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欣;田锐;汪国忠;史冬梅;王志坚;迟云鹏;戴文龙;王春梅;卢春山;陈练;刘宏斌;刘长福;李惟铭;倪祝华;李强;张俊杰;林松;袁龙;刘莉;王丽霞;宋坤鹏;齐大屯;张芙荣;邱原刚;尚云鹏;朱岩;卢耀军;吕树铮;周玉杰;陈韵岱;颜红兵;王乐丰;陈绍良;李占全;高传玉;朱建华;赵全明;朱小玲;郭成军;李丽;赵瑞平;
目的比较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系统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性检验研究,国内9个中心参与研究,2008年2月至2008年8月同期入选224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超过1周,需要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其中BuMA支架组(试验组)113例,Endeavor支架组(对照组)111例。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270±30)d使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定的晚期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30 d、90 d、180 d、270 d、360 d和54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支架血栓事件,并继续随访到术后720 d。结果支架置入后(270±30)d的晚期管腔丢失,BuMA组和Endeavor组分别为0.24 mm和0.5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置入后540 d的MACE发生率,BuMA组为6.19%,Endeavor组为8.11%(χ2=0.3097,P=0.5788)。继续随访到术后720 d,MACE发生率,BuMA组仍为6.19%,Endeavor组为9.91%(χ2=1.0533,P=0.3048)。结论 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晚期管腔丢失,提示BuMA支架在降低支架再狭窄方面可能优于Endeavor支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3年03期 v.21;No.98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6 ] |[下载次数:168 ] - 李康;丁燕生;周菁;温冰;
目的探讨囊袋负压闭式引流用于治疗血培养阴性的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连续收治的血培养阴性的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2例,参考外科负压创面治疗技术,采用了伤口清创、保留原起搏系统、囊袋负压闭式引流的治疗方法。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将起搏脉冲发生器消毒处理后深埋至胸大肌下方,原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管,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125 mm Hg)引流3~7 d,延迟间断拆线。结果术后随访13~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超过2年,10例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消失,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2例在术后因发生延迟感染而分别于清创引流术后8个月、14个月移除了全套起搏系统。结论对于血培养阴性、感染程度相对较轻、尤其是起搏依赖的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患者,囊袋负压闭式引流是一种可以采取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3年03期 v.21;No.98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130 ] - 刘威;康林;曹贵方;
目的探讨抗衰老因子klotho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组)与114例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调查,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klotho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血清klotho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中位数32 pg/ml比43 pg/ml,P<0.001)。以klotho血清值的中位数37 pg/ml作为分界值,高血清klotho的OR值为0.345(95%CI:0.171~0.693)。结论血清klotho表达水平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相关,血清klotho蛋白高表达可能有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作用。
2013年03期 v.21;No.98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95 ] - 李琪;刘健;卢明瑜;马玉良;赵红;丁荣晶;刘传芬;王伟民;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再狭窄的特点及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病例,将符合要求的病例分为支架再狭窄组217例、非支架再狭窄组420例,分析DES再狭窄的特点及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较小的血管直径、重叠置入支架、分叉病变、钙化病变、开口病变、支架断裂与DES再狭窄相关,DES再狭窄多为局限性再狭窄,但是前降支开口病变多表现为弥漫增生性再狭窄。结论糖尿病、较小的血管直径、重叠置入支架、分叉病变、钙化病变、开口病变与支架断裂是DES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前降支开口病变置入DES后的再狭窄类型多为弥漫增生性,与其他类型病变不同。
2013年03期 v.21;No.98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166 ] - 刘传芬;刘健;卢明瑜;马玉良;赵红;李琪;王伟民;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是否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和性质。方法对81例ACS患者的81处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其中男性60例,女性21例,分析病变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比较男女两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男性患者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80.0%比4.8%,P<0.05)。两组患者的病变支数和罪犯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在病变处的最小管腔面积(MLA)[(3.45±1.39)mm2比(3.85±2.55)mm2]、外弹力膜面积(EEM)[(13.73±5.00)mm2比(15.28±6.53)mm2]、斑块面积[(10.27±4.86)mm2比(12.01±5.21)mm2]和斑块负荷[(0.73±0.11)比(0.81±0.11)]等方面小于男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ACS患者的破裂斑块比例明显低于男性(23.8%比51.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是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OR 3.874,95%CI:1.602~10.703)。结论 ACS患者男性的破裂斑块比例高于女性,多因素校正后吸烟是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别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
