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4994

述评

  • 评国内首例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成功

    葛均波;

    <正>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5万名患者诊断为二尖瓣反流,欧洲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相似。患者对轻度反流往往可以耐受,很少出现临床症状。然而,严重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左心室因反流量过大而代偿性扩张,最终导致收缩功能障碍。左心房压力也因为反流而增大,容易导致房颤和肺动脉高压。如不加以治疗,患者最终会出现心衰乃至死亡。二尖瓣反流预后较差,有症状而未行手术者年死亡率在5%左右,而出现严

    2012年03期 v.20;No.92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书讯

  • 《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一书出版

    <正>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主编的《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一书近期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得到"华夏英才基金"的支持。全书共37章,分为起搏器、ICD、CRT置入技术3部分撰写,详细阐述了基础知识、适应证、植入技术、并发症及处理、程控和随访、故障识别与处理等,并附上了临床正在执行的指南、相关起搏器参数等。该书由30多位理论造诣较深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心脏起博与电生理专家共同撰写,既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

    2012年03期 v.20;No.92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特别报道

  • 运用MitraClip术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一例

    葛均波;潘文志;周达新;潘翠珍;罗红;王伟民;陈纪言;张大东;李新明;霍勇;

    <正>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由于二尖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前后叶吻合不良导致的。外科手术瓣膜修复或置换术被认为是该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已被证实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延长其寿命,但对功能性MR特别是缺血性MR效果较差[1]。另外,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心功能差、合并症多而不能接受外科手术。2003年起,一种基于外科缘对缘缝合手术原

    2012年03期 v.20;No.92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7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9 ]

临床研究

  • 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张玉美;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张磊;霍勇;张岩;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9847例疑诊冠心病并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中,确诊冠心病6419例(65.2%),排除3428例(34.8%),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术前进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查,对比分析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对641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TC、LDL-C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并与之成明显的负相关(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则随着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负相关(P<0.001),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DL-C(β=-0.075,OR值-5.580,95%CI:-7.541~-3.618,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独立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β=0.067,OR值2.712,95%CI:0.943~4.481,P=0.00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独立正相关,而与TG(β=0.002,OR值0.067,95%CI:-0.689~0.822,P=0.863)、TC(β=0.034,OR值1.080,95%CI:-0.392~2.553,P=0.150)无独立相关性。结论 TG、TC、LDL-C可以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独立负相关,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独立正相关。虽然TG和TC在本研究中未体现出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独立相关性,但因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所以积极控制血脂对防止冠心病有积极意义。

    2012年03期 v.20;No.92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7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多血清标志物与预后

    赵博;颜红兵;赵汉军;宋莉;周鹏;刘臣;

    目的单血清标志物缺乏判断预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本研究评价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ST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围手术期组合分析多血清标志物水平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梗死相关动脉内灌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改善心肌再灌注和减少出血并发症的研究(NCT01181388)连续入选接受PPCI的203例STEMI患者,本研究纳入其中化验指标完整可供分析的145例患者,按其术前肌钙蛋白I(20ng/ml)、高敏C反应蛋白(10mg/L),术后即刻B型钠尿肽(2000fmol/ml)的水平是否高于研究界定值分为低值组、单项高值组、两项高值组和三项高值组。比较住院期间超声评估的心功能、住院期间、术后30天、18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心因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出血事件等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住院期间共有4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低值组3例(6%),单项高值组0例,两项高值组0例,三项高值组1例(14%),三项高值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有增加趋势(χ2=7.922,P=0.048)。30天内共有7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死亡2例(均来自两项高值组),再发心肌梗死3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2例,各组患者30天MACE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81,P>0.05),但是两项高值组患者死亡率较高(8%)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82,P=0.026)。180天内共有10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死亡5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2例,各组患者180天MACE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血清标志物异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预后不良,组合分析多种血清标志物来评估PPCI患者的预后可能比单独分析一种血清标志物更有意义。

