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271610

临床研究

  • 植入起搏器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临床分析

    杨汪洋;李松南;金达;刘念;白融;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分析植入起搏器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远期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首次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合并植入起搏器的患者65例作为起搏器+房颤组;从同期在本中心因房颤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的非起搏器状态患者中,按照1∶4比例进行性别、年龄、房颤类型匹配选取260例患者作为房颤组。结果起搏器+房颤组与房颤组共325例,平均随访(36.6±20.3)个月。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起搏器+房颤组患者复发率为60.5%,房颤组患者复发率为38.8%,Kaplan-Meier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植入起搏器、左心房前后径为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起搏器+房颤组患者复发率为55.6%,房颤组患者复发率为58.3%,Kaplan-Meier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发现,仅左心房前后径与远期预后有关,是否植入起搏器并不影响手术成功率。结论导管消融术对于植入起搏器的房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然而不同类型房颤消融效果受起搏器影响不同,植入起搏器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远期窦性心律维持率或与非起搏器状态患者相当,植入起搏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远期预后则较非起搏器状态患者差。

    2015年08期 v.23;No.121 42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189 ]
  • 改良mini-Crush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刘海伟;王效增;荆全民;马颖艳;徐凯;王耿;关绍义;赵昕;邓捷;韩雅玲;

    目的探讨改良mini-Crush(MMC)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叉病变患者的可行性及12个月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2月至2014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共纳入311例,其中169例接受MMC支架术治疗(MMC组),142例接受裙裤(Culotte)支架术治疗(Culotte组)。观察入选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手术操作特征及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主支及分支均成功置入支架。MMC组患者的主支及分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均明显高于Culotte组[(83.60±10.11)%比(79.20±8.80)%,(77.60±14.03)%比(72.60±9.42)%,均P<0.001],术中使用指引导丝及球囊的数量均明显少于Culotte组[2(2,3)根比3(2,3)根,3(3,3)枚比3(3,4)枚,均P<0.001],最终球囊对吻后扩张成功率明显高于Culotte组[165例(97.6%)比130例(91.5%),P=0.02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ulotte组患者相比,MMC组患者分支口部再狭窄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4例(2.4%)比9例(6.3%),P=0.081]。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MMC支架术操作更为简化,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可作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治疗策略之一。

    2015年08期 v.23;No.121 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144 ]
  • “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的临床研究

    贺行巍;曾和松;李柱锡;严江涛;周强;蒋建刚;郭小梅;马业新;魏翔;徐利军;刘立刚;胡敏;

    目的探索"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用"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共33例,其中男31例,平均年龄(51.3±11.5)岁。33例患者中A型夹层4例、B型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27例及主动脉弓瘤2例。A型夹层采取非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置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其余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之后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入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围术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其余均无偏瘫、截瘫、脑肺功能障碍、凝血障碍及严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13.5(3.7,24.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后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旁路人工血管及支架血流均通畅,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结论 "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在简化手术复杂程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2015年08期 v.23;No.121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00 ]
  • 超选择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唐良秋;张晓静;陈云宪;徐新;马绍椿;陈宝峰;陈锦峰;梁家荣;孙维倩;刘相应;

    目的比较经抽吸导管超选择至罪犯血管病变闭塞处前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治疗与经指引导管于罪犯血管开口处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靶血管肉眼可见(两位手术医师同时判断)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经指引导管于罪犯冠状动脉开口注射替罗非班再行血栓抽吸术;B组56例,经抽吸导管于罪犯冠状动脉闭塞处前注射替罗非班再行血栓抽吸术。A组又分A1组26例、A2组30例,B组又分B1组31例、B2组25例,A1、B1指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或回旋支,A2、B2指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且为分叉前闭塞。比较各组患者血栓抽吸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出血情况及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病变血管支数和罪犯血管分布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1组行血栓抽吸1 min后[19例(73.1%)比27例(87.1%),P=0.04]和支架释放后即刻[22例(84.6%)比30例(96.8%),P<0.01]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Ⅲ级占比高于A1组。A2组和B2组给药前、血栓抽吸1 min后、支架释放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中度出血和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住院期间[4例(15.4%)比2例(6.5%),P=0.03]及术后3个月[3例(11.5%)比1例(3.2%),P<0.01]的MACE发生率高于B1组,而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和B2组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病变血管为左冠状动脉的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至病变闭塞处前给药对预防慢血流/无复流及减少患者短期(3个月内)MACE发生率效果可能会更好,而对于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且为分叉前闭塞的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或经指引导管给药,效果可能无明显差异。

