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271815

  • 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适应证评价

    马长生,任自文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阅读次数:219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 ]
  • 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间隔穿孔一例

    魏盟,颜彦,马维军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阅读次数:16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吴其明,王伟民,刘玄重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及球囊扩张术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对治疗再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3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先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然后以4-6atm的低压力行球囊扩张,并对结果进行随访。结果3例病人手术皆获成功,术中1例病人出现短暂的心率减慢未经任何处理迅速自行恢复,其他2例病人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围术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事件。其中2例病人于术后6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靶血管直径的减少与术后即刻造影结果相比小于30%。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与球囊扩张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的和有效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15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 冠状动脉内长和短支架及多个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血管造影随访研究

    郭丽君,郭静萱,毛节明,张福春,牛杰,李海燕,陈明哲

    目的比较单个短和长支架及多个支架置入的远期血管造影再狭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并有血管造影随访的77例病人的临床及血管造影资料。单个短支架组(A组:支架长度≤20mm)37例,39支血管;单个长支架组(B组:支架长度>20mm)22例,25支血管;多个支架组(C组)18例,18支血管置入39个支架。结果病变长度在B和C组明显长于A组[(23.66±12.78)mm和(26.42±13.60)mm与(10.30±4.67)mm,P<0.001];支架长度C组>E组>A组,P<0.001和0.002。随访时最小管腔开放直径(MLD)和管腔晚期丢失在A和C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和0.02,而在A和B组,B和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的再狭窄率分别为 28.2%、36%和 61.1%,C组明显高于 A组(P< 0.05),而 B组又高与 A组、C组高于B组的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多个支架置入是再狭窄的唯一的独立预测因素(OR=3.29,P<0.05)。结论多个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是发生晚期血管再狭窄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而?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阅读次数:15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冯毅东,王振兴,徐标,张丽容,李殿富,刘乃丰

    目的探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症状未缓解状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在心绞痛反复发作时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53处病变置入56个支架,术中无严重并发症,34例心绞痛消失;9例有不典型胸痛,症状在1-2天内消失,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及死亡。随访3个月~3年,6例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5例行再次PTCA术后症状消失,1例行PTCA后仍有症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无死亡病例。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及远期效果较好,治疗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阅读次数:218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 ]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侯玉清,黄铮,许顶立,马立勤,贾满盈,刘伊丽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3月~1998年5月间75例冠脉内支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观察终点为心肌梗死或死亡。结果 75例患者共置入支架95个,成功率为97.9%,术中支架脱落2例(占 2.1%),术后6 h急性血栓性闭塞1例。随访(24.4±13.6)个月,再发心绞痛7例,冠脉造影证实5例再狭窄,2例支架部位闭塞,其中1例死于不可逆性心原性休克。结论冠脉内支架手术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冠脉病变的特点及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抗凝、降脂治疗,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阅读次数:188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 静脉滴注地尔硫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李建平,丁文惠,张钧华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地尔硫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停用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及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静点地尔硫40~150μg/min(2.4~9 mg/h)持续48 h。结果与用药前48小时相比,7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显著改善,其中5例完全控制,2例明显改善。3例(30%)无效,经联合应用静脉硝酸甘油后1例完全控制,2例明显改善。无严重低血压、缓慢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发生;无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治疗及死亡发生。8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行介入检查与治疗,其中5例接受PTCA及支架置入术,3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静脉滴注地尔硫40~150μg/min(2.4~9 mg/h)或者联合应用静脉硝酸甘油为难治性心绞痛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探讨。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阅读次数:247 ] |[引用频次: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 ]
  • 单支冠状动脉并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一例

    康甲顺,叶广宁,程锦辉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阅读次数:138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 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吴同果,肖强,王伯松,李善英,李秀荣,张金英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治疗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下腹静脉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血管方法,行下腔静脉及右心房造影,确定下腔静脉闭塞段,用Brockenbrough穿刺针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扩张病变治疗下腔静脉闭塞病变42例。结果成功率为100%,病变区血管直径扩至12~21mm,平均(18±13.1)mm,下腔静脉压自(17±3)mm Hg,降至(7.5±1.8)mm Hg,疗效显著(P<0.01),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临床观察表明,Brockenbrough穿刺针开通病变血管是安全的,球囊扩张对绝大部分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病变的疗效满意。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阅读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394例随访结果