    2012年03期 v.20;No.92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 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术前后凝血机能的变化

    刘倩;覃军;易岂建;李谧;吕铁伟;刘晓燕;蒲晓芳;计晓娟;白永红;瞿平;

    目的探讨儿童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植入前后凝血机能的变化及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9例儿童ASD患者介入封堵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imer)浓度。结果与封堵术前比较,血浆F1+2、t-PA、D-dimer浓度术后即刻明显升高,术后1日较术前水平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β-TG术后即刻明显升高,术后1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儿童ASD介入封堵术后出现了凝血酶、纤溶系统的激活及血小板的活化,短期内恢复至术前水平;儿童ASD介入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抗凝已足够;介入治疗ASD安全、有效。

    2012年03期 v.20;No.92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2 ]
  • 评价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

    李学宇;赵威;郭丽君;高炜;

    目的分析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rAI)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无创法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增强指数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间非连续性纳入1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年龄为(64.2±10.3)岁,其中男性10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应用基于平面压力测定原理的无创测量仪按照标准方法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形获得rAI,并记录由仪器内置软件计算出的按照心率为75次标准化的rAI值(rAIP75),分析其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119例)的rAIP75(80.42±11.33)%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31例)的rAIP75(74.65±13.96)%,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示rAIP75与冠心病发病显著相关(OR=1.041,95%CI=1.005~1.079,P=0.0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AIP75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363(95%CI0.684~1.713,P<0.001)。结论 rAIP75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提示动脉僵硬度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能成为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价指标之一。

    2012年03期 v.20;No.92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3 ]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

    李建美;郑甲林;陶四明;魏巍;杨志刚;洪云飞;张新金;张仪坚;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小时内有数次停搏及多次阵发房颤发作,其中有5例患者停搏均发生在房颤终止时,2例停搏与房颤发作无明显关联。接受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动态心电图随访。结果该7例患者,有2例房颤复发,1例再次接受手术并成功,1例拒绝再次手术。动态心电图提示有4例(考虑为快慢综合征)心动过缓明显好转,2例(考虑为慢快综合征)房颤发作明显减少但是心动过缓无改善,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此7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比较,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术后较术前增加,最大心率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术后心动过缓明显改善,而不需要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

    2012年03期 v.20;No.92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6 ]
  • 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郭金成;马长生;王国忠;高国旺;许敏;温宇梅;张立新;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11年8月至12月,75例发病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拟行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序号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MAC组和对照组:MAC组(37例)为直接应用MAC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38例)为应用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再选择指引导管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导管室准备时间、鞘管置入时间、操作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导管室门-球囊(cathlab door to balloon,C2B)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以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75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年龄(61.5±12.2)岁。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1例患者因右桡尺动脉环而改股动脉路径完成手术。MAC组和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时间、PCI操作成功率和造影剂用量无明显差异[(1.73±1.08)min比(1.65±0.84)min,t=-0.398,P>0.05;89.2%比89.2%,χ2=0.140,P>0.05;(127±74)ml比(136±33)ml,t=1.159,P>0.05]。操作时间、C2B时间和透视时间MA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6.97)min比(36.33±13.71)min,t=3.582,P<0.001;(15.11±4.77)min比(18.31±3.84)min,t=3.180,P=0.002;(7.61±3.04)min比(11.17±5.99)min,t=3.227,P=0.001]。穿刺部位并发症:局部血肿每组各2例。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似(2.7%比2.7%)。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是安全和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C2B时间。

    2012年03期 v.20;No.92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5 ]
  • 大螺距双源CT冠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赵瑞平;郝志茹;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入选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并于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第二代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240支共740节段,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基于节段水平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4%、97.0%、86.4%、96.50%、94.7%;基于血管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5.5%、92.3%、90.4%、88.2%、89.2%。结论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2年03期 v.20;No.92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 切割球囊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作用

    王爱林;徐恒;刘军;韩圣辉;

