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360175

卷首语

  • 介入心脏病学阵线前移,高血压介入治疗未来可期

    龚艳君;霍勇;

    <正>1977年瑞士籍的德国裔医师Gruentzig~([1])完成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从此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随着时间推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得到巨大发展,介入心脏病学已成为心脏病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介入诊疗操作也日渐成为心血管医师的重要日常工作。近10多年来,心血管介入技术不断向新领域拓展,尤其是高血压领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世界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我国是高血压大国,2018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2]),所以高血压是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23年01期 v.31;No.21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阅读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90 ] |[下载次数:196 ]

专家共识

  • 卵圆孔未闭超声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马为;杨颖;吴永健;孙葳;邱林;

    随着对卵圆孔未闭(PFO)相关疾病认识的深入及经导管封堵术等治疗的广泛开展,PFO的精准诊断和评估(包括有无PFO、分流量、相关解剖)成为临床迫切需求。《卵圆孔未闭超声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共识及指南,达成超声技术(包括经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心腔内超声)诊断PFO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2023年01期 v.31;No.210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4K]
    [阅读次数:622 ] |[引用频次:68 ] |[网刊下载次数:160 ] |[下载次数:2280 ]

2022年度盘点

  • 2022年度全球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大事记

    张洁馨;赵志远;荆志成;

    先天性心脏病(CHD)会影响到约1%的新生儿。由于医疗保健技术和政策的进步,越来越多的CHD患儿可存活至成年阶段,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这些成年CHD患者的长期管理策略,这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2022年全球在CHD领域又有较大进步,在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可检索到2022年国际公认权威学术杂志上有21篇有关CHD的原创研究论著,其中10篇源自美国,7篇源自欧洲,2篇源自中国,1篇源自加拿大,1篇源自澳大利亚。其中,我国的2项研究主要关注了CHD及其并发症的致病机制(分别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和Microbiome),但缺乏解决CHD难题的大样本量、高质量前瞻性临床研究,这也提示在未来CHD研究领域中需要不断深耕的方向——凝聚力量,有组织地设计高质量的中国多中心研究,解决成年CHD,特别是艾森曼格综合征的问题。

    2023年01期 v.31;No.210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阅读次数:107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38 ] |[下载次数:138 ]
  • 2022年度全球瓣膜病领域大事件盘点

    马翔;王宝珠;马依彤;

    心血管瓣膜疾病介入治疗方兴未艾,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引领瓣膜介入领域的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心血管瓣膜疾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加之科创成果的更迭,对于瓣膜疾病介入适应证的拓展、新型瓣膜材料的研发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瓣膜疾病治疗相关策略、器械、技术以及患者的管理理念等方面向大家介绍和总结。

    2023年01期 v.31;No.210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阅读次数:74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63 ] |[下载次数:167 ]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22年度临床研究进展

    沈迎;王伟民;张奇;周玉杰;沈卫峰;

    近年来,我国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胸痛中心建设无疑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救治模式。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危险分层是合理应用介入策略和改善临床预后的前提。PCI已广泛用于高危患者(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或内科合并症等)和各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严重钙化等)的治疗,并可达到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内影像和功能学评估的应用,使更多的冠状动脉病变获得更精准的介入治疗。介入操作技能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开展,以及术后抗血小板的正确使用,显著提高了特殊复杂病变PCI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本文对2022年PCI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回顾。

    2023年01期 v.31;No.210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阅读次数:165 ] |[引用频次:50 ] |[网刊下载次数:168 ] |[下载次数:852 ]

临床研究

  • 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洪艳;龙艳丽;郭卉;徐承义;王波;

    目的 分析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急诊TAVR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在院全因死亡率,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计19例患者行急诊TAVR,平均年龄为(73.9±4.7)岁,男15例(78.9%)。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2例为心肺复苏术后在体外膜肺氧合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行TAVR,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外1例于TAVR术中出现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16例患者好转出院,进入随访,随访时间3~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随访期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25.0%。根据术前是否合并二尖瓣中度以上的反流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发现,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合并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患者的生存率更低。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原性休克患者,急诊TAVR治疗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时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可能远期生存率更低。

    2023年01期 v.31;No.210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阅读次数:15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52 ] |[下载次数:96 ]
  • 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早期经验

    王慧勇;谢年谨;丁焕宇;罗建方;

    目的 评估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应用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使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54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台上体外开窗术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早期的治疗效果。结果 54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术中均使用体外开窗技术完成弓上分支血管重建,分支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共置入AnKura主动脉支架54枚,外周分支支架60枚。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主动脉造影均无内漏、血管逆行撕裂,所有分支血管通畅,无神经系统及穿刺口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77.8 min,平均透视时间37.6 min,平均回装支架时间18.3 min,平均对比剂用量82.6 m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8 d,门诊随访12~37个月,平均21.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胸痛、背痛及分支血管缺血症状。结论 体外开窗拓展了腔内治疗弓部病变的适应证,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2023年01期 v.31;No.21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阅读次数:7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44 ] |[下载次数:246 ]
  • 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成分的关系