2013年03期 v.21;No.98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7 ] |[下载次数:113 ] - 莫海亮;吴铿;游琼;何松坚;李上海;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前降支开口病变采用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87例,其中男66例,女21例,年龄41~75岁,平均(61.9±8)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cross-over术)44例和B组(前降支支架精确定位术)43例;观察两组间即刻手术成功率、手术对比剂总量、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安全性,并且术后临床随访1、3、6、12、18个月,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终点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A、B两组手术全部成功,但A组的对比剂总量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耗时明显比B组少。术后住院期间两组肌钙蛋白I指标相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在TIMI血流,A组的前降支有更好的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趋势。随访18个月结束时,A、B两组总的终点事件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4.5%和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不全(NYHAⅢ~Ⅳ级)、心绞痛发生、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再住院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降支开口病变行cross-over术较精确定位术相比更为简便、安全,远期临床疗效也更为优越。
2013年03期 v.21;No.98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26 ] - 宋会军;蒋世良;徐仲英;赵世华;张戈军;吕滨;凌坚;郑宏;金敬琳;李世国;吴文辉;胡海波;
目的比较房间隔缺损长径CT血管造影术(CTA)测量值及等效圆直径(ECD)理论值与房间隔缺损参考标准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以等效圆转换解决房间隔缺损形状影响封堵器选择问题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96例成功施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患者均于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将患者冠状动脉CTA资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采用CT横断序列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房间隔缺损的长径a(ASDa,a)与短径b(ASDb,b),运用Zanchetta转换公式ECDz=(b4/a2+a2-b2)~(1/2),计算ECD理论值,参考回归方程Y(ASO)=1.03X(ECDz)-0.45±1(mm)指导封堵器的选择。于术后第2日拍摄正、侧位胸片,在侧位胸片上测量封堵术后封堵器的腰部直径(POS),以此作为房间隔缺损直径的参考标准。再分别运用等面积转换公式ECDs=(ab)~(1/2)、等周长转换公式ECDc=b+2(a-b)/π、以及等周长转换公式的简化公式ECDcs=b+2(a-b)/3计算各自的等效圆直径理论值。首先将各等效圆直径及ASDa分别与ASO型号相比较,筛查差值≥0 mm的病例数,并进行χ2检验;其次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等效圆直径理论值及ASDa与参考标准值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值与参考标准值及与术中选择使用的封堵器型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SDa与ASO之差>0 mm者共8例,ECDz与ASO之差>0 mm者1例,Fisher' Exact Test示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Ds、ECDc及其简化形式ECDcs之差均>0 mm。各等效圆直径及ASDa与POS相比,ECDz标准差最大,为2.29 mm;ECDc标准差最小,为2.05 mm;ECDz与POS相关性良好(Y=1.10X+2.42;R2=0.89,P<0.05),ASDa与POS的相关性与之相近(Y=0.98X+2.54;R2=0.89,P<0.05),ECDc与POS的相关性最强(Y=1.06X+2.38;R2=0.91,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等效圆转换能克服参考最大径选择封堵器的局限性,且等周长转换与金标准有更好的相关性,是指导封堵器选择的理想工具。
2013年03期 v.21;No.98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91 ] - 卢昌碧;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在综合ICU的护理特点。方法对近2年来泸洲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心内科及心胸外科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进入综合ICU的208例患儿的护理特点和重点操作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在介入术后进入ICU的患儿均接受了有较强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在ICU的观察时间为6~8 h,仅5例发生较轻心律失常,均顺利转出ICU。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在综合ICU给予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既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013年03期 v.21;No.98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77 ]
- 吴轶喆;葛雷;沈雳;王齐兵;钱菊英;谢建;胡玺;葛均波;