    候子山,欧知宏,陈冠平,胡仁欣,徐同龙,马建国,刘欣

    目的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Inoue单球囊对68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行PBMV术治疗,其中394例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14)个月。结果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由(18.2±6.8)mm Hg降至(7.2±3.8)mm Hg,瓣口面积由(1.04±0.21)cm2增至(1.98±0.55)cm2,左房内径由(44±8)mm降至(38±6)mm;8例出现明显再狭窄,其中5例再次PBMV术,3例行瓣膜置换术。结论随访结果证实,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效果良好,瓣膜条件特别是瓣下病变的程度是影响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135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一氧化氮、内皮素变化的研究

    姜醒华,程晓曙,苏海,吴清华,吴延庆,李菊香,张润香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肺动脉及左心房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方法选择符合行PBMV适应证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50例,PBMV术前及术后30min监测肺动脉压、左心房压,并同时取肺动脉血、左心房血分别用重氮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NO和ET值及NO/ET值。结果PBMV术后,肺动脉压、左心房压明显下降,肺动脉平均压由((51.7±19.3)mm Hg(1mm Hg=0.133kPa)降至(21.5±7.0)mm Hg(P<0.01),左心房平均压由(25.3±6.7)mm Hg降至(3.2±9.7)mm Hg(P<0.01)。术前左心房血浆ET(51.1±10.6)pg/ml,NO(99.6 ± 9.4)μmol/L,NO/ET=1.95±1.12;肺动脉血浆ET(131.1±19.3)pg/ml,NO(165.4±15.0)μmol/L,NO/ET=1.26±0.78;术后左心房血浆ET(31.1±8.1)pg/ml,NO(70.3±10.1)μmol/L,NO/ET=2.26±1.23;肺动脉血浆ET(87.49±14.86)pg/ml,NO(?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阅读次数:16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美敦力公司新年贺词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阅读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框形电极标测右房心动过速

    陈浩然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检测多极框形导管(MBC)在房心动过速(房速)的标测及消融的使用。方法和结果房速的研究在15个患者中进行。对多极框形导管的记录、起搏能力及用其辅助消融进行评价。(86±6)%电极可记录到稳定的心内电图。(63±3)%电极可用于刺激心脏。由框式导管及标准导管记录到领先于P波的最早心内激动间距分别为(41± 9)及(45.9±8)ms.8例行消融术中7例成功,成功率为87.5%。无病发症。结论多极框形导管允许深入及稳定的心内标测,并有助于右房速患者的成功消融。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阅读次数:177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冠状动脉内置入国产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朱锐,江洪,李庚山,漆曙辉,王小红,王洪如,叶泽兵

    目的观察国产支架置入大冠状动脉后的生物、血液相容性、支架开通率及其内皮化情况。方法将16个国产支架置入8只犬的冠状动脉内,分别于1、2、3、6个月进行观察。结果支架置入术后冠脉通畅,无明显狭窄。支架贴内膜良好,血管内腔表面光滑。术后2个月时支架覆盖的新生内膜最厚,其主要为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支架置入1个月时,支架表面覆盖的内皮细胞排列不规则;置入2、3、6个月时,其沿血流方向排列规则。支架表面未见明显腐蚀。结论该国产支架置入后有良好的生物和血液相容性,理化性能稳定,迅速重新内皮化,有良好的开通率。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阅读次数:131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0 ]
  • 急性心肌梗塞双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早期急诊PTCA干预成功一例

    李田昌,胡大一,贾三庆,彭建军,杨进刚,许玉韵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阅读次数:17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 血管紧张素Ⅱ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

    景涛,何国祥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阅读次数:16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 ]
  • 缺血性心肌病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一例

