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5789

临床研究

  • 导管消融术联合心腔内电复律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复发因素研究

    王传慧;郁怡;王群山;孙健;冯向飞;刘博;张澎湃;王君;张睿;汪智全;李毅刚;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联合心腔内电复律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多步骤递进式消融后,房颤仍未终止,术中再经静脉导管心腔内电复律法进行电复律的非阵发性房颤患者62例。随访12~48个月,对可能影响远期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房颤发作的所有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经静脉导管心腔内电复律治疗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根据是否远期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6例)和未复发组(36例)。复发组患者的房颤病程显著长于未复发组[60(0.25,360)个月比24(0.25,120)个月,P=0.019],左心室重量指数[(150.16±34.48)g/m~2比(132.97±27.33)g/m~2,P=0.033]、左心房容积[(75.33±32.03)ml比(59.51±22.36)ml,P=0.025]、左心房容积指数[(40.70±15.81)ml/m~2比(32.21±12.76)ml/m~2,P=0.023]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7,95%CI 1.003~1.032,P=0.017)。结论导管消融术联合经静脉导管心腔内电复律可将非阵发性房颤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房颤病程是患者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06期 v.24;No.131 30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87 ]
  • 原纤维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散发性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龙浏城;向定成;肖华;张金霞;张妮;吴源锋;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rs2118181位点的多态性与散发性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关系。方法从206例AAS患者和209例对照组对象的外周静脉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目标片段进行PCR扩增后,利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rs2118181位点的等位基因类型。结果 AAS组和主动脉壁间血肿(IMH)亚组的TT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基因型模型显示,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AAS(OR0.66,95%CI 0.45~0.98,P=0.040)尤其是IMH(OR 0.46,95%CI 0.24~0.87,P=0.016)的风险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吸烟史、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等位基因个体罹患AAS的风险仍低于非携带个体(OR 0.66,95%CI 0.44~0.99,P=0.048)。IMH亚组与主动脉夹层亚组患者的FBN-1 rs2118181位点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N-1 rs211818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散发性AAS,尤其散发性IMH的发病可能相关,TT基因型是散发性AAS,尤其是散发性IMH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2016年06期 v.24;No.131 305-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94 ]
  • 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疗效与冠状动脉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刘蓉;乔树宾;胡奉环;杨伟宪;袁建松;崔锦刚;许亮;

    目的分析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室间隔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术(化学消融术)预后与冠状动脉间隔支特点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资料完整的55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行化学消融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是否下降50%分为预后良好组(28例)及预后不佳组(27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消融间隔支直径和长度、相邻间隔支直径和长度、消融间隔支支数、相邻间隔支和消融间隔支距离、消融间隔支至前降支开口距离及对比剂滞留面积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12个月消融间隔支长度、相邻间隔支直径、相邻间隔支长度、间隔支至冠状动脉开口距离、间隔支数量、对比剂滞留面积、无水酒精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预后良好组患者消融间隔支直径[(1.75±0.36)mm比(1.48±0.41)mm,P=0.012]、消融间隔支与相邻间隔支距离[(18.80±10.20)mm比(13.04±6.65)mm,P=0.020]显著大于预后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消融间隔支直径(OR 9.258,95%CI 1.427~60.069,P=0.020)和消融间隔支与相邻间隔支距离(OR1.102,95%CI 1.002~1.213,P=0.046)是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结论冠状动脉特点与化学消融术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消融间隔支粗大及消融间隔支与相邻间隔支距离较大的患者预后更好。

    2016年06期 v.24;No.131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阅读次数:10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164 ]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

    陈文明;郭金成;柳子静;王国忠;高国旺;张正海;张立新;张海滨;

    目的评价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FMC2B)时间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40例,根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FMC2B时间建议,分为FMC2B达标组(59例)和FMC2B未达标组(8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C2B达标的因素。结果 140例患者中,首诊到非直接PCI医疗机构转运者58例,直接呼叫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到院31例,直接到潞河医院就诊51例。FMC2B中位时间为106.16 min,达标率为42.1%(59/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诊10 min内完成心电图(OR 5.61,95%CI 1.91~16.88,P=0.002)、常规工作时间就诊(OR 5.11,95%CI 1.88~13.85,P=0.001)、患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OR 4.16,95%CI 1.53~11.34,P=0.005)和发病时意识到心脏问题(OR 2.58,95%CI 1.13~5.91)与FMC2B达标率高有关,转运PCI(OR 0.37,95%CI 0.15~0.92)则与FMC2B达标率低有关。结论 57.9%直接PCI的STEMI患者FMC2B时间没有达到指南建议标准,尤其是转运PCI患者。首诊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时间、转运PCI和患者的文化程度、发病时意识到心脏问题是FMC2B达标的独立预测因素。

