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 v.33;No.241(08) 447-45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不同来院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The impact of admission modes on the reperfusion time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林吉怡,欧尾妹,黄薇薇,王焱,林绍清,陈媛,王斌

摘要(Abstract):

目的 探讨不同来院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并被诊断为STEMI的患者49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来院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自行来院组(122例)、“120”转运组(51例)和网络医院转诊组(324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再灌注时间和住院期间并发症。结果 497例STEMI患者年龄(58.64±13.62)岁,男423例(85.11%)。与自行来院组、“120”转运组相比,网络医院转诊组的入门至导丝通过时间更短[35(29,45)min比43(35,53)min比43(33,48)min,P<0.001],但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更长[123(80,192)min比43(35,52)min比57(51,76)min,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自行来院组、网络医院转诊组相比,“120”转运组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55(32,136)min比185(116,360)min比120(60,236)min,P<0.001]和发病至导丝通过时间[136(101,188)min比228(169,413)min比282(190,400)min,P<0.001]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网络医院转诊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自行来院组(12.65%比22.95%,P<0.05)。结论 为全面提升救治效果,应优先推广并持续优化“120”响应流程,同步强化网络医院转诊标准化协作,并通过公众宣教增强STEMI识别能力,减少自行来院延误。

关键词(KeyWords): 心肌梗死;来院方式;再灌注时间;短期预后;胸痛中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224008);; 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02Z202371050)

作者(Author): 林吉怡,欧尾妹,黄薇薇,王焱,林绍清,陈媛,王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