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44865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用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的对比研究

    高海;颜红兵;朱小玲;李南;艾辉;李世英;杨铎;王健;孙晓东;慈维萍;

    目的评估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年内连续入选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国产西罗莫司洗脱(火鸟)支架组或金属裸支架(BMS)组。对所有患者连续临床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试验主要终点是术后6个月靶病变区晚期管腔丢失(LLL),次要终点包括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试验前6个月共入选85例患者。国产西罗莫司(火鸟)支架组42例,平均年龄58·1岁。BMS组43例,平均年龄59·8岁。两组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率分别为47·6%和44·2%。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国产西罗莫司(火鸟)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TVR)和MACE分别为2·4%,0%和2·4%,BMS组相应为4·7%,31·6%和25·6%(P<0·05)。BMS组有1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国产西罗莫司(火鸟)支架组支架内平均LLL为0·18mm,BMS组为0·72mm。结论与BMS比较,国产西罗莫司(火鸟)支架能够有效降低STEMI患者6个月死亡率、TVR和MACE发生率,其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率低。

    2006年05期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6 ]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分析

    盖鲁粤;金琴花;杨庭树;刘宏斌;陈练;王禹;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裸支架治疗后再狭窄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到2004年间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8例患者的病变情况及其远期疗效。结果(1)9例双支架置入患者中,药物支架V型支架术的6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了再狭窄,再狭窄均发生在前降支和回旋支血管开口处;裸支架T支架术的2例患者发生了再狭窄,其中1例弥漫性再狭窄,另外1例发生了回旋支开口的再狭窄。(2)9例置入单个支架的患者中,5例患者支架跨过了回旋支开口,即采取了Cross-over技术,复查时只有1例左主干支架发生了再狭窄;3例左主干体部支架的患者中1例发生了弥漫性再狭窄。(3)对两例V支架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在开口处没有完全膨胀,亦没有完全贴壁。结论(1)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特别是双支架置入方法)的再狭窄率很高。(2)在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中,支架跨过回旋支患者的远期预后良好,即支架可以安全地跨过回旋支。

    2006年05期 26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7 ]
  • 左主干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

    杨新春;徐立;王乐丰;崔亮;葛永贵;王红石;佟子川;邹阳春;李惟铭;

    目的分析急性左主干(LM)闭塞的常规心电图(ECG)表现,总结其ECG特点。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8月,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LM闭塞(LM组),回顾性分析其急诊ECG表现。并选取同时期30例经急诊造影证实为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的AMI患者(LAD组),比较两组造影前的急诊ECG表现,以求总结急性LM闭塞的常规ECG特点。结果LM组心率快于LAD组,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组中9例患者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发生率明显高于LAD组(分别为90%和36·7%,P=0·002),同时LM组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亦明显大于LAD组。而LM组胸前导联V1-3的ST段抬高程度则明显低于LAD组。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诊断急性LM闭塞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3·3%。如果同时再满足V1+V2+V3导联ST段抬高程度<0·5mV,其诊断急性LM闭塞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达到86·7%。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同时伴有V1~V3导联ST段抬高不明显、甚至压低是急性LM闭塞区别于LAD闭塞的ECG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分析ECG特点可能有助于造影术前预测此类患者和风险评价。

    2006年05期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7 ]
  • 紫杉醇洗脱CoroflexTMPlease支架研究(PECOPSⅠ):急性及6个月临床和血管造影随访

    杨军生;

    2006年05期 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 PAMI评分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评价

    陈一文;秦明照;

    目的探讨将来自于临床试验的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危险评分(PAMI评分)应用于普通患有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评判其预测价值,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应用PAMI评分对2002年3月至2004年5月因STEMI连续行直接PCI的患者206例进行危险分层,并电话随访6个月至1年的死亡率。计数资料应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发病后6个月的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随访到的183例患者中,PAMI评分在0~2分者有88例,3~5分者有54例,6~8分者有17例,≥9分有24例,死亡率分别为1·1%(1/88),3·7%(2/54),17·6%(3/17),41·7%(10/24),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是介入治疗后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10·186),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为保护性因素(相对危险度0·849)。PAMI评分联合冠状动脉3支病变及入院48h内的LVEF值可以增强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论PAMI危险评分可以作为简便易行的方法评价直接PCI治疗后STEMI患者的死亡率,同时联合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可以增加预测价值的精确性。

    2006年05期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 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

