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改良漂导丝技术Operating skills in preventing compliation in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
尚小珂,张刚成,沈群山,王利军,姚艺,李丁扬,肖书娜
摘要(Abstract):
目的探讨改良漂导丝技术在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中的使用操作技巧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膜周型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451例,按照术中是否使用改良漂导丝技术建立轨道分为A组(术中使用改良漂导丝技术建立轨道)和B组(使用传统技术建立轨道)。比较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建立轨道成功率、总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三尖瓣反流(TI)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所使用的封堵器型号、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31.53±5.69)min比(42.65±10.77)min,P<0.01]短,心律失常发生率(11.6%比61.0%,P<0.01)和术后出现TI并发症发生率(0.7%比5.0%,P<0.01)较低,建立轨道成功率(99.3%比95.0%,P<0.01)与总成功率(98.3%比87.4%,P<0.01)较高。结论改良漂导丝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可靠、更具实用性,在膜周型VSD介入封堵术中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方式建立动-静脉轨道。
关键词(KeyWords):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建立轨道;并发症;漂导丝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JX6B90);; 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WX13C47)
作者(Author): 尚小珂,张刚成,沈群山,王利军,姚艺,李丁扬,肖书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Zeng XJ,Sun SQ,Chen XF,et al.Device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 12 patients.Ann Thorac Surg,2008,85:192-194.
- [2]张刚成,沈群山,尚小珂,等.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17-20.
- [3]李寰,李军,张军,等.小腰大边封堵器和对称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305-307.
- [4]陈翔,秦永文.心腔内超声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9:166-167.
- [5]朱鲜阳,秦永文,张玉顺,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9:1-103.
- [6]周爱卿,李奋,朱铭.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65-582.
- [7]孙宪军,高伟,周爱卿,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中华儿科杂志,2005,43:767-771.
- [8]姚青,张志辉,钟理,等.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时心脏传导阻滞的防治研究.重庆医学,2008,37:2703-2705.
- [9]白元,宗刚军,秦永文.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三度房室阻滞.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9,13:36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