    2015年08期 v.23;No.121 436-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阅读次数:60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17 ]
  • 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申强;朱永芝;邓婷婷;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行介入治疗的9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水平,并以此判断患儿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根据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结果9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c Tn I<0.1 ng/ml有24例,c Tn I≥0.1 ng/ml有75例。分析介入治疗对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发现,年龄[(8.2±2.0)岁比(6.2±1.4)岁,P=0.008]、体重[(8.9±3.0)kg比(6.0±3.0)kg,P=0.025]、手术时间[(45.3±16.8)min比(105.2±37.1)min,P<0.001]、封堵器大小[(5.3±3.3)mm比(9.0±6.1)mm,P<0.001]、血红蛋白差值[(8.0±2.9)g/L比(6.6±1.4)g/L,P=0.009]、封堵器释放次数[(1.3±1.2)次比(3.0±0.8)次,P<0.001]、肺动脉压力[(30.6±10.2)mm Hg比(35.4±12.4)mm Hg,P=0.004](1 mm Hg=0.133 k Pa)及对比剂总量[(1.2±0.6)ml/kg比(2.6±1.0)ml/kg,P<0.001]能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肌受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体重、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次数和对比剂总量与心肌损伤相关,OR值分别为2.250、1.629、1.704、3.579(P均<0.05)。结论体重、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次数和对比剂总量是介入治疗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08期 v.23;No.121 44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97 ]
  • 替格瑞洛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李志华;张亚臣;解玉泉;张燚;徐琛华;相银;吴红;陈漫天;孟舒;沈成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ACS并行PCI的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600例)和替格瑞洛组(600例)。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出血及一般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口服负荷剂量药物后2、24、48 h,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大出血事件。替格瑞洛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1个月:0比0.2%,P=0.816;3个月:10.5%比13.1%,P=0.506;6个月:6.9%比9.8%,P=0.447),出血率稍高于氯吡格雷组(1个月:13.5%比12.8%,P=0.836;3个月:12.8%比11.5%,P=0.825;6个月:11.6%比11.4%,P=0.818)。术后1个月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稍高于氯吡格雷组(4.3%比3.3%,P=0.310),两组术后3、6个月呼吸困难例数均明显减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1、3、6个月的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ACS患者PCI术后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起效更快更强,且两者的安全性相当。

    2015年08期 v.23;No.121 446-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58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586 ]
  • 脉搏血氧仪在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中的应用

    吕学祥;金志刚;何望安;许应杰;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急性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的发生率,并探讨脉搏血氧仪监测在桡动脉压迫止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于华润武钢总医院心内科病房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的患者502例,将术后常规使用桡动脉压迫器加压止血患者作为常规组(250例),在桡动脉压迫止血同时使用脉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患者作为监测组(252例)。所有患者72 h内通过多普勒超声确诊有无RAO。结果所有患者中经超声检测证实发生急性RAO14例(2.8%),其中常规组13例(5.2%),监测组1例(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测组中2例提前将桡动脉压迫器中气囊减压放气时,穿刺处出血,再次加压后脉搏血氧仪监测显示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下(<95%),退出监测组,进行直接纱布加压包扎止血,术后经超声检测未发生急性RAO。结论使用脉搏血氧仪监测下的压迫止血方法能显著降低RAO的发生率。

    2015年08期 v.23;No.121 45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15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213 ]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病例报告、专家笔谈、新技术介绍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2015年08期 v.23;No.121 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关于论文中对图表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

    2015年08期 v.23;No.121 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 关于论著中关键词的标引

    本刊编辑部;

    <正>论著类论文中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m》中医学主题词表(Me 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一般关键词不能使用缩写,如"ECG"应标引为"心电描记术"。

    2015年08期 v.23;No.121 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 关于本刊论文中统计学符号的应用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统计学符号遵照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方差分析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9)概率用英文大写P(相应的统计学假设检验应给出具体的检验值,如t值、χ2值、U值、F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2015年08期 v.23;No.121 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的规范医学名词

    本刊编辑部;

    <正>~~

    2015年08期 v.23;No.121 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

    本刊编辑部;

    <正>参考文献的著录应以亲自阅读的近年主要者为限,尽量精选。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

    2015年08期 v.23;No.121 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医学统计学知识

  • 问题案例分析——差别性检验不能完成疗效等同的验证

    李雪迎;

    <正>研究设计问题案例:研究目的:验证抗高血压新药A与经典抗高血压药物B具有相同的降压效果。研究方法:入选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60例,通过随机化方法进入试验组(A药物)和对照组(B药物)接受治疗,每组各30例。治疗周期为12周。在治疗开始前及终止时测量患者血压进而计算降压幅度。采用t检验对两组的降压幅度进行组间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以及合并