    秦学文;李崇剑;李晓东;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徐波;乔树宾;姚民;刘海波;陈珏;吴永健;袁晋青;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和长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8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84例,分为支架组45例与药物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药物组明显高(40·0%比17·9%,P<0·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置入72枚支架,每例患者平均置入支架1·6枚;支架平均长度18·48±5·15mm,支架平均直径3·14±0·34mm。操作成功率、支架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8·9%,95·6%和93·3%。平均随访时间(24·0±11·5)个月,随访率92·86%。随访期间支架组与药物组各发生心源性死亡1例;支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发生时间显著迟于药物组(14·3±5·6个月比9·1±6·0个月,P<0·05);支架组随访期间无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药物组。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较高,与单纯的药物组比较,可提高远期无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生存率。

    2006年05期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9 ]
  • 早期服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曹政;周玉杰;闫振娴;聂斌;张丽洁;周志明;卜聪亚;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能否较术前临时用药进一步改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将拟行早期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用药组和对照组。早期用药组272名患者于入院临床诊断明确后立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首次给负荷量300mg,后以75mg/d维持)。对照组共入选265名患者,于冠脉造影后决定选择PCI治疗时开始用药,首次服用氯吡格雷300mg,术后以75mg/d维持。比较两组在PCI术后30d内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病情、冠脉病变及支架置入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0d内早期用药组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联合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CI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明显减少NSTE-A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

    2006年05期 27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残留夹层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马志敏;

    2006年05期 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 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前冠状动脉血流的预测价值

    曾勇;黄超联;孙晓燕;陆爱民;康林;逯春鹏;商丽华;陈新;陈明哲;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糖水平增高与急诊介入治疗(PCI)前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前全血血糖、PCI前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以及患者临床资料。血糖≥7·8mmol/L(140mg/dL)定义为高血糖症。结果在接受急诊PCI术前仅有18例(15%)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流达到TIMI3级,高血糖症患者87例(72·5%)。正常血糖组在PCI术前TIMI3级的患者多于高血糖症组(两组分别为27·3%和10·3%,P<0·01),但两组随诊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症是STEMI患者PCI前冠状动脉TIMI血流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

    2006年05期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 胚胎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增殖及迁移得到证实

    马志敏;

    2006年05期 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5 ]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比较

    李江林;李渝芬;张智伟;董晖;

    目的了解小儿心脏病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前体(N-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收集自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间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58例,所有患儿在介入治疗前后均进行心功能分级的临床评价,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N-pro-BNP水平,比较介入前后的改变。结果58例均成功接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后LVDd,EF,FS和血浆N-pro-BNP水平分别为36·7±5·2mm比35·4±4·2mm,78·1%±5·3%比75·3%±6·5%(P<0·05),41·1%±5·4%比38·3%±4·9%(P<0·05),194·7±154·7ng/L比561·0±594·2ng/L(P<0·05)。室间隔缺损(VSD)组术前N-pro-BNP水平(68·7±60·8ng/L)明显低于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组(277·5±279·5ng/L),VSD组术后N-pro-BNP水平(436·8±793·6ng/L)较术前(68·7±60·8ng/L)明显升高(P<0·05),PDA+ASD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后48h内EF和FS有所下降,血浆N-pro-BNP水平则明显升高。VSD组内术后N-pro-BN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推测可能是操作过程中对左心室反复的机械刺激所致。

    2006年05期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6 ]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系列技术探讨

    黄品同;

    2006年05期 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480例临床分析

    王黎明;祁国荣;祁秉文;路霖;湛守清;王强;曲毅;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480例,男198例,女282例,年龄1·2~72岁(24±8)岁;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为ASD继发孔型;TTE测不同切面ASD的最大直径6~34mm(16±4mm);其中单孔ASD为470例,多孔ASD10例。结果480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所用封堵器直径为10~40mm(20±6mm),10例多孔ASD,有6例置入一个封堵器直接封堵二个缺损孔,4例分别用二个封堵器封堵二个缺损孔。结论ASD的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创伤、风险小、安全可靠、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当今治疗ASD的首选方法。

    2006年05期 285-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 室间隔封堵术后215例心电图分析

    邵虹;王玉英;邹菁;魏晓梅;陈兰芳;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VSD介入治疗的215例患者(其中膜周部VSD175例、嵴内型11例、嵴下型24例、肌型5例),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均正常;术后137名患者心电图正常,78名患者心电图异常。78例心电图异常者中17名患者出现干扰性房室脱节,最晚第5天恢复正常;17名患者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除2名未恢复外,其余均恢复正常;22例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直至出院未恢复;11例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中7例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出现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恢复窦性心律,2例未能恢复,最后植入心脏起搏器。嵴下型VSD病例中有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结论VSD介入治疗影响了心脏的传导系统,多数患者可恢复到正常,少数患者将遗留严重并发症。

    2006年05期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8 ]
  • 肾动脉支架术在需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应用

    王人彭;朱国英;万海燕;苏晞;彭剑;宋丹;陈国洪;陈运清;