    王湛,王连民,单春萍,刘建文,张荣江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阅读次数:17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特征及心脏起搏器的安置选择

    李奋,周爱卿,高伟,李筠,黄美蓉

    目的探讨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AVB)临床特征及并发阿斯综合征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指征。方法1974年3月至2000年6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共66例CCAVB患儿,2例伴室间隔缺损,25例伴轻重不一的阿斯综合征。本组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有关实验室检查而确诊。无阿斯综合征发作者一般门诊随访,对有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先予以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处理,如药物治疗无效行临时右室心脏起搏。频繁发作者考虑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儿均定期随访。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部分病例加做Holter检查、运动试验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儿还需评估起搏疗效及起搏器功能情况。结果本组25例发生阿斯综合征,初次发作年龄(4.5±2.6)岁,发作时心率为36-53次/min(平均41±3.5)次/min。发作时10例为缓慢心率,心率<40次,13例为室性心动过速,主要为扭转型室速(Tdp),2例不详。阿斯综合征发作相关因素有年龄、心率、QT间期、运动耐受性及血钾水平。随访中无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均能正常生活。阿斯综合征发作者经异而基肾上腺素、维持钾平衡及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大都可控制。少数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应用临时右室心脏起搏,都?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阅读次数:188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6 ]
  • 对比普通与灌注冷却射频消融电极在Ⅰ型心房扑动消融中的作用

    彭景添,Michel Haissaguerre,Pierre Jais,Dipen C shah,Meleze Hocini

    目的对比普遍与灌注冷却射频消融电极在Ⅰ型心房扑动(CAFL)消融中的作用。方法60例CAF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射频消融电极治疗组(CRF)和灌注冷却射频消融电极治疗组(IRF),分别比较两组取得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射频消融放电次数及放电时间、并观察消融时电能、阻抗以及温度的改变。结果IRF组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射频消融时间均较CBF组短(P<0.01),放电次数也少(P<0.05),IRF组消融过程中阻抗变化小、电能稳定,温度差异不明显,而CRF组则相反,且有19例出现碳化现象,两组痛感差异无显著性,均无心包填塞、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灌注冷却射频消融电极在CAFL消融中优越于普通射频消融电极。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164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 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内置管间断引流15例临床分析

    史宏彰,沙庆棠,杨妍,李霞,皮卫峰,张海平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阅读次数:142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洪涛,霍勇,高炜,田洪森

    目的研究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病人,23支病变冠状动脉,25处病变,其中支架内再狭窄17例、18支血管、18处病变,距前次介入治疗平均(7.6±3.5)个月,使用切割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观察扩张效果并进行临床门诊随访。结果全部病变均取得成功,平均扩张次数(5.2±2.3)次,平均球囊总充盈时间(233.9±94.8)s,平均最大扩张压力(9.4±1.9)大气压,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89.6±8.7)%vs(17.6±17.1)%,P=0.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再狭窄病变中有3处需使用普通球囊补充扩张,1处因原支架出口处撕裂再次置入支架,初次介入治疗者,因明显内膜撕裂或残余狭窄需置入支架者3例。临床随访0.5-20(7.4±6.9)个月,有2例出现心绞痛复发。结论切割球囊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支架内再狭窄是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阅读次数:216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4 ]
  • 经导管冠状动脉内酒精注射量及注射速度与心肌梗死面积关系研究