    2016年06期 v.24;No.131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阅读次数:202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30 ]
  •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和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成功跨越痉挛段33例分析

    倪祝华;王乐丰;杨新春;王红石;徐立;李惟铭;夏昆;刘宇;何冀芳;迟永辉;张大鹏;邓俊萍;王益民;刘广军;张小良;赵建红;张继强;刘佳胜;祁树莹;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晋城心脑血管病医院、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烟台海港医院经桡动脉路径PCI伴有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成功越过痉挛段的33例冠心病患者(A组),并与同期其他术者用常规方法处理痉挛的3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以了解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两组患者痉挛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肱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均较桡动脉高。A组指引导管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33例(100.0%)比15例(39.5%),P=0.000];对于指引导管成功通过痉挛段的两组患者,A组较B组所需时间更短(P=0.000),A、B组指引导管通过时间≤5 min的患者分别为30例(90.9%)和2例(13.3%),5~15 min的患者分别为3例(9.1%)和7例(46.7%),>15 min的患者分别为0和6例(40.0%)。A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较B组降低[(2例(6.1%)比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经桡动脉路径PCI血管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可非常安全有效地使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较应用抗痉挛药物这一常规方法更为安全可行。

    2016年06期 v.24;No.131 320-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0K]
    [阅读次数:78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139 ]
  • 心包腔内注入凝血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急性心脏压塞的疗效和体会(附13例)

    李国庆;穆叶赛·尼加提;雷建新;戴晓燕;王钊;阿木提·司马义;阿德;余小林;郭自同;王保风;谢芳;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致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时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导致急性心脏压塞的冠心病患者13例,分析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及时诊断,心包穿刺均获得成功,心包腔内注入凝血酶冻干粉500~1000 U得到有效止血,术后2 h、4 h、6 h、24 h及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未发现新的心包积液及心包粘连。所有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心脏超声未见心包缩窄或粘连。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PCI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诊断明确,需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心包腔内注入凝血酶能成功止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6年06期 v.24;No.131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5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93 ]
  • 左卡尼汀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

    刘卫涛;单金姣;汪磊;曹媛媛;梁世宏;薛玉增;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因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左卡尼汀每日4 g静脉滴注,连用7 d。分别于就诊即刻和治疗7 d后测定血清中SOD和MDA的含量,并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SOD均显著高于就诊即刻,MDA均显著低于就诊即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7 d后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2.80±9.96)mm比(54.75±8.87)mm,P=0.03]、左心室射血分数[(58.50±13.35)%比(55.10±12.97)%,P=0.01]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可以升高PCI术后患者血清SOD浓度,减少MDA产生,抑制氧化应激,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2016年06期 v.24;No.131 330-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100 ]
  • 前列地尔对重复使用对比剂所致肾损伤的防治作用

    柴婵娟;杨志明;李瑾;巩书文;边云飞;王艳庆;朱国斌;

    目的观察重复使用对比剂对肾的影响及前列地尔对对比剂肾病(CIN)有无防治作用。方法选取80例接受过对比剂检查,因病情需要在1个月内再次使用对比剂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入单纯水化组(40例)及水化联合前列地尔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术前后及再次造影术前后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及尿β微球蛋白水平及CIN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单纯水化组中与造影术前比较,无论首次造影术后还是再次造影术后,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及β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均P<0.05);但再次造影术后与首次造影术后CIN发生率(15.0%比2.5%,χ~2=2.505,P=0.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化联合前列地尔组再次造影术后尿素氮[(7.4±2.3)mmol/L比(9.1±2.6)mmol/L]、肌酐[(87.2±25.6)μmol/L比(96.9±25.8)μmol/L]、胱抑素C[(0.8±0.3)mg/L比(1.4±0.3)mg/L]、尿β微球蛋白[(207.0±31.9)μg/L比(279.3±37.3)μg/L]较单纯水化组再次造影术后显著下降,而肌酐清除率有所提升[(92.2±24.2)ml/min比(78.2±27.5)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再次造影术后与首次造影术后CIN发生率(7.5%比2.5%,χ~2=0.263,P=0.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化联合前列地尔组再次造影术后CIN发生率(7.5%比15.0%,χ~2=0.501,P=0.479)与单纯水化组再次造影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对比剂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而短期重复使用对比剂加重对肾功能的损伤,但不增加CIN发生率;在使用水化联合前列地尔后,能显著减轻对比剂对肾的损伤作用。

    2016年06期 v.24;No.131 334-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60 ]

消息

  •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默沙东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

    <正>2016年5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年会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默沙东中国宣布:双方将携手在心血管领域开展多项合作,包括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逐步开展科学规范的心血管疾病的综合评估工作和诊疗服务;对血脂异常人群进行危险分层管理,推进高盐人群的

