁合并下后壁 6例 (37 5 % ) ;单纯下壁 1例 (6 3% )。 11例施行冠状动脉造影 ,梗死相关血管中前降支占 90 9% (10 /11) ,完全闭塞占 81 8% (9/11) ,无侧支循环形成。心源性休克 3例 (18 8% ) ,Killip分级心功能Ⅳ级 11例 (6 8 8% ) ,Ⅲ级 5例 (31 3% )。 12例 (75 % )室间隔穿孔发生在梗死后的 1周内 ,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范围 0 6 8~ 2 5cm ,多数在室间隔近心尖部破裂。 10例 (6 2 5 % )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者中 3例存活 ,6例药物治疗者经保守治疗 30d内均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少见 ,多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 ,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7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与高血糖的关系

    徐援,常宇锋,杨中苏,闫慧,王攀,杨新春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ST段回落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入选AMI患者 80例 ,急诊入院后 90min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 0到 1级 ,PCI后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恢复到 3级。术前常规心电图、生化与cTnI检查及抗栓治疗。术后 0 5h行心电图检查 ,1周后复查心电图。按血糖水平分为两组 :血糖 <8 8mmol/L(16 0mg/dl)为Ⅰ组 (41例 ) ,血糖≥ 8 8mmol/L(16 0mg/dl)为Ⅱ组 (39例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 1周时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程度 ,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 ,术后及 1周时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患者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其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及凝血系统 ,影响心肌的微循环灌注。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 冠心病介入治疗1501例并发症分析——单中心16年资料

    金琴花,盖鲁粤,杨庭树,董蔚,王禹,陈练,刘宏斌,孙志军,任艺红,王东亚,王竹文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心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在本院心内科于 1988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及其年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并进一步分析与严重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 15 0 1例进行PCI;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5 5 3% ;主要并发症有住院期间死亡(0 5 9% )、急诊CABG(0 13% )、非致死性Q波心肌梗死 (0 13% )、冠状动脉穿孔 (0 2 0 % )、球囊破裂(0 2 0 % )、支架脱落 (0 13% )、冠状动脉痉挛 (1 87% )、急性闭塞 (1 5 3% )、无复流 (0 73% )、心室颤动(0 33% )、左主干夹层 (0 13%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0 2 6 % )等。单纯球囊扩张患者急性闭塞和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高 ,支架置入后明显降低 (分别由 4 4 1%和 2 4 8%降至 1 0 5 %和 1 2 3%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急诊介入治疗。结论 随着经验的积累 ,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但仍应引起介入医师重视。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4 ]
  • 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研究

    安家晨,曾秋棠,曹林生,冯义柏,王祥,李大主

    的 旨在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TnI)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 (病变表面形态、病变范围及程度 )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 12 4例观察对象进行分组。 (1)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表面形态特征分为 :简单病变组 5 6例 ,复杂病变组 6 8例。 (2 )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 :单支病变组 5 3例 ,多支病变组 71例。 (3)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Gensini积分法 )分为 :轻度病变组 5 0例 ,重度病变组 7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 2 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血清TnI含量 ,比较不同组间TnI含量的差别。结果 血清TnI含量 :复杂病变组 [(0 80 5± 1 2 6 2 ) μg/L]明显高于简单病变组 [(0 32 3± 0 311) μg/L]及正常对照组 [(0 12 5± 0 12 1) μg/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 ,重度病变组高于轻度病变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TnI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范围、程度相关 ,其水平的增高有助于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的识别。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或保守治疗的对比研究

    刘寅,张迎怡,李玉茜

    目的 评价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4年 4月入院的 4 5 8例ST段抬高AMI患者 ,非随机分为有创组 (PCI治疗 ) 2 0 5例和无创组 (静脉溶栓或药物保守治疗 ) 2 5 3例 ,比较两组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以及第 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 (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成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 ,探讨不同病变支数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 2 0 5例PCI患者中 ,术中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 6 6例 (32 2 % ) ,双支病变 6 8例 (33 2 % ) ,三支病变 71例 (34 6 % ) ,手术成功率 99% ,共置入支架 2 2 8枚 ,术后 194例 (94 6 % )患者梗死相关动脉 (IRA)达TIMI 3级血流 ;有创组与无创组比较 ,住院 30d死亡率为 2 9%vs 9 1% (P <0 0 1)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9 8%vs2 6 5 % (P <0 0 0 5 ) ,再梗死率为 2 0 %vs8 7% (P <0 0 0 5 ) ;有创组第 2周超声检查LVEF水平显著高于无创组 [(5 9 87%± 8 32 % )vs (5 4 4 3%± 10 2 1% ) ,P <0 0 0 1],EDD水平显著低于无创组 [(5 3 0 2± 5 5 1)mmvs (5 6 82± 7 6 6 )mm ,P <0 0 0 1];有创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组的LVEF比?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23 ] |[引用频次: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1 ]
  • 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的处理对策