    刘莉,金元哲,李占全,张明,关汝明,袁龙,胡健

    目的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无水酒精注射量及注射速度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用20只小型猪,全部接受经导管心肌化学消融术,根据冠状动脉内无水酒精注射量、注射速度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定量计算术后6小时相应心肌梗死面积,分别比较消融时无水酒精注射速度相同,但注入酒精量不同及消融时酒精注入量相同,但注射速度不同二组间心肌梗死面积。结果(1)以预设恒定酒精注射速度(0.2 ml/s),注入酒精量 2.0ml组相应心肌梗死面积(n= 5):(4.3±2.7)%,注入酒精量 0.5ml组相应心肌梗死面积( n= 5)( 10.1±4.6)%,两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不同(0.02< P< 0.05)。(2)以恒定酒精量注入,注射速度分别设为1.2 ml/s及 0.06ml/s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7.1±1.6)%及(5.8±1.2)%,比较两组心肌梗死面积,无统计学差异(0.05<P<0.2)。结论经导管心肌化学消融术中,心肌梗死面积大小与冠状动脉内无水酒精注入量有关,与冠状动脉内无水酒精注射速度无关。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阅读次数:18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 放射性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王日胜,霍勇,陈明,朱国英

    目的评定放射性液体球囊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观察其剂量效应关系,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髂动脉经球囊过度扩张损伤后,一侧行32P或90Y放射性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作治疗,另一侧以假源(充盈造影剂的液体球囊)未经治疗作对照。5周后重复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影像学改变;原位固定取材后,分析血管断面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以了解血管壁细胞的增殖情况;行胶原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情况。结果造影可见兔髂动脉经球囊过度扩张损伤后未经治疗的靶血管段明显狭窄,平均狭窄程度达77%;血管壁吸收剂量为24 Gy的靶血管段无明显狭窄或仅轻度狭窄(平均狭窄程度为 12%),16 Gy者为 30%,8 Gy者为76%。兔髂动脉病理切片行 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可见:血管壁吸收剂量为 24 Gy和 16 Gy的靶血管段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分别与其自身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Gy者与其自身对照血管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CNA染色可见:对照血管段,血管壁吸收剂量为 8 Gy、1?

    200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阅读次数:15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体会

    黄敏;华仰德;王健怡;李锦康;杨晓东;陈秀玉;

    目的旨在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1998年8月~1999年12月用RFCA治疗小儿SVT共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8~14岁。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在骶管或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从小电能开始RF放电直至有效消融成功。结果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示显性预激综合征6例(3例右侧,3例左侧),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持续性房室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1例。RFCA治疗9例SVT,8例根治,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FCA治疗儿童SVT疗效确切,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对顽固性SVT病儿,需终身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影响儿童学习者通过RFCA可得到根治。然RFCA对幼小婴儿心肌的长远影响尚待积累更多的资料。

    2001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173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分析

    曾少颖;王慧深;李虹;曾国洪;李渝芬;石继军;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出现并发症的防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射频消融(RFCA)治疗160例患儿中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5.6%,其中股动脉血栓5例(3.1%),血气胸并失血性休克、心包积液、中度主动脉瓣反流(AR)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0.62%)。及时分别通过动脉溶栓、输血、胸腔闭式引流、埋置永久起搏器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AR经药物治疗,反流程度减轻,其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并发症比成人发生率高,与儿童心血管的解剖结构、使用成人的射频导管和电极、操作经验不足有关,严格操作规程,使用儿童的射频导管和电极,丰富的射频导管操作经验、心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知识、能使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2001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阅读次数:176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 应用CARTO系统射频消融儿童快速右房房性心律失常的初步体会

    曾少颖;杨平珍;李渝芬;王慧深;石继军;区曦;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儿童快速右房房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右房房速(AT)3例,典型房扑(AF)1例,心动周期(277±31)ms,在心动过速时应用CARTO系统标测右房,重建三维电解剖图并指导射频消融靶点;房扑消融后分别在低位右房和冠状窦以500ms起搏作电解剖图,判断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2例为局灶性房速,起源点分别在希氏束旁(Koch三角)和高位右旁;1例为右房壁疤痕介导的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IARF)。4例成功消融,放电次数(10.6 ± 5.5)次,透视时间(18±9)min,术程(110±38)min。结论(1)CARTO系统容易寻找最佳靶点;(2)房扑消融后在低位右房和冠状窦起搏作电解剖图,判断完全双向传导阻滞,大幅度减小X线透视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2001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 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直接相关心肌穿孔一例

    于富军;郭斌;卫亚利;石静;肖蕴陟;

    2001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阅读次数:18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