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 v.17;No.77(06) 301-30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应用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asymmetric device and the symmetric device

李俊杰,张智伟,钱明阳,李渝芬,王树水

摘要(Abstract):

目的比较偏心型封堵器与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MV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PM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器械的不同分为偏心型封堵器组(偏心组)和对称型封堵器组(对称组),对术前基线资料和术后随访1年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共有509例PMVSD患者入选,其中偏心组266例,对称组243例。两组基线资料中除室间隔缺损(VSD)与主动脉右冠瓣的距离偏心组小于对称组外(3.5±0.7mm比5.2±1.2mm,P=0.01),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5%和96.7%(P=0.98),术后即刻VSD完全闭合率对称组明显高于偏心组(96.7%比86.8%,P=0.001),但术后24h及1、3、6、12个月不同随访时间点的完全闭合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偏心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称组接近(3.8%比1.6%,P=0.060),但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存在差别(56.8%比42.8%,P<0.001),其中主要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偏心组高于对称组(22.6%比13.6%,P<0.001),而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及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偏心型封堵器和对称型封堵器短、中期疗效相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接近,但轻微并发症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偏心封堵器高于对称封堵器。

关键词(KeyWords): 室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对比研究;儿童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7BA105B03)

作者(Author): 李俊杰,张智伟,钱明阳,李渝芬,王树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