    2016年06期 v.24;No.131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正式发布

    <正>2016年6月19日《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在沈阳东北心血管病论坛期间正式重磅发布!该指南由韩雅玲院士牵头,113位国内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共同完成,是在2009年和2012年中国PCI指南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研究结果(共收录了31篇中国专家的文章),参考ACC/AHA以及ESC等国际权威组织发布的

    2016年06期 v.24;No.131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172 ] |[引用频次: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591 ]
  • 全程管理促心血管拐点事件下降早日到来

    <正>5月27日下午,推动ACS患者全程管理理念的战略合作签署仪式在第十届心脏病论坛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参加签署仪式的专家代表和企业代表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院长霍勇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秘书长曾文明先生,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宇翔先生、副总经理赵松萍女士和市场总监邢立刚先生。

    2016年06期 v.24;No.131 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 ]
  • “承载使命,迎接拐点”——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与辉瑞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

    <正>中国心血管防治战线的核心力量之一、中国心血管界规模最大的公益性合作平台——"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与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辉瑞公司于2016年5月28日在上海正式签署《承载使命迎接拐点——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通过优势互补积极开展全方面深度合作,包括心血管高质量专业能力示范交流项目、基层慢病管理及基层胸痛中心建设项目(CC项目)、基于大数据管理的心血管健康指数项目、中国心血管联盟志愿

    2016年06期 v.24;No.131 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 “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门诊筛查项目”签约和启动仪式在沪顺利召开

    <正>2016年5月28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提供学术指导,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发起,安进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门诊筛查项目"签约和启动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办。相比于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发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很少被关注。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是LDL-C水平极度升高、多部位的皮肤黄色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2016年06期 v.24;No.131 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 ]
  •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和《规避陷阱——心血管疾病介入并发症防治攻略》新书发布会在沈阳召开

    <正>2016年6月19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和《规避陷阱——心血管疾病介入并发症防治攻略》新书发布会在沈阳成功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药师协会张耀华会长,人民卫生出版社杜贤总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沈阳军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两书的主要参编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媒体界、企业界、心血管

    2016年06期 v.24;No.131 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4 ]

综述

  • 冠心病患者对比剂肾病防治的最新进展

    黄昕;高爽;梁超;胡晓珺;邬艾佳;沈玲红;何奔;

    <正>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指对比剂注射后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肾功能急剧下降,又称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目前临床上常用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48~72 h内出现的血肌酸酐水平较基础值上升25%或绝对值升高0.5 mg/dl(44μmol/L)以上作为CIN的诊断标

    2016年06期 v.24;No.131 339-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230 ]
  • 对比剂肾病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蔡莹;赵威;高炜;

    <正>随着放射诊断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使用血管内对比剂的人群逐年增加。尽管上述人群中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足1%[1],但在具有慢性肾病、糖尿病、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使用对比剂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高达25%[2],且有10%~12%最终需要肾替代治疗[1]。CIN是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

    2016年06期 v.24;No.131 34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142 ]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治疗进展

    王佳丽;方全;

    <正>近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及其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结果,国内外指南中均将导管消融术列为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1-3]。由于导管消融术在左心房内操作时间长,局部血栓形成和消融部位焦痂脱落等原因,围术期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较高,如何平

    2016年06期 v.24;No.131 34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9 ] |[下载次数:172 ]
  • 左心耳结构数据测量方法应用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研究进展

    董晓雪;杨栋;王汉斌;张邢炜;

    <正>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是左心房的附属结构,是心源性血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器械及技术的发展,以及对LAA结构和功能认识的深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ercutaneous closure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PCLAA)因在预防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中呈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备受青睐~[1-3]。但LAA的形

    2016年06期 v.24;No.131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183 ]

医学统计学知识

  • 非劣效性设计样本量估算——计数指标

    李雪迎;

    <正>非劣效性设计适用于,验证试验组的临床干预效果不比对照组差的研究设计。在以现有的标准治疗作为对照的研究中,我们常常能够要证明的是试验措施得干预效果不比对照组差。在这种情况下所采用的统计学设计方法为非劣效性检验。在针对样本量估算的如下描述中:以T代表试验

    2016年06期 v.24;No.131 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08 ]

病例报告

  • 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所致肺动脉高压:一种新型肺动脉高压报道

    尚小珂;卢蓉;张长东;王利军;肖书娜;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活动后气促1年余,伴间断下肢浮肿2周,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患者30年前因与人纠纷遭砍伤,砍在右侧腹股沟上,血流如喷泉,接着意识丧失;入住医院后给予心肺复苏并伤口清创缝合;出院时患者发现左侧腹股沟遗留一个巨大包块(10 cm×10 cm),未出现其他不适,

    2016年06期 v.24;No.131 35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43 ]

指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