    2015年08期 v.23;No.121 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基础研究

  • 羟苯磺酸钙对对比剂肾病大鼠肾的保护作用

    于芬芬;季文萱;单文红;孙艳;刘桂美;黄俊彦;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对比剂肾病(CIN)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和羟苯磺酸钙干预组(C组)。B组和C组分别注射吲哚美辛(INDO)、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76%泛影葡胺建立CIN大鼠模型;A组注射等量INDO+L-NAME+生理盐水;C组于造模前3 d及造模当天给予羟苯磺酸钙[100 mg/(kg·d)]灌胃,A组及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造模后24 h、48 h、72 h分别处死大鼠(每组7只),取血和肾组织,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酸酐(Scr),HE染色观察肾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肾细胞凋亡。结果 B组和C组48 h血清BUN、Scr、MDA表达高于A组,但C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5);B组48 h血清SOD、GSH-Px表达较A组显著降低,C组SOD、GSH-Px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但仍低于A组;C组相同时间段病理改变较B组显著减轻,但仍重于A组;造模后48 h C组细胞凋亡较B组显著减轻(P<0.05),但仍重于A组。结论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大鼠CIN的发生发展,而羟苯磺酸钙可能通过减轻CIN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2015年08期 v.23;No.121 45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8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45 ]

综述

  • 磁共振兼容性心脏电子植入装置的临床应用

    万征;李洪仕;

    <正>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高分辨率、无射线辐射和不需注射碘对比剂等优点,在软组织、骨关节和心脏成像方面具有其他影像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不能用于植入心脏电子植入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ical device,CIED)的患者[1]。据统计,美国大约有2×106例患者装有CIED,其中50%~75%具有MRI检查适应

    2015年08期 v.23;No.121 459-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4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 心力衰竭新型器械治疗进展

    邹彤;杨杰孚;

    <正>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常见综合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日益增长。流行病学统计,美国人群的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5%~2.0%,约有450万患者[1];中国成人的心力衰竭患病率约为0.9%,估计约有585万患者[2]。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与严重程度相关,中、重度心力衰竭的5年病死率分别约为30%和50%。目前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心肌

    2015年08期 v.23;No.121 464-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212 ]
  • 植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在慢性心力衰竭家庭管理的应用

    张骞;康俊萍;刘小慧;董建增;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发病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很高。有数据表明CHF患者30 d和6个月的再住院率分别高达20%~30%和50%[1]。尽管药物和器械装置等治疗方法已有很大的进展,CHF再住院率并未降低,因此,对院外CHF患者进行主动管理来防止CHF急性发作或恶化,以减少再住院率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通

    2015年08期 v.23;No.121 468-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88 ]
  • 家庭监测系统在心脏电子植入装置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解玉泉;李毅刚;

    <正>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增加,中国近年来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pacemaker,PM)、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等心脏电子装置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临床上为观察其效果及预后评估,随访工作日益繁重。既往由患者定期到医院随访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求,随着生物信号远程监测技术、信号工

    2015年08期 v.23;No.121 47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96 ]
  • 三尖瓣置换术后获得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永久性起搏器心室电极植入策略

    战吟戈;刘刚;

    <正>三尖瓣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目前临床上对于病变严重者多首选三尖瓣置换术(tricuspid value replacement,TVR)治疗。行TVR的患者多数心功能较差,需同期处理心脏合并病变,因此,术后治疗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由于三尖瓣解剖位置原因,TVR术中极有可能损伤心脏传导系统或冠状动脉等结构,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

    2015年08期 v.23;No.121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书讯

  • 《抗栓与溶栓治疗——基础与实践》出版

    <正>血栓形成和栓塞不仅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也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与栓塞的临床表现极为凶险,常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近十余年来,国内外血栓防治的临床研究非常活跃,研究重心由治疗向预防转化,许多新型抗栓药物相继研发上市,对抗栓治疗的监测日益普及,大量随机对照研究聚焦于探索抗栓治疗的最佳剂量、配伍和疗程,并通过指南的及时更新指导临床实践,使血栓事件的风险显著降

    2015年08期 v.23;No.121 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学习园地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参数程控与优化

    胡宇才;白融;

    <正>自1983年De Teresa首次提出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概念以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治疗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心衰)的有效方法,已经列入2013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心脏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1]ⅠA类推荐。多项研究均证实,CRT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逆转左心室重构,降低心衰患

    2015年08期 v.23;No.121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7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