    周世功;刘志忠;金国珍;刘玄德;单守杰;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成分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阳性,计划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CAD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测定EATV。所有患者冠状动脉在支架置入前行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iMAP-IVUS)成像,分析斑块组织学特征。结果 76例患者平均EATV为(109.17±43.34)cm~3,根据EATV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低EATV组(EATV<109.17 cm3,38例)和高EATV组(EATV≥109.17 cm~3,38例)。高EATV组总管腔体积、总血管体积、总斑块体积、纤维成分体积和脂质成分体积显著高于低EAT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ATV与纤维成分体积百分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2),与坏死成分体积百分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09)。EATV与右冠状动脉(r=0.51,P=0.043)和左前降支(r=0.54,P=0.029)易损斑块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β=0.16,P=0.019)和EATV(β=0.14,P=0.013)为斑块中高坏死成分体积百分比的预测因子。结论 EATV增加与SCAD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和成分有关,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斑块更具易损性。

    2023年01期 v.31;No.210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阅读次数:97 ] |[引用频次:18 ] |[网刊下载次数:45 ] |[下载次数:219 ]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不同治疗方式疗效评价的网状Meta分析

    王凯阳;宁怡;闵轩;谢翔;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最佳药物治疗(OMT)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NKI、VIP、ChiCTR和WanFang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PCI、CABG和OMT治疗CTO病变疗效比较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2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3.6.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项研究,涉及29项队列研究和4项RCT,共计21 889例患者。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方面,三种治疗概率排序第一位的是PCI(53%),第二位是CABG(47%),第三位是OMT(92%);在全因死亡(ACM)发生率方面,三种治疗排序第一位的是CABG(92%),第二位是PCI(92%),第三位是OMT(100%);在血运重建(RV)发生率方面,三种治疗排序第一位的是CABG(100%),PCI(50%)和OMT(50%)并列第二位;在心肌梗死(MI)发生率方面,三种治疗排序第一位的是CABG(98%),第二位是PCI(97%),第三位是OMT(99%);在心原性死亡(CM)发生率方面,三种治疗排序中第一位概率最高的是PCI(90%),第二位是CABG(90%),第三位是OMT(100%);在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方面,三种治疗排序第一位的是CABG(59%),第二位是PCI(58%),第三位是OMT(95%)。CTO病变三种治疗方式的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显示:对于ACM、RV、MI和MACCE发生率,CABG>PCI>OTM;对于MACE和CM发生率,PCI>CABG>OTM。结论 PCI能降低CTO病变患者MACE和CM发生率,疗效排在第一位;CABG能降低CTO病变患者ACM、RV、MI和MACCE发生率,疗效排在第一位。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023年01期 v.31;No.210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阅读次数:105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59 ] |[下载次数:191 ]

综述

  •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最新研究进展

    郝伟;赵晨;胡思宁;贾海波;于波;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和不断优化已经大大提高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随着病例复杂性的增加和DES的超适应证应用,术后再狭窄率正逐年上升。因此,当前DES时代下,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主要就DES置入后ISR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综述。

    2023年01期 v.31;No.21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阅读次数:888 ] |[引用频次:28 ] |[网刊下载次数:89 ] |[下载次数:530 ]

病例报告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1例

    黄超群;舒尚志;周苗苗;孙振铭;李树岩;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大约90%的患者在出生后的第1年死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很少有患者在不做手术的情况下活到成年。而超过50岁的成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就更为少见,可能表现为无症状、心绞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和心原性猝死。而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报道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独特的病例,患者为58岁女性,既往体健,因胸闷、心悸症状持续不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损伤标志物阴性。5 h后于本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发现胸前导联Q波,ST-T改变,肌钙蛋白I明显升高,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2023年01期 v.31;No.21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阅读次数:15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60 ] |[下载次数:82 ]
  • 心腔内超声指导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冷冻消融及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1例

    孙胜楠;杨桂棠;王昊;崔丽杰;侯爱洁;

    本文报道1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于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完成冷冻球囊消融及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心腔内超声的应用贯穿整个手术过程,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望对临床上的类似病例提供借鉴。

    2023年01期 v.31;No.210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阅读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43 ] |[下载次数:107 ]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系心血管专业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本刊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人员。本刊办刊理念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刊载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的介入性诊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章,并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诊断与治疗方法及预防经验,

    2023年01期 v.31;No.21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阅读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45 ] |[下载次数: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