    目的为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对需行CABG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治疗。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1月,我院对拟行CABG合并肾动脉狭窄的82例患者的104支狭窄肾动脉行肾动脉支架治疗。82例中合并高血压者77例,肾功能减退者21例。患者在肾动脉支架术前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观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04处病变肾动脉支架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前肾功能减退者中9例于出院时血肌酐下降,3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术前肾功能正常者中4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所有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均为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结论肾动脉狭窄可能导致CABG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CABG前行肾动脉支架术可能预防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2006年05期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 梗死心肌血管微环境对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干细胞疗效的影响

    胡海锋;葛均波;张少衡;黄浙勇;赵岚;孙爱军;钱菊英;付晗;林谨仪;徐丹令;王克强;邹云增;胡凯;

    目的观察梗死区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冠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心肌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结扎猪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梗死区侧支循环Rentrop评分,取分值为0(R0)或1(R1)的动物各10头,经冠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或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随机分为R0+BMT,R0+PBS,R1+单个核细胞移植(BMT)和R1+PBS4组(n=5)。结果梗死后6周,R1+BMT组Rentrop积分显著升高;R0+BMT与R1+BMT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提高,以R1+BMT组最显著;血管新生和移植细胞数量在R1+BMT组最明显。结论冠脉内移植BMMNCs对梗死心肌有修复作用,而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存在放大其疗效。

    2006年05期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7 ]
  • GRACE:急性心肌梗死的再定义对诊断和预后的影响

    徐梦丹;

    2006年05期 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8 ]
  • 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王伟;杨志健;马东超;徐顺霖;王连生;张郁青;曹克将;马文珠;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转染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的腺病毒(adenovirus,Ad5)对猪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方法12只苏中幼猪,随机分成转染Ad5-HGF组(治疗组)和转染未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腺病毒载体(null-Ad5)组(对照组),每组6只。结扎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第4周及第7周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形成程度(Rentorp法)、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因导入后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SMA+)有灌注功能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经冠状动脉转染Ad5-HGF后心肌高度表达人HGF蛋白;治疗组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侧支循环形成明显增多,每平方毫米功能血管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冠状动脉转染Ad5-HGF能使心肌高度表达HGF蛋白。HGF对梗死心肌的侧支循环形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能促进功能血管数增多。

    2006年05期 29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9 ]
  • 不同术式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术者所受放射剂量的随机对比研究

    黄品同;

    2006年05期 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 造影剂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及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赵景宏;黄岚;王军平;晋军;宋耀明;陈剑飞;武晓静;周音频;于世勇;赵刚;

    目的研究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凋亡蛋白Bcl-2和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和时间的碘佛醇(Ioverso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碘佛醇作用24h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用DNA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采用半定量RT-PCR研究碘佛醇作用前后Bcl-2和Bax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佛醇能显著降低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存活率,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肾小球内皮细胞在90mL碘佛醇培养液(每升细胞培养液中含90mL碘佛醇)中培养24h后皱缩、变圆、漂浮,DNA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凋亡梯度。RT-PCR结果提示,Bcl-2mRNA表达降低,BaxmRNA表达升高,BaxmRNA/Bcl-2mRNA比值明显增加。结论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能够通过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该机制可能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有关。

    2006年05期 300-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 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造影随访

    吴铮;

    2006年05期 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检测方法学进展

    郭远林;陈在嘉;陈纪林;

    2006年05期 304-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脏介入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

    陈章强;洪浪;王洪;尹秋林;赖珩莉;王晓华;葛郁芝;李华泰;

    2006年05期 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9 ]
  • 间充质干细胞促损伤血管内膜修复的可行性、调控机制及研究策略

    朱光旭;武晓静;黄岚;

    2006年05期 30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4 ]
  • 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章轶琦;黄榕翀;葛均波;

    2006年05期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 一种预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率的危险积分模型

    贺立群;

    2006年05期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水蛭肽研究应用进展

    李珊;盖鲁粤;

    2006年05期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7 ]
  • 不同出血危险分级法评估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

    杨志明;杨慧宇;

    2006年05期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替罗非班诱发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二例

    李月平;周玉杰;刘宇扬;张妍;梁静;

    2006年05期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0 ]
  • 用国产西罗莫司支架对吻技术治疗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二例

    陈步星;马凤云;罗维;孙淑红;赵希哲;王枫;郭旭梅;高光敏;

    2006年05期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 左室右房通道介入治疗成功一例

    黄奕高;黄新胜;黄文晖;黄涛;

    2006年05期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 长时间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抢救左主干闭塞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一例

    石蕴琦;李彤;袁龙金;元哲;张明;李占全;

    2006年05期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7 ]
  • Endeavor药物洗脱支架系统(Zotarolimus/PC聚合物/钴合金模块设计支架平台)及相关临床研究

    胡荣;

    2006年05期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