    目的分析评价在常规球囊扩张基础上加用切割球囊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的治疗效果和中期通畅率。方法应用了切割球囊扩张治疗33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扩张后,进行动脉造影,对常规球囊扩张后仍有明显狭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再次动脉造影评价切割球囊扩张效果。术后对经过治疗的24例患者进行1年的中期随访,并与前期完成的24例单纯常规球囊扩张的1年通畅率进行比较,总结分析两者的中期通畅率、再狭窄的病变特点。结果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部位进行常规球囊扩张后,均存在不同部位的短段重度狭窄,狭窄部位位于股浅动脉起始段和股腘动脉交界处。狭窄段长度1.5~3cm,平均2.7cm,狭窄程度为60%~95%,平均为78%,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减少至15%~45%,平均36%。33例患者中3例在切割球囊扩张后出现轻度夹层,但不影响动脉血流,未做特殊处理。术后24例患者随访1年,下肢CTA示,再通率为66%,与前期完成的24例单纯球囊扩张患者比较,通畅率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37%)。结论在常规球囊扩张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扩张可以增加扩张效果,增加中期通畅率。

    2012年03期 v.20;No.92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 最小化心室起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孙卫东;闫文菊;王春霞;吴云;

    目的观察最小化心室起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能否减少心室起搏及房颤发作。方法选择房颤负荷在1%~70%,已植入具有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起搏器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1个月诱导期后,利用EXCEL表格中的随机函数算法随机分为A组(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关闭)和B组(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打开),观察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心室起搏比率及房颤负荷。结果观察6个月两组之间的房颤负荷,A组为31.9%,B组为7.5%。心室起搏中位数A组显著高于B组,A组为76.0%,B组为2.1%。结论应用最小化心室起搏能显著减少心室起搏比例和房颤发作。

    2012年03期 v.20;No.92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医学统计学知识

  • 临床试验研究中的随机化方法

    李雪迎;

    <正>在临床试验研究中,随机化是控制混杂偏倚和选择偏倚的重要方法,是获得高质量研究结果的重要保障。通过随机化过程可以使参与临床试验研究的受试者有均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随机化过程,可以避免研究人员主观倾向性对实验分组的影响;使各处理组间的各种影响因素分布趋于相似。实现随机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简单随机、分层随机、区组随机等。1.简单随机:是较为简便易行的随机化方法。可以通过掷硬币,随机数字表及计算机的随机数发生器完成研究病例

    2012年03期 v.20;No.92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82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常用英文缩写词汇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药物洗脱支架(DES)金属裸支架(BMS)心肌灌注分级(TIMI)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动脉血氧分压(PaO2)

    2012年03期 v.20;No.92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消息

  • 2012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视频与疑难病例大赛

    <正>为提高中国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水平,提倡分享与交流的学术氛围,同时促进临床药物规范化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2012年隆重推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视频与疑难病例大赛。该手术视频与疑难病例大赛是由中国心血管权威的心血管组织和核心学术期刊与全球品牌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公司协作,由丁香园网站作为执行方,共同在心血管领域内开展的大型学术活动。2012年PCI手术视频与疑难病例大赛从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开展中国心脏介入手术技巧和临床药物规范

    2012年03期 v.20;No.92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 欢迎订阅2013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她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性的全国性期刊,深受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欢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辟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病例报告、专家笔谈、新技术介绍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是各级医院图书馆必备的学术刊物。

    2012年03期 v.20;No.92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征文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20周年征文

    本刊编辑部;

    <正>为了纪念《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20周年,经本刊编委会同意,本刊编辑部拟举办征文活动。征文主要内容:(1)20年来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展望。(2)介入心脏病学医师和学者在介入心脏病学学术方面的成就和专科发展。(3)介入心脏病学医师在临床方面的创新和建树。(4)对《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

    2012年03期 v.20;No.92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综述

  • 远处缺血预处理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周博达;祖凌云;王贵松;高炜;