    杨俊娟,丁燕生,周菁

    目的 对比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AF)患者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 (PVI)术后早期复发房颤的不同治疗方法 ,以探讨对早期复发房颤的处理对策。方法 顽固性阵发AF患者 6 6例 ,其中男性 5 0例 ,平均年龄 5 5± 17(35~ 76 )岁。术前部分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静脉血管成像 ,术中先行非选择性或选择性逆行肺静脉造影 ,Lasso环形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 ,在肺静脉口逐一标测 4根肺静脉 ,行节段性PVI,并常规标测和消融上腔静脉。消融温度控制在 5 0~ 5 5℃ ,功率 2 5~ 35W。结果 电学隔离肺静脉 2 19根 ,电隔离成功 2 10根 ,即刻成功率 96 %。PVI术后 2周内AF复发 2 6例 ,占39 3%。其中 9例再次行PVI,发现 9根原隔离的PV恢复袖房传导 ,2个左房后游离壁异位兴奋灶。其余 17例患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AF发作。随访 10± 6 (4~ 2 4 )月 ,再次行PVI的 9例患者中 5例无AF发作 (成功率 5 5 6 % ) ,17例药物控制者中 6例无AF发作 (成功率 35 3% ) ,P >0 0 5。 4 0例无早期复发AF患者中 34例无AF发作 (成功率 85 % )。总成功率为 6 8 2 % (45 / 6 6 )。术中 1例发生心包压塞 ,术后 1例左上肺静脉狭窄 6 0 %。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行节段性PVI术后房颤早期复发在临床上并非罕见 ,但早期复发并不意味着AF治疗的失败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 rAAV2VEGF_(165)治疗小型猪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有效性研究

    蒋捷,邓晓莉,陈明,杨阳,施冰,康禹,吴小兵,高炜

    目的 在小型猪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闭塞模型上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 (rAAV2 VEGF165)治疗冠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其量效关系 ,为进一步应用rAAV2 VEGF165治疗慢性心肌缺血的研究探索较合适的剂量。方法 以微开胸心肌内注射的方法将rAAV2 VEGF165导入小型猪心肌 ,实验组分成 4个剂量组 (n =3) :1× 10 11v g(virusgenome) ,5× 10 11v g,1× 10 12 v g ,5× 10 12 v g。对照组 (n =3)注射磷酸盐缓冲液 (PBS)。采用RT PCR以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VEGF165mRNA和蛋白的表达 ,通过心肌血管计数及冠脉造影 ,观察各剂量组促进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术后 4周 ,各实验组心肌组织均可检测到VEGF165mRNA的表达 ,且各组VEGF165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1× 10 12 v g组及 5× 10 12 v g组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 ,5× 10 11v g组及其以上剂量组冠脉侧支循环分级的增加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肌内注射rAAV2 VEGF165能在缺血心肌中有效表达VEGFmRNA及其蛋白 ,在一定剂量范围 ,rAAV2 VEGF165能够增加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促进闭塞冠脉的侧支血管生成。结果显示 ,在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上 ,rAAV2 VEGF1651× 10 12v g是较理想的剂量。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 莪术油对大鼠血管损伤后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赵军礼,陈镜合,孙宝贵,翁书和,罗小星,傅江南,王晓光,王云占

    目的 研究莪术油注射液对大鼠球囊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及血管重构的作用以及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用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制成再狭窄模型 ,术后 14d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形态学及组织学的变化 ,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显示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Ⅰ型及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 14天 ,偏光显微镜下 ,模型组Ⅰ、Ⅲ型胶原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增粗、变亮、紊乱 ,其分布以外膜为主 ,莪术油组与模型组相比 ,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少、变细、变暗、排列较整齐 ,其分布也以外膜为主 ;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腔面积、外弹力板周长、内弹力板周长明显减少 ,Ⅰ、Ⅲ型胶原的面积明显增加 ;莪术油组和模型组比较 ,最大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及Ⅰ、Ⅲ型胶原面积明显减少 ,腔面积、外弹力板周长、内弹力板周长明显增加 ,与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3组胶原Ⅰ /Ⅲ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Ⅰ、Ⅲ型胶原排列的紊乱 ,含量的增加是再狭窄形成的重要机制 ,其比值可能并不重要。莪术油注射液显著抑制了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 ,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Ⅰ、Ⅲ型胶原积聚有关。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5 ]
  •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应用

    张峰,钱菊英,葛均波,樊冰,王齐兵,葛雷,严卫,颜彦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 介入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现状及前景

    胡海波,蒋世良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 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刘加立,蒋世良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进展

    牛红霞,华伟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心肌损伤

    余国膺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 为导管室度身定制的血管造影包——Angiodyn Kit

    周晓钰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病原体感染负荷及炎症反应的关系

    苏国海,张林忠,刘丽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