目的评价完全可降解聚-L-乳酸(PLLA)支架置入猪冠状动脉1月内早期支架弹性回缩。方法将XINSORB支架(XINSORB组)和EXCEL支架(EXCEL组)随机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内,术后即刻、2 h、4 h和6 h行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术后4周复查IVUS。早期支架直径弹性回缩量定义为支架释放时球囊平均直径分别与支架术后即刻、2 h、4 h和6 h支架置入部位直径之差。早期支架直径弹性回缩百分数定义为支架直径弹性回缩量与球囊平均直径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早期支架面积弹性回缩量定义为术后即刻IVUS所测量的支架平均面积分别与术后2、4、6 h及术后4周时支架平均面积之差。早期支架面积弹性回缩百分数定义为支架平均面积弹性回缩量与术后即刻支架平均面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结果 16头小型猪共置入32枚支架(XINSORB组16枚,EXCEL组16枚)。XINSORB组术后即刻、2 h、4 h和6 h支架直径弹性回缩量和百分数分别为(0.05±0.06)mm、(1.72±1.78)%,(0.10±0.07)mm、(3.34±2.43)%,(0.08±0.06)mm、(2.59±1.89)%和(0.09±0.05)mm、(2.99±1.69)%。EXCEL组不同时间点该两项指标分别为(0.02±0.06)mm、(0.58±2.02)%,(0.06±0.10)mm、(2.17±3.30)%,(0.07±0.08)mm、(2.19±2.72)%和(0.07±0.09)mm、(2.41±2.76)%。XINSORB组术后2 h、4 h、6 h和4周支架面积弹性回缩量和百分数分别为(0.05±0.13)mm2、(0.62±1.90)%,(0.04±0.35)mm2、(0.29±4.95)%,(0.22±0.46)mm2、(2.87±6.65)%和(0.31±0.27)mm2、(4.30±3.66)%。EXCEL组不同时间点该两项指标分别为(0.01±0.11)mm2、(0.04±1.59)%,(-0.03±0.36)mm2、(-0.44±5.34)%,(0.08±0.23)mm2、(1.02±3.41)%和(0.10±0.22)mm2、(1.44±3.35)%。不论是造影还是IVUS随访,两组支架均未发生明显弹性回缩,且弹性回缩程度相似。不同时间点IVUS均未发现支架贴壁不良征象。结论完全可降解XINSORB支架和EXCEL支架置入猪冠状动脉1月内,造影和IVUS随访未发现显著的支架弹性回缩,两组支架弹性回缩程度相似。两组支架均未见支架贴壁不良征象。
2013年03期 v.21;No.98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 [阅读次数:75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166 ] - 贺素媛;李虎;任珊;郑晓新;冯高科;易欣;李晓艳;蒋学俊;
目的探讨由融入无定型磷酸钙纳米颗粒构建的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置入小型实验猪后对损伤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将10只正常小型实验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融入无定型磷酸钙纳米颗粒构建的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组,5只)和对照组(普通聚左旋乳酸支架组,5只),选取合适的冠状动脉随机置入1枚普通聚左旋乳酸支架或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8 d取股动脉血采用免疫吸附法行C反应蛋白(CRP)浓度检测。支架置入术后4周所有实验动物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后,处死动物并取支架置入部位血管固定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炎性细胞及炎症积分、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核因子(NF)-κB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动物术后对动物觅食、活动等一般情况无影响。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CRP浓度显示,两组术前与术后28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支架置入部位血管炎症细胞(27.32±1.50比54.12±3.99,P<0.05)及炎症积分(1.04±0.17比2.08±0.23,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内膜增生面积增加、管腔面积减少、面积狭窄百分比升高及支架置入部位α-SM-actin平均光密度值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其于冠状动脉置入后支架部位炎症较普通生物降解支架明显降低,未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亦不会导致内膜明显增生。
2013年03期 v.21;No.98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4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119 ] - 侯倩;崔炜;谢瑞芹;王欢;刘静;呼海娟;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对兔左回旋支(LCX)冠状动脉内和心外膜心肌起搏阈值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于LCX中点以远3~5 mm处钩置临时起搏导丝(深度:A组至LCX内,B组至LCX以下1~2 mm的肌层)。结扎LCX中点,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观察结扎前及结扎180 min内两组起搏阈值。结果 A、B两组基础起搏阈值分别为(0.82±0.12)V和(0.80±0.12)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起搏阈值相比,两组结扎后各时间点起搏阈值均明显增高,分别为(4.37±0.59)V和(3.97±0.96)V(P<0.05)。结扎前20 min,两组起搏阈值变化趋势相似;结扎10 min均急剧增高(P>0.05);结扎20 min均明显回落,分别为(2.13±0.59)V和(1.89±0.75)V(P>0.05)。自此至结扎3 h,A组起搏阈值保持该水平不变(P>0.05),B组则逐渐增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6±1.65)V比(1.60±0.62)V,P<0.05]。结论心肌缺血导致兔LCX冠状动脉内和心外膜心肌起搏阈值均明显增高。缺血20~180 min,心外膜心肌起搏阈值持续升高,但LCX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维持在基础起搏阈值的2倍水平,均在可起搏频率内。
2013年03期 v.21;No.98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阅读次数:29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53 ]
- 张必利;陈翔;徐荣良;陈峰;郑兴;秦永文;赵仙先;
冠状动脉破裂穿孔是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突然,小穿孔易遗漏,大的凶险病情发展快,处理不好可能危及生命。作者在冠状动脉穿孔后,带膜支架不能通过的时候,应用两个药物洗脱支架重叠置入堵住大的渗漏,控制了病情发展,随后两次随访造影证实封堵成功。笔者核实过造影片,发现还有少量渗漏进冠状静脉。正如作者讨论所说以及笔者经验,对于冠状动脉穿孔、破裂,应避免使用亲水导丝,对于过大的球囊和支架、过高的压力、强力支撑和推送过的患者,最后的造影应该包括全部心影和血管末梢,避免遗漏血管远端穿孔和破裂。对于近端病变,应该避免器械直径过大、压力过高,造成撕裂。一旦出现穿孔和破裂,小的可以用各种栓塞物,包括明胶海绵、线头、自身脂肪和血栓、弹簧圈经微导管释放,也可以用凝血酶促凝。对于大的破裂穿孔,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应该先用球囊低压封堵破口,心包穿刺引流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新流出、抽出来的血液,可以通过安全的动脉或静脉通路回输,但是血液流出时间长或用鱼精蛋白后不可用于回输。然后用带膜支架覆盖,需要提醒的是3.0 mm×19 mm的规格适合大部分血管,通过一般没有问题,平时可以备用。文章未提所用规格。鱼精蛋白应该在心脏压塞解除后使用。带膜支架起效往往在鱼精蛋白应用半小时后显现。在内科处理效果不佳时,也要请心外科开胸止血。本例用法是不得已,效果也不理想,不宜常规应用。回顾分析看,可以考虑用多导丝加强支撑或许可以帮助带膜支架通过。另外,这种破裂形态,可考虑用弹簧圈或许有帮助。
2013年03期 v.21;No.98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7K]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6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