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 (0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预后的关系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gnosis and platelet function and the plasma levels of uric acid and fibrinoge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潘明康

摘要(Abstract):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PAR)及血尿酸 (UA)和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诊入院ACS患者 2 6 8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1 2 2例 (A组 )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1 4 6例 (B组 ) ,B组再分为存活组 (B1组 ) 1 32例和死亡组 (B2组 ) 1 4例 ;同期正常对照组 2 82人 (C组 )。测定A、B两组入院后 2h的MPAR、UA、FIB和C反应蛋白 (CRP)含量并与C组比较 ,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A、B组入院后 2hMPAR、UA、FIB和CRP含量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 ;A、B组入院后 3周MPAR、FIB和CRP含量与入院后 2h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但U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峰值较A、C组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结论 ACS患者MPAR、UA和FIB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其含量高低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病情、梗死面积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 ;而充分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可使MPAR和FIB含量明显下降。

关键词(KeyWords): 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尿酸;纤维蛋白原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潘明康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