    <正>1.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后处理:1986年,Murry等[1]发现事先夹闭犬冠状动脉回旋支5min,再复流5min,重复4次,然后再夹闭40min,心肌的梗死面积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75%。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随后的研究证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心肌中。缺血预处理存在两个窗口,第一窗口的

    2012年03期 v.20;No.92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5 ]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刘峰;王炳银;

    <正>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急性死亡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是临床的一大挑战。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极大的重视。现已证明易损斑块是引起心血管急性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和猝死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斑块的破损和栓塞既突发又严重,多无先兆和前驱症状,难以预测和诊断,难以预防和治疗,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因

    2012年03期 v.20;No.92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9 ]

实验研究

  • 猪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远端心肌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重构

    赵慧强;陈晖;李东宝;李虹伟;王守力;韩雅玲;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闭塞后不同时期心肌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重构情况。方法 56头中国小型猪,采用置入铜丝支架的方法制作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模型。分别在术后1周(A组,5头)、2周(B组,6头)、4周(C组,9头)、3个月(D组,9头)、6个月(E组,10头)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处死。取梗死区域的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组织分别做HE、Masson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计算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LA/EELA),管壁面积/管腔面积(WA/LA);计算梗死区域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壁胶原面积。采用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成分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内B组、C组、D组和E组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均出现了明显的血管重构,表现为WA/LA增加(P<0.05,F=18.07,F=22.35),LA/EELA减小(P<0.05,F=8.84,F=10.12)。Masson染色显示,E组、D组、C组(P<0.05,F=32.03,F=38.21)的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的胶原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B组。透射电镜发现B、C、D和E组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中合成表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冠状动脉闭塞一段时间后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内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可发生血管重构,主要改变为内膜增生导致的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而且,随冠状动脉闭塞时间延长,血管壁逐渐发生纤维化。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重构可能会减少冬眠心肌的血液供应,使冬眠心肌数量减少;在血运重建后可能会减少冬眠心肌的前向供血,影响冬眠心肌和心功能的恢复。

    2012年03期 v.20;No.92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病例报告

  • 盐酸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一例分析

    刘一;宋祥和;杜昌立;罗群;王学工;于宁;

    <正>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现有文献报道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较少。下文报道一例经皮冠脉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为H20041165)导致的极重度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女,60岁,主因"阵发性胸闷伴咽喉部不适3天,

    2012年03期 v.20;No.92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9 ]
  • 支架置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所致右肺动脉狭窄伴左肺动脉缺如一例

    陈阳;徐仲英;胡海波;吴文辉;

    <正>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a pulmonary artery,UAPA)为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多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并存。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肺动脉或冠状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血管的狭窄、堵塞或扩张。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混合型均可合并肺动脉受累,单纯肺动脉受

    2012年03期 v.20;No.92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管在髂动脉打折嵌顿一例

    陈翔;马丽萍;秦永文;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80岁。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经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插管,进导丝后感觉髂动脉扭曲,但能通过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经导丝送入左冠状动脉XB3.5指引导管行PCI术,术后在撤出7FXB3.5导管至骼动脉时感觉明显阻力,行髂动脉造影可见XB3.5导管在髂动脉内打折(图1A),尝试送入导丝、旋转和前送导管将打折的导管送入腹主动脉未成功(图1B);送入加硬导丝也未能使打折的导管展开;随后试图将导管和股动脉鞘管同时

    2012年03期 v.20;No.92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2 ]

美敦力园地

  • 冠状动脉前降支支架置入术后迟发逆向夹层一例

    赵林;郭成军;迟云鹏;何东方;方冬平;刘天骄;刘宇;

    <正>冠状动脉夹层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后果[1-2]。与此同时,很多冠状动脉夹层并不能被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是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我们将近期遇到的1例PCI术后出现迟发夹层的患者报告如下,以期引起重视。一、病例资料患者江某,女,56岁,主因"间断胸闷2个月"于2012年1月17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否认糖尿病病史。入

    2012年03期 